板桥集镇是淮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强劲、地方特色浓郁的大镇。素有“北淝名珠”的美誉。
板桥集镇历史文化悠久,东有唐王庙,西有茂公祠,南有简文帝古城遗址。北有我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中有名震中原的板桥集镇抗日纪念地雪枫公园,在这里,新四军首次用机枪打落日寇飞机一架。
板桥集镇位于蒙城东北,东邻怀远县褚集乡,西靠漆园镇、范集镇,南连王集乡,北接濉溪县陈集乡和本县许疃镇,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6万亩,辖板桥、瓦埠、乌集三个自然集市,35个行政村,258个自然庄,438个村民组,总人口68828人。 镇政府设在板桥集,距蒙城县城15公里。境内天然北淝河横贯,省道305线纵越。现公路改线,淝河改道,木板桥荡然无存。老公路三易其道,新老省道左右联通,淝河一桥、二桥飞架南北,境内5条柏油路,东接合徐高速,西连省道203线,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集镇三纵七横十条街,方圆2。2平方公里,市井繁华,市场繁荣;村庄田园景秀物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瓜果梨柿,桃李榴杏;水产丰富,鲤鱼、大蟹、白虾、莲藕,享有盛名。板桥历史文化悠久,东有唐王庙,西有茂公祠,南有简文帝城,北有尉迟寺,中有震惊中原的板桥集抗日战斗纪念地(今雪枫园)。走千走万,不如淝河两岸。古镇贸易兴,新村五谷丰,实乃物华天宝镇,物阜民丰乡。 迈入新世纪,板桥更辉煌。公元2000年——2004年,板桥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发扬“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务实高效、争创一流”的板桥精神,抓住改革开放良好发展机遇,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党的富民政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粮食产量连年翻番,2004年小麦单产1080斤,创历史新高;板桥集镇建设大发展,逐步向新省道延伸,面积是旧集镇的5倍多;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忙务农,农闲打工;人民生活富裕,瓦房变平房,平房变楼房,彩电、摩托、手机、豪华轿车进农家,饮食讲营养,穿着讲漂亮,初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新世纪、新起点、新亮点。板桥名声遍全省。2001年7月,镇党委被安徽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02年3月,镇政府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亳州市仅此一家;2003年6月,板桥集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为“全省重点中心建制镇”。其中瓦坊村为“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村,桂寨村为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示范村;2006年12月被省环保局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2002—2007年,镇综合评比稳居蒙城县乡镇前3名.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下辖街道办事处包括漆园街道、庄周街道、城关街道、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疃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小辛集乡、安徽蒙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疃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