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将军和他们的将军府
核心提示 他是当年湖南镇竿(今凤凰县治)总兵,清光绪14年(1888年)诰授建威将军,凤凰古城墙最后在他的手中得以完善;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官居一品却只有一处小宅,并留下“养子强于我,买田做什么?养子弱于我,买田做什么?”的家训。他名叫周瑞龙,民国元年(1912年),与长子周瓒两人一道,因起义有功,分别由孙中山下令授予陆军中将。
这两位父子将军是湘潭市岳塘区宝塔街道葩金村人,他们的将军府目前还残存3间正屋,位置在建设南路东侧、市十二中围墙后面。
百年老屋简陋中透出骄傲(小题)
在建设南路湘潭大酒店附近打听“周家老屋”,也就是“将军府”,只要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或则在这一带居住了几年的外地人,基本上能说出它的具体位置。
2009年隆冬的一个下午,一群爱好“湘潭发现”的年轻人慕名造访“将军府”,追寻它辉煌的往事。沿着湘潭大酒店后面一条砂石路走进去约200米,一栋被现代化高楼房包围的陈旧土砖老屋赫然出现在眼前。午后的阳光很暖,一位娭毑坐在大门口打盹,她是老屋现在的主人,名叫郭月娥,今年69岁,是老屋原始屋主周瑞龙曾孙周勋的妻子。郭娭毑听了造访者的来意后,殷勤地招呼大家就坐、喝茶,随后带领大家参观老屋。
立在堂屋门口的两根大木柱分别有6米多高,由于经受了百余年的风吹日晒,木柱已出现一条条纵向裂缝。尽管当年的建造者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柱子上钉了许多竹钉,但最外面的两三层木质仍然顺着年轮的痕迹剥落开来。门楣、窗棂和屋檐边的上木雕花板,已基本不见踪影,唯独右边柱子的顶端和房梁之间还保留着一块。
左右摆开的3间老屋,中间为家人聚会、议事的堂屋,两边为起居室。左边那间起居室基本保持着原貌,右边那间的承重墙则有所修缮。堂屋没有楼板,抬头见瓦,它的后上方横架着一块约60厘米高的木板大梁,梁正面的下方有一对精雕细刻的小狮子,上方有铁吊环,这是为悬挂“将军府”镀金匾用的。
老屋后檐边的土坡上,有两株同根古樟,直径分别约1米。宽大的树冠,遮盖了老屋的大半边瓦面。
郭娭毑自豪地说,这栋屋是“当年周瑞龙回乡后慈禧太后赐的” 。她嫁到周家时,那块“将军府”镀金匾还在,熠熠生辉,非常好看,但后来不知怎么给取下来了,如今是存是毁无从知晓。接着,郭娭毑向大家比划起“一把锁”式的老土砖屋格局:中间三间正屋,正屋两头分别有两间横屋,共7间。另外,屋前有月池、荷池,屋后有花园,整个宅院有大围墙围着。而现在,只剩下眼前这3间几经翻修的正屋,两旁横屋及其他庭院池塘都已经被其他的周家后人改造成了砖瓦楼房。
父子将军威震湘西(小题)
关于父子将军的生平事迹,湘潭市志里有这样的记载:
周瑞龙,谱名嘉萱,字奉廷,号道南,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八生于霞城乡阳塘村。清同治元年(1862年)奉父命投笔从戎,入淮军郭松林部,转战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直隶、山东、河南、陕西、辽宁各省,因镇压太平军有功被升为参将、副将,行辕中军副将兼理营务处。极力主张修筑长江田家镇江防,以御外敌。光绪元年(1875年)补授湖南永顺协统,以后署理湖北提标左营游击、补授湖北竹山协统、湖北汉阳协统、湖广督中协镇兼署督标中营副将。光绪十三年(1887年),升授湖南镇竿(今凤凰县治)总兵,次年署湖南提督;后仍任镇竿镇总兵,戴花翎,诰授建威将军。
周瑞龙在湘西数十年,上无片瓦,下无丘田,并以“养子强于我,买田做什么?养子弱于我,买田做什么?”的家训,告诫子孙后代。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令,授起义军有功的周瑞龙陆军中将,并授三等功文虎勋章。民国二年(1913年),周瑞龙告老回湘潭原籍。民国三年(1914年)八月十三日病逝于葩金村,终年74岁。
周瑞龙之子周瓒,字襄生,清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初十日生。朝考一等外用通判,授朝议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委湖南辰沅永靖兵备道边防总理营务处督带,因战功保升直隶州知府,赏戴花翎,旋调带水师前锋。宣统元年(1909年)以后,在湖北任等地职。
辛亥革命时,周瓒在湖北参加起义,辛亥革命后被委派赴湘西策动起义。到湘西后,利用其父影响,率部分镇竿镇兵返凤凰,支持田应全筹划起义光复事宜。凤凰光复后,任湘西抚使,统领湖南西路水陆诸军。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下令授周瓒陆军中将,并授三等文虎勋章。随后任湖南绥靖镇(现花垣县)总兵。民国五年(1916年),授陆军府将军。以后调任河南豫北游击司令、总统府军事顾问官、军事委员会特派员等职。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月去世,终年68岁。
父子合冢两度搬迁 (小题)
湘潭市东湖路湖南工程学院东校区内的宝塔岭上,周瑞龙和周瓒两父子“第二次搬家”的合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拾级而上,最先进入视野的是用两根麻石柱子围成的墓门,上面刻有一副对联:“不择牛眠,阴地何如心地好;也崇马鬣,前人留与后人看。”墓前,一对石马列于神道两边,紧随其后的是一对石头将军,俗称“翁仲”,即文官。“湘潭市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立在“翁仲”旁边。
据《岳塘史迹》介绍,周将军父子墓冢原在“将军府”后面的葩金岭,即现在市十二中学校园内,后因学校扩建操场,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迁于校园西南方向的围墙外面。过了10多年,随着芙蓉东路的动工修建,墓冢再次面临搬迁。1995年,市政府将墓冢迁葬于3公里外的宝塔岭。如今,湖南工程学院扩建新校区后,将军父子墓又成了校园一景。
将军文物散失殆尽 (小题)
新版《周氏族谱》记载,周瑞龙将军共有五个儿子,长子周瓒,次子周汉生,三子周凤生,四子周鄂生,满子周镇生。到现在为止,生活在湘潭的周瑞龙的后人中有16名男丁,辈份最高的是他的一个孙媳、周瓒的儿媳。家族原有的老族谱、画像、家具等物件均已散落,甚至毁损,难以找到。只是在周瓒的这个儿媳家里,还保存着周瓒的戎装照片复印件。
另外,在周瑞龙曾孙、周汉生之子周勋的家里,还保存着两块完整的花岗岩墓志铭,分别有80厘米见方,约15厘米厚。从上面“诰封一品太夫人周母徐太夫人”等内容来看,应为周瑞龙将军为母亲所制。据周勋介绍,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他在屋后的宝塔岭挖出来的。他听老人们讲,先妣徐太夫人最先葬在下摄司现湘电集团一带,后来因湘电集团搞建设,将墓迁到了屋后的葩金岭,但具体在哪里不知道,估计这两块墓志铭就是那时草草掩埋在土里的。
老屋的由来有据可查(小题)
对于老屋“将军府”为慈禧所赐的说法,湘潭市文史专家周磊老先生坚决予以否认,他调侃:“慈禧太后若是赐给一品大官这样一所小而简陋的房子,那未免也太抠门了!”
为了弄清“将军府”的真正来源,年近八旬的周磊先生访遍了在潭的周瑞龙的后人,终于找到一份《咨湘府立案文》抄件,从而有力证实了他自己此前的判断。抄件内容大意为,光绪29年(1904年),周瑞龙致信当时的湖南巡抚余廉三,自己花费1600两银子,在老家湘潭购买了56亩水田,和一栋位于十二都九甲葩金塘的庄屋,庄屋名为“耕心山庄”,要求后代子孙永不出卖和典当。
“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官员私产申报,可见财产申报制度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周老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