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洲是一个镇,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
地处清涧县城郊,东南与双庙河乡为邻,南与下二十里铺乡相连,西与延安市延川县贾家坪镇相接,西北与折家坪镇毗邻,东北与石嘴驿镇、李家塔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1.5千米,总面积287平方千米。
宽州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5℃,极端最低气温-22.7℃,极端最高气温38.1℃。年平均日照时数2734.9小时,年均太阳辐射量为142.2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平均150天。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地形地貌:
宽州镇地处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峁梁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境内梁峁起伏,沟壑交错。最高点位于董家沟村后山,海拔1282.5米;最低点位于七里湾秀延河槽,海拔820米。
宽州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秀延河、东沟河、清水河等,其中秀延河,境内流长10.2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宽州镇
在陕西清涧县这块沟壑纵横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代又一代敢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的农民。他们,在农忙之余,或用天籁般的歌声纵情于这片广袤的黄土地,或用跳跃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饱含寓意的画作。今天我们采访的这位“农民画家”,就是用他对梦想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同是贫苦人民的关怀,四十年如一日,用美术承载梦想,用美术传播人与人之间最为淳朴的爱。?
王山平正在创作
贫困与饥饿时期的精神食粮
王山平,1963年生于榆林市清涧县折家坪镇王家塔村。自幼酷爱美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他,慢慢的对生活有了一个新的理解,用画画表达和抒发自己对农村生活的感悟和认知。
十多岁的他,放学回家匆匆赶到山上的农田中给父母帮忙,等天色昏暗才疲惫的回到家,吃过饭后,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开始了他精神上最快乐的时光,在废旧的纸张上勾画心中的世界。没有老师帮忙指点,没有资料可以辅助,完全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追求,他自学成才。从临摹到创作,一步一步的坚持走下去。每一次都画到深夜,无论父母怎么催促,他都如痴如醉的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说,画画是我的一种精神享受。在这样的时光里,我可以忘记饥饿,忘记贫困,体验到非同寻常的快乐。
王山平的作品
生活才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初中才读了一年,因为家庭压力太大,年仅16岁的王山平,开始了他务农和放羊的生涯。在农活和放羊的时候,看到纵横交错的山峦与沟壑,看到悠闲的羊群,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以及在“北国风光”中这片养育着祖祖辈辈人民的大地上,更加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有时候甚至“放羊的时候,拿着树枝在地上作画”。
婚后的王山平,生活压力瞬间增加了不少,子女的出生,让他不得不承受更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即便如此,他不仅抽出时间继续学习画作,还自学雕刻,泥塑,剪纸等各种陕北传统艺术文化。面对妻子的极力反对,说他是“不务正业”,“不顾家”。他沉默不语,依然坚持。一遍一遍的琢磨,一次一次的进步。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坚持,让他通过这个爱好在干旱的年头获得了额外的经济收入帮助家庭渡过最困难的时间。
用淳朴的本质传递艺术的价值
2004年以后,王山平离开家乡北上内蒙古,携家带眷,背井离乡。每天晚上从工地回来,妻儿坐在床上看电视,他在门口用木板支撑出一个简易的画板,提起画笔就开始创作。有时候子女还反对“一大把年纪了,你画这个又不能成名,图个啥”。在工地上结实了五湖四海的工友,也是是携妻带子的漂泊在外。王山平考虑再三,决定再租一间房子,免费帮助工友的孩子培训美术、雕刻和泥塑。简陋的环境,简单的工具,他带领这些孩子们感受着艺术的世界。这一做,就是三年。所有小孩的家长都充满感激,这简陋的“课堂中”,是他们的孩子接触艺术的第一课。
一切都在改变,唯有梦想自始至终
这样的艺术追求之路,一走就是40年。无论是时光的洪流还是岁月的折磨,都没有消减他一丝一毫的对艺术的热情。在记者的采访下,王山平略显局促和紧张,紧接着又激动的说,不管在哪里生活,我的这种追求从未停止。我希望在以后能够得到专业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让我能够用专业的笔画去表现家乡人的生活和传统习俗,帮助更多有同样爱好的人坚持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