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山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太行山西缘山脉,位于晋中市榆次以北17公里,太原以东22公里处。中心地理坐标为112°46′24,北纬37°51′36。由乌金山(又名龙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脉和明珠湖组成。总面积5.5万亩,森林面积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由于这里海拔较高,乌金山境内最高海拔近1500米。山底和山顶气候温差较大,据榆次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乌金山境内年平均气温为9.8℃。夏季(7月)平均气温23.6℃,冬季(12月)平均气温-4.8℃,比榆次太原平均气温低3~5℃。
一年内无霜期120~144天,年平均降水量440毫米,年相对湿度8%,一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8.5%。这些资料证明,乌金山气候凉爽,空气清新,不愧为山西中部著名的避暑胜地。
乌金山地质地貌
乌金山地势北高南低,由中度切割的基岩山和土石山组成,主要岩石为古生界二叠系与石炭系时期形成的灰色砂岩和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占全境面积的87%。其中涧河以北的中林山、乌金山、大洪山等多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太原组的灰色砂岩。
涧河以东的紫金山为二叠系石千峰组的紫红色砂页岩。局部地区覆盖的黄土为砂页岩母质和黄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淋溶性褐土、褐土性土和石质土,占全境面积的13%。几亿年前的地质变化造成了今天乌金山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涛呼啸,紫气蒸腾的壮丽风光,可谓天地造化得天独厚。
以上内容参考-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下黄彩村情况简介
一、 基本情况
下黄彩村位于榆次东南部17公里处,全村156户,534口人,耕地2200亩,年人均收入1.2万元,以水果及种植业为主导产业
二、 近几年党建工作成效
1、下黄彩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2、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产业项目申请。
3、在发展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下黄彩村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农 民意识,转变集体观念。
4、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民主政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电力设施容量小、费用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有多条出境路、断头路没有修通,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 30%,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3.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4.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5.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四、十二五规划及目标
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借助有利时机,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服从镇党委政府安排, 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加快我村由新农村推进村向新农 村示范村的转变。
2020年8月26日,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下黄彩村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
下黄彩村附近有蒲池寿圣寺、九龙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园区、后沟古村、乌金山狂欢谷、常家庄园等旅游景点,有长凝大蒜、鱼羊包、八碗八碟、榆次灌肠、华德梨枣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