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787.5公里
起点:薛家河
1.榆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5.5公里,左前方转弯
2) 行驶4.5公里,左转
3) 行驶3.4公里,左转
4) 行驶380米,直行进入G210
5) 沿G210行驶8.7公里,左前方转弯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4公里,过绥德立交D匝道桥约50米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公路
3.沿青银高速公路行驶91.0公里,在离石/G307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晋绥路
5.沿晋绥路行驶940米,直行进入晋绥路
6.沿晋绥路行驶200米,在第2个出口,左转进入G209
7.沿G209行驶13.9公里,直行进入滨河东路
8.沿滨河东路行驶5.8公里,过右侧的格力NO.晋J0008约200米后,直行进入S340
9.沿S340行驶62.2公里,直行进入府前街
10.沿府前街行驶1.5公里,朝孝汾大道方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290米,直行进入孝汾大道
12.沿孝汾大道行驶19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魏国大道
13.沿魏国大道行驶16.6公里,直行进入三贤大道
14.沿三贤大道行驶4.0公里,直行进入三贤大道
15.沿三贤大道行驶430米,在第2个出口,朝大运高速/定阳路方向,直行进入三贤大道
16.沿三贤大道行驶3.0公里,直行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850米,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18.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170.2公里,朝侯马/运城方向,稍向左转进入侯平高速公路
19.沿侯平高速公路行驶25.5公里,朝垣曲/万荣/济源/王显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东镇北枢纽
20.沿东镇北枢纽行驶890米,过东镇北枢纽,直行进入垣孙高速公路
21.沿垣孙高速公路行驶83.3公里,直行进入长济高速公路
22.沿长济高速公路行驶59.6公里,朝洛阳/南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3.沿匝道行驶770米,直行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24.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60.5公里,朝少林寺/伊川北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5.沿匝道行驶570米,直行进入宁洛高速公路
26.沿宁洛高速公路行驶8.9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27.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洛栾高速公路
28.沿洛栾高速公路行驶89.0公里,在旧县/S322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9.沿匝道行驶1.5公里,左前方转弯
30.行驶4.7公里,直行进入咸水沟隧道
31.沿咸水沟隧道行驶600米,直行进入S248
32.沿S248行驶90米,直行进入曹家山隧道
33.沿曹家山隧道行驶160米,过曹家岭中桥,直行进入S248
34.沿S248行驶50米,过曹家岭中桥,直行进入白银隧道
35.沿白银隧道行驶,过曹家岭中桥约150米后,直行进入S248
36.沿S248行驶3.5公里,过童子庄2号大桥,直行进入月凹隧道
37.沿月凹隧道行驶,过童子庄2号大桥约310米后,直行进入S248
38.沿S248行驶26.8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天铜路
39.沿天铜路行驶9.6公里,左前方转弯
40.洛阳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480米,左前方转弯
2) 行驶70米,右前方转弯
3) 行驶1.6公里,过右侧的南沟,左前方转弯
4) 行驶400米,左前方转弯
5) 行驶460米,左转
6) 行驶170米,右后方转弯
7) 行驶760米,左前方转弯
8) 行驶150米,右转
9) 行驶830米,右前方转弯
10) 行驶990米,左前方转弯
11) 行驶50米,左前方转弯
12) 行驶760米,左前方转弯
13) 行驶900米,左前方转弯
14) 行驶1.1公里,左前方转弯
15) 行驶850米,左转
16) 行驶430米,右前方转弯
17) 行驶210米,右前方转弯
18) 行驶240米,左前方转弯
19) 行驶50米,左前方转弯
20) 行驶420米,左转
21) 行驶30米,右前方转弯
22) 行驶60米,右前方转弯
23) 行驶40米,左前方转弯
24) 行驶160米,左前方转弯
25) 行驶150米,右前方转弯
26) 行驶1.1公里,右前方转弯
27) 行驶1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白云山
问题一:“雒”是个姓,怎么读 luo 第四声
问题二:"雒" 做为姓的时候念什么 一、读音:luò 。
二、全解:1、鸟名,今称鸺V,也叫横纹小{。2、 又如:雒诵(反复诵读) 。3、白鬃的黑马。4、古都邑名,今址河南省洛阳,汉光武建都改名雒阳。5、古地名,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6、印烙,后作“烙”。7、通“络”,用网状物兜住头。8、姓的一种。
三、姓氏起源:
雒字为姓,早于汉代。可溯之人,首推雒陶。“雒陶”最早见于先秦名相商鞅之师著作《尸子》:“舜事亲养老,为天下法。其游也,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续身、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皆一国之贤者也。”班固《前汉书》亦有记载。明顾从德撰书,收有汉代雒功、雒林的名章。南北朝何承天著《姓苑》,雒、骆、络并列其中。明朝杨慎著《稀姓录》中记载:雒,秦中有此姓。湖北陈士元撰写关于姓氏的书,其中也提到雒姓。
另有一种考证称,雒姓源于嬴姓,出自古代北雒河流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也有称,雒姓源于蚕丛氏,出自古代安南瓯雒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山东宁津县(革命时期为:振华县)宁津镇东雒村位于振华大街北1公里 路东,总称:雒家村,分为东雒和西雒,西雒姓氏分:刘,赵,李,王,多,等姓氏,东雒直属单一:雒姓大家族,据即墨雒氏始祖记载1404年从胶东地区(现在的即墨市)迁移过来四兄弟,东雒村为四个分支家族,辈分大小悬殊。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乡蒋滩村也居住有雒氏人氏,村中居民大多为雒姓,名门望族,分支较多,历代名人辈出,近代有雒人龙、雒成琏,企业家雒守荣、雒守禄、雒有财等等,为家乡修葺学校、铺路,贡献巨大。
吾雒氏宗族炎黄一脉,繁衍生息,已五千多年。据山东即墨雒氏族谱记载,始祖生于洛水(洛阳一带)故姓洛。始祖与炎帝是知己朋友。炎帝是太阳神的化身,本属火。人们尊称他是火德王神农氏。吾雒氏始祖姓洛,本属水。据伏羲易经五行(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关系,水“洛”克火。吾始祖慈善包容,品行品格上善若水,为排除水克火之含义,聪明的智慧的始祖把洛字的三点水删除,在各的右边添加一个“隹”(zhui)字,仍读音为洛(luo)形异音同意同,这样就组成了新的“雒”字,雒同洛(与词典解释一致)。这样从字面上看雒字不属水了,也就不克炎帝火德王的火了。这便是雒氏的起源。当今雒氏宗族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各地,像陕西、山西、福建、辽宁、吉林、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台湾等省市地区都有雒氏家族,其源头都是从洛阳附近雒氏宗族迁出的。比方我们山东即墨市、宁津县姓雒的都是从大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同步从洛阳雒氏始祖地出发同年分别落户于即墨和宁津的。至今雒法福还和洛阳雒氏始祖后裔有联系。
宁津县雒江泉(山东社会科学名人词典可查到此名)、即墨市雒法福供稿。
(某些地方作为姓氏,口语读音为lào,如山东宁津县、河北省承德地区,缘由,可能是口语化的原因。落字在这一地区的口语读音就是lào,如花落了、落枕、落炕等。因此,同一读音的雒字也读为lào)。
四、历史名人:
雒遵、雒于仁 宁津雒氏九世祖雒国纪系大明敕修职郎,其夫人薛氏被告封薛儒人大明朝有名,孙中山时期参加辛亥革命的雒鸿宾最后落户于北京其子雒振华落户于台湾,现在仍有传人。
雒树刚,男,汉族,1955年5月生,河北南宫人,1981年9月加入中国 *** ,1971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理论部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编审。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14年12月28日经表决,决定任命雒树刚为文化部部长。
问题三:雒,这个字该怎么读 [luò]
问题四:“雒”这个字在姓氏中怎么读 雒的解释
[luò] 1. 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
2. 古同“烙”,烙印。
3. 姓。
问题五:雒姓的基本介绍 雒 字读音:山东宁津县、河北承德及唐山市,读音为lào(缘由,可能是口语化的原因。落字在这一地区的口语读音就是lào,如花落了、落枕、落炕等。因此,同一读音的雒字自然也就读为lào)读lào的地区 省 市 县(区) 乡镇 村 山东 德州市宁津县 宁津镇 雒家柴胡店镇 苇子湾保店镇 雒家 青岛市即墨市段泊岚镇后埠河北唐山市下属所有 山西太原尖草坪柏板岗北吕梁离石坪头雒家庄、池家峁、马青局、凤凰峁河南 焦作武陟北郭北郭蔡庄 鹤壁 浚 善堂 康村齐小寨 岚埠村 甘肃天水 甘谷新兴雒家庄白银靖远平堡蒋滩陕西 宝鸡 岐山 凤鸣 五里铺杏园青化南阳凤岗陈村雒家务村咸阳礼泉药王洞新雒裴寨雒家 榆林清涧宽州镇雒家碱村绥德薛家河镇雒家畔
问题六:雒姓有多少人 雒字为姓,早于汉代。可考之人,首推雒陶。《古今人表》上说雒陶是舜时人(也有人认为系雄陶之误)。汉代有雒功、雒林,《印薮》中收有他们的名章。南北朝何承天著《姓苑》,雒、骆、络并列其中。北宋大中祥符元年陈彭年等奉敕重修《切韵》(又名《广韵》),其铎部提到:雒姓,骆络雒并出《姓苑》。明朝杨慎著《稀姓录》其中《十乐》篇中写到:雒,秦中有此姓。查《清明进士录》,有雒姓六人:雒遵(嘉靖进士,尚宝卿)、雒昂(右副都御史)父子,三原人,雒于仁(泾阳或三原人)雒宗昂,(咸丰时靖远人),另山东河南各一。巫声惠编著的《中华姓氏大典》援引明凌迪知撰《万姓统谱》与《氏族典.五三五》,还提到几位明朝人:雒佥,洪武佥都御史;雒守一,三原人,进士学正;雒铭,三原人,弘治进士;雒应吉,泾阳人,大理评事;雒有信,祁县人;雒任重,垫江人,万历进士。湖北陈士元撰《姓》(1566年)其中《十乐》篇中写到:雒,国名纪,雒国,任姓,或作络、洛。可见,雒、络、洛可能同源于古雒国。 宋仁宗景佑二年(1168年)邓名世父子撰《古今姓书辨证》的《十九铎》篇引《马援传》:“H泠县有雒将,乃徵贰徵侧之父”,王应麟撰《姓氏急就章》也提到 “交趾人雒将女徵侧”,不过这两处的“雒”指的都不是姓,而是越南人的祖先雒民。北魏鹂道元《水经注,叶榆河》引《交趾外城记》曰:“交趾昔未有郡县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候。立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授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三年得┅┅ 后朱载(此字左下鸟,非车)雒将子名诗,索H泠雒将女名徵侧为妻,侧为人胆勇,将诗起贼,攻破州郡,服诸雒将,徵侧自立为王。””后马援拜伏波将军前去征讨,斩徵贰徵侧而归。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H泠县,汉光武置交趾刺史,诸雒将主民如故。据徐中舒考证:《交趾外城记》为三国时吴人作品,距马援二百年,比较可信。此外明安南氏(越南)无名氏撰《越史略,国初沿革》(卷一)“交趾远在百越之表┅┅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曰越棠┅┅至周庄王时,嘉宁部有异人焉,能以幻术服诸部落,自称雒王,都于文郎,号广郎国(即中国史籍中的夜郎国),┅┅传十八世,皆称g(雒)王,┅┅周末,为蜀王子泮所逐而伐之,泮筑城于越棠,号安阳王。”也就是说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越南北部的红河下游,一直是雒民居住之地。在这里有一个叫文郎的国家,国中有雒王,雒候,雒将统治雒民。东周末年,秦灭巴蜀,蜀之开明王泮南迁越南,灭了夜郎国,又建立了一个在越南史籍中称之为瓯雒国的国家,其王为安阳王。(安阳王、开明王,古汉语发音一致。)雒民与蜀民组成的瓯雒国国民就是现在越北壮语系少数民族的祖先。 “瓯雒”在《史记》、《汉书》中叫“瓯骆”。《后汉书》中提到“徵侧徵贰”时说“雒将之女”。但是“雒”字并非从越南传来, 雒姓的祖先也好象不是内迁的瓯雒国国民。倒是汉高祖在蜀民原居地置雒县(隶广汉郡)值得叫人怀疑,是不是和瓯雒国的雒民有联系。不过我想洛阳人移居于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最迟在秦汉时中国就有以雒命名的地名和物名。秦朝设置雒阳县,西汉因之,属三川郡。西汉又在四川置雒县,属广汉郡,东汉因之,王莽改叫吾雒,隋605年复置,今广汉市所在地叫雒城镇,算是尊重了一下历史。《金文大词典》中的雒函之印、雒左尉印应该指的就是雒县。雒功、雒林之私印中的“雒” 指的才是姓。至于商朝时已出现雒邑,公元前1037----1035年周灭商而营建称为“中国”(即“国之中心”)的雒邑,周平王东迁雒邑,战国时雒改为雒阳,因史籍上又写作“洛邑”或“洛阳”而孰是孰非难下结论。不过,雒字还见于以下书......>>
问题七:雒这个字怎么读,雒怎么念,雒怎么拼音,雒怎么组词 雒
读音:[luò]
部首:隹五笔:TKWY
释义:1.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2.古同“烙”,烙印。3.姓。
相关组词
雒嫔 京雒 商雒 雒雒 伊雒 河雒 九雒 雒诵 雒棠 合雒雒民 雒书 雒常
问题八:雒字在百家姓里排多少位? 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2位,约有人口468万,占全国人数的0.36。 ...赵钱...字耽里(1227-1307),号虚谷,歙县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