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及格式如下:
1、收信人地址
信封的第一行位置是收信人的地址。书写地址时要注意表述详细,要从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道和门牌号码结束。如果收信人的住址在乡村,在地址中还要写上乡和村的名称。
2、收信人的姓名
收信人姓名写在信封的第二行位置。姓名要与身份证一致,不可以用身份证以外的其他名字,也不可以用称谓等。名字的后缀可以加“先生收”或“女士收”。
3、寄信人的地址姓名
写在第三行的位置。寄信人的地址也要详细表述,一旦收信人信息错误,邮局可以根据寄信人的地址退回信件。寄信人姓名要求与收信人姓名要求一致。
4、邮政编码
收信人和寄信人的信息填写完整后,最后填写邮政编码,邮政编码一共两处,信封的左上角的六个方格里面,填写的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信封的右下角填写的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扩展资料
信封封面书写的注意事项
1、条码打印区不可以写字。信封正面距右边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边20毫米以下的区域是条码打印区,不要在这个区域里写字或署名,以免影响投递。
2、写字笔。信封上的字不要用铅笔写,以防模糊不清,写字笔选择蓝色或黑色都适合,但是不能用红色笔,这种行为对收信人是不尊重的。
3、托人转交。信件是托人转交给其他人,需要再信封上注明“转交”字样即可,切不可在信封上过多繁琐描述转交细节,转交要求等,这样会造成信封的格式混乱。
4、信息核实。收信人的地址,姓名都要准确无误,写完后要检查核实,以免信息错误信件投递失败。
5、字体。信封封面的整体字体要工整,写正楷,绝不可以写草书。造成投递失败。字也不能写的太小,容易看错,字体稍微大一些。
—信封
邮政EMS条形码的编码是什么
邮编是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的方案实施,因电脑不能识别中文,但能识别数字。每区域编上代码,能快速运用电脑分拣,当然要写的越细越好。
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产品是箭牌口香糖。条形码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诞生于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一位名叫约翰·科芒德(John Kermode) 性格古怪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那时候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每一个设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条码标记,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邮政编码。为此科芒德发明了最早的条码标识,设计方案非常的简单(注:这种方法称为模块比较法),即一个“条”表示数字“1”,二个“条”表示数字“2”,以次类推。然后,他又发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组成的条码识读设备:一个扫描器(能够发射光并接收反射光);一个测定反射信号条和空的方法,即边缘定位线圈;和使用测定结果的方法,即译码器。
科芒德的扫描器利用当时新发明的光电池来收集反射光。“空”反射回来的是强信号,“条”反射回来的是弱信号。与当今高速度的电子元器件应用不同的是,科芒德利用磁性线圈来测定“条”和“空”。就象一个小孩将电线与电池连接再绕在一颗钉子上来夹纸。科芒德用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在接收到“空”的信号的时候吸引一个开关,在接收到“条”的信号的时候,释放开关并接通电路。因此,最早的条码阅读器噪音很大。开关由一系列的继电器控制,“开”和“关”由打印在信封上“条”的数量决定。通过这种方法,条码符号直接对信件进行分检。
此后不久,科芒德的合作者道格拉斯·杨(Douglas Young),在科芒德码的基础上作了些改进。
科芒德码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当的低,并且很难编出十个以上的不同代码。而杨码使用更少的条,但是利用条之间空的尺寸变化,就象今天的UPC条码符号使用四个不同的条空尺寸。新的条码符号可在同样大小的空间对一百个不同的地区进行编码,而科芒德码只能对十个不同的地区进行编码。
条码,又称条形码,英文是bar code。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条形码的编码方式(即码制)很多,常见的有二十多种条码码制,其中包括:
Code39码(标准39码)、Codabar码(库德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码、Code128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等一维条码和PDF417等二维条码。
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EAN、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Code39码(可表示数字和字母,在管理领域应用最广)、ITF25码(多应用于物流管理中)、Codebar码(多用于医疗、图书领域)、Code93码、Code128码等。其中,EAN码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商品条码,已成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基础;UPC码主要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在各类条码应用系统中,Code39码因其可采用数字与字母共同组成的方式而在各行业内部管理上被广泛使用;在血库、图书馆和照像馆的业务中,Codebar码也被广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