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崎社区
行政隶属与地理位置石崎社区隶属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位于泉州市区晋江下游南畔、与泉州历史名镇浮桥接壤。傍村有国道、省道及县道等公路网。交通发达方便,[社区面积与居民]社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常驻居民2000多人,500余户,下设12个居民小组。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鲤城金龙街道兴贤北路中段,建于1993年,四层,总面积80_。属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石崎社区历史上及现在均地处繁华闹市,居民多有经商传统,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均较发达,民风淳朴,素有团结互助精神及传统,为鲤城文明社区之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社区中现有浮桥中心幼儿园,浮桥文化技术学校,高标准的新华中心小学现也落户本社区。
历史人文石崎社区原为一个自然村落,据稽证,元未明初时就有蒙古后裔金氏徙迁居此,直至清朝乾隆年间。延陵吴氏族人大量迁居开发经商,后又有其它姓氏居民陆续迁居逐成村落。石崎村曾是南安县、晋江县、泉州市三地交界处,曾多次改变隶属、古德化、永春、安溪、南安至泉州府驿道从村中经过,曾经是四县商品货物进入泉州的集散地,形成泉州新门外有名商埠——石崎“货埠街”。现仍存有古驿道遗址、遗迹。村中现留有古民居建筑多座,尚有百年古榕树三株。
石崎村居民历来有崇文尚武精神,清朝乾隆已亥年间吴氏族人吴青云考中武举人,近代名人有原0地下党泉州特支负责人之一吴序阳,(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节)。
辖区单位现在社区中有汉威机械制造公司、宝马制鞋公司、石崎化工公司、明奇制衣厂等规模企业多家有泉州市区专业的旧货市场——侨乡旧货市场及浮桥农贸市场。还有沿街三家店铺达百家以上。
联系电话:0595-22485116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石崎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石崎社区附近有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源和1916创意产业、泉州开元寺、泉州天后宫、泉州佛教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东璧龙眼、泉州刺绣、脱始漆器、东石海蛎煎、清源茶饼等特产。
曾林社区
行政辖区曾林社区位于鲤城区金龙街道中片,东与大乡相邻,西与下店社区交界,南临龙岭社区,北靠坑头社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设居民小组8个,居民住宅405幢,常住户315户,常住人口1168人,流动人口约800人。
办公场所社区办公场所位于社区中心,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建于1998年,属于社区固定资产。
社区风貌曾林社区是著名侨村,居民以陈姓为主,海外华侨占全村人口的40%。曾林社区以陈姓为主,堂号“颍川”。先祖由邻村坑头社区大乡迁移而来。繁衍为山后乡之“小乡”。“小乡”因在尊胜山麓,故初期称“尊胜乡”后知“尊胜”是一本贵重佛经之庄严名称,故避讳而改名为“尊赢乡”。又经过三度讹音,而写成现在之名“曾林”载于泉州市版图。社区华侨素来爱乡,捐资事迹层出不穷。53年陈启紫捐资修建紫岫小学教室和启志桥。侨胞陈其星80年代在紫帽山北侧山腰投入一千多万创办星光茶场,将收益用于家乡福利事业;他独资捐建紫岫小学星光楼,并设立星光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捐建社区办公大楼;出资铺筑数条村道。先后被省政府授于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华侨陈作霖捐资36万兴建星光幼儿园教学楼。社区有安福寺和安福山庄,是居民度假好去处。
社区经济社区有企业17家,比较有规模的6家,这些企业于树脂工艺、化工、印刷品及汽车配件为龙头企业。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上缴各种税费大约300万元.社区居财收入达1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6500元。
联系电话:0595-22425831
通信地址:泉州市金龙街道曾林社区
邮政编码:362000
曾林社区附近有安福寺石造像、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源和1916创意产业、泉州开元寺、泉州天后宫等旅游景点,有东璧龙眼、泉州刺绣、脱始漆器、东石海蛎煎、清源茶饼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