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不同地方发现不同属种的恐龙化石。主要典型产地有诸城、莱阳、新泰、临沭及莒南。
4.2.1 诸城恐龙化石产地
诸城是我国重要的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产出地,既有恐龙骨骼化石,也有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已发现的恐龙化石点30多处,主要分布在龙都街道的恐龙涧、臧家庄和皇华镇的皇龙沟区域。
库沟化石长廊位于龙都街道库沟村北,在长约600m、平均深30m的地层剖面上暴露化石7933块,是世界上埋藏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化石属种主要为鸭嘴龙,还有纤角龙等。“意外诸城角龙”为新属种,它的发现颠覆了“纤角龙科是比角龙科更为原始的种群”这一传统观念。
恐龙涧隆起带化石群位于库沟化石长廊北约20m处的山沟中,长173m,最宽处20m,共出土恐龙骨骼化石1070块,含有巨大诸城龙、巨型山东龙、蛋壳、意外诸城角龙等骨骼化石。巨大诸城龙是世界目前最高大的鸟脚类个体,2009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被中外专家们称为“世界龙王”。
臧家庄化石层叠区位于龙都街道臧家庄村北400m处的蟹子沟,在约3000m2,深16m的区域内,暴露恐龙化石2850块。含有诸城中国角龙、巨型诸城暴龙、巨大华夏龙、虚骨龙、甲龙、蜥脚类等骨骼化石。诸城中国角龙的发现填补了亚洲和北美恐龙挖掘方面的空白,是北美以外首次发现的大型尖角龙颈盾化石,是亚洲真正意义上的角龙化石;巨型诸城暴龙是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暴龙骨骼化石,甲龙化石是世界最大、最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
图4.2 诸城库沟恐龙化石产地
图4.3 诸城恐龙涧化石产地
图4.4 诸城臧家庄恐龙化石产地
皇龙沟恐龙足迹化石群产地位于诸城市皇华镇大山社区西南部。在长80m、宽60m的剖面上发现了集中分布的恐龙足迹化石11000多枚,包括蜥脚类、兽脚类等恐龙足迹,最小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仅有7cm,最大的蜥脚类恐龙足迹直径达100cm。此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保存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化石群。
图4.5 诸城皇龙沟恐龙足迹化石
图4.6 诸城皇龙沟恐龙足迹化石
4.2.2 莱阳恐龙化石产地
图4.7 莱阳恐龙骨骼化石
图4.8 莱阳恐龙骨骼化石产地
莱阳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骨骼与恐龙蛋化石产地之一,也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和翼龙化石的地区,吕格庄镇金岗口地区、冯格庄镇的将军顶地区、天桥屯地区以及古柳街道办事处的红土崖地区,富含恐龙骨骼及恐龙蛋化石;到目前为止,莱阳共发现和研究命名的恐龙化石共计5大类8属11种,分别为棘鼻青岛龙、中国谭氏龙、金岗口谭氏龙、莱阳谭氏龙、巨型山东龙、似格氏绘龙、红土崖小肿头龙、中国鹦鹉嘴龙、杨氏鹦鹉嘴龙、似甘氏四川龙和破碎金岗口龙。
恐龙蛋化石主要产于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金岗口园区恐龙谷景区和将军顶丹霞谷地貌景区,共发现和研究命名的恐龙蛋化石分4个蛋科、5个蛋属和11个蛋种,分别为长形长形蛋、安氏长形蛋、将军顶圆形蛋、厚皮圆形蛋、二连副圆形蛋、金岗口椭圆形蛋、单纹椭圆形蛋、三条纹椭圆形蛋、混杂纹椭圆形蛋、薄皮椭圆形蛋和蒋氏网形蛋。
4.2.3 新泰宁家沟恐龙化石产地
新泰市汶南镇宁家沟是我国第一只蜥蜴类恐龙——师氏盘足龙的发现和命名地。1923年,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和奥地利地质学家斯坦斯基在此发现的这具恐龙化石,长逾13m,高约2.5m,现保存于瑞典伍普萨拉大学。师氏盘足龙已被列为首批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1935年杨钟健、1976年和2011年董枝明、唐治路曾先后发现过恐龙化石,是盘足龙之腰带化石。2012~2013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和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山东新泰汶南宁家沟古生物化石发掘工作,新发现1处恐龙足迹化石点。除恐龙化石外,宁家沟还产龟、鱼类等古生物化石。
图4.9 师氏盘足龙
图4.10 新泰宁家沟恐龙足迹化石
图4.11 新泰宁家沟恐龙足迹化石
4.2.4 莒南恐龙化石产地
以恐龙足迹化石为主,主要分布于莒南县岭泉镇后左山村,距莒南县城11km,镇驻地南1km处,莒阿路西200m。南北长约500m,东西长约100m,占地180余亩。恐龙足迹化石种类丰富,足迹形态保存较好,有蜥脚类、兽脚类、鸭嘴龙类、鸟脚类、禽龙类等。其中最为清晰的为鸟脚类、禽龙类,其印迹非常清晰,形象生动,甚至连恐龙脚上的纹理都看得清清楚楚,且显示有众多大小不同的个体。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长约500m、宽约100m的采石坑中,经初步调查,在数万平方米范围内发现有几百个清晰的恐龙足迹,另外还发现了世界少见的驰龙足迹化石。
图4.12 莒南驰龙足迹化石
图4.13 莒南恐龙足迹化石
4.2.5 临沭恐龙化石产地
临沭岌山恐龙足迹化石形态保存完好、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形态完整、清晰,为国内罕见。2011年11月23日至25日,马丁·洛克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博物馆馆长)和理查德·麦克雷(加拿大和平河古生物学研究中心馆长)等8名世界顶级古生物专家对地质公园内的恐龙足迹化石进行系统考察鉴定,发现世界第9例罕见的驰龙足迹化石。
图4.14 临沭恐龙足迹化石
图4.15 马丁教授观察研究临沭驰龙足迹化石
图4.16 亨德里克测量临沭恐龙足迹化石数据
图4.17 临沭恐龙足迹化石
城厢街道的沿革
莱阳市姜疃镇地北头村和万第镇小院村要搬迁。
截至2016年,莱阳市下辖城厢街道、古柳街道、冯格庄街道、龙旺庄街道、柏林庄街道5个街道及团旺镇、沐浴店镇、穴坊镇、姜疃镇、照旺庄镇、万第镇、谭格庄镇、羊郡镇、高格庄镇、大夼镇、山前店镇、河洛镇、吕格庄镇13个镇。市政府驻地金水路一号。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34′-37°9′,东经120°31′-120°59′。东临海阳市,西接青岛市莱西市,北界栖霞、招远两市,南邻青岛市即墨区,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
莱阳有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濯村、梨乡风情旅游区、芦儿港、娘娘山,龙王庙、金山宝塔等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
莱阳市历史沿革
1950年,建立莱阳专区。1956年,文登专区、莱阳专区合并为莱阳专区。1958年,莱阳专区、烟台市合并为烟台专区(后改烟台地区)。
1987年2月20日,撤销莱阳县设立莱阳市。2009年,莱阳市被列为山东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县。
以上内容参考:-莱阳市
明清时期,县城内划为忠正、宣化、杏坛、迎仙、贤古、东北关6个坊。1930年设城关镇,属莱阳县第一区。1934年属莱阳县迎仙乡农学校,1939年属莱阳县第一区,1941年2月属莱东县第八区,1945年3月设城关镇,8月设城关区,1956年改镇,1958年更名城厢公社,1984年改城厢镇,1989年改街道。1993年7月,将城厢街道所辖的和平、北郝格庄、盖家疃3个村和古柳街道所辖的东赵疃、四真庄、留衣庄3个村划出,成立外向型工业加工区。1996年,城厢街道面积42.5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人,辖和平、儒林、太平、市中、北关、南关、东关、西关、西至泊、城南村、宫家菜园、枣行、吴格庄、西石硼、吴家庄、东柳行、西柳寿、东林格庄、西林格庄、青山后、水沐头、北庄子、岔道口、东亭山、西亭山、东马山、姚格庄、北郝格庄、盖家疃、七里地沟、辛格庄、鱼池头32个行政村。2006年底,面积45.32平方千米,总人口1364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628人,辖35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