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金桥小学周边环境:位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东方红镇金南村,紧靠长常高速公路,共占地5895平方米。
学校始建于1996年,现有在校学生179人,在职教师1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所有教师均持证上岗。2006年学校区划调整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东方红镇。
学校硬件建设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一栋8间教室的教学楼和一栋教师生活住房,校园现代化建设已上台阶。学校管理逐渐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2006年学校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全免,2007年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零收费”。
东方红街道范围内金南村居民适龄子女,雷高路以东、旺龙路以西、迟御岳麓大道以北、洞举黄金大道以南范围内的家庭住址为金南家园安置小区、湖南报业文化城码颤岩等楼盘居民适龄子女,以及该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阶段分类:
1、初小全称为“初级小学”,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育阶段。读完四年级合格者,取得“初小”学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才普遍建立初级小学。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班级”初级小学复式班。
2、高小全称为“高级小学”,是指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被称为“高年级”。读完高小合格者,取得高小学历。1949年之前,中国的高级小学并不普遍。
3、具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的学校,称之为“完全小学”,简称“完小”。中国实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建立农村完小,已经成为基本标准。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学普遍是完小,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就不再作标记,而农村小学的完小仍然是教育普及程度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