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为原材料采购物流。它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相对独立性较强的子系统。
企业供应物流要实现保证供应的目标,它的组成为:采购,仓储、库存管理,装卸、搬运,生产资料供应。
现代生产物流系统包括哪些
1、包装功能要素。
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材包装活动的管理,根据物流方式和销售要求来确定。以商业包装为主,还是以工业包装为主,要全面考虑包装对产品的保护作用、促进销售作用、提高装运率的作用、包拆装的便利性以及废包装的回收及处理等因素。包装管理还要根据全物流过程的经济效果,具体决定包装材料、强度、尺寸及包装方式。
2、装卸功能要素。
包括对输送、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 活动进行衔接活动,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保养 所进行的装卸活动。伴随装卸活动的小搬运,一般也包括在这一活动中。在全物流活动中,装卸活动是频繁发生的,因而是产品损坏的重要原因。对装卸活动的管理,主要是确定最恰当的装卸方式。力求减少装卸次数,合理配置及使用装卸机具,以做到节能、省力、 减少损失、加快速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3、运输功能要素。
包括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车、船、飞机等方式的运输,生产物流中的管道、传送带等方式的运输。对运运输活动的管理.要求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好的运输方式及联运方式。合理确定运输路线,以实现安命、迅速、准时、价廉的要求。
4、保管功能要素。
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对保管 活动的管理,要求正确确定库存数量,明确仓库以流通为主还是以储备为主,合理确定保管制度和流程,对库存物品采取有区别的管理方式,力求提高保管效率。降低损耗,加速物资和资金的周转。
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
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 程中。所以,实际上是在物流过程中进行的辅助加工活动。企业、物资邻门、商业部门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
6、配送功能要素。
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货、送货形式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配送活动一直被看顾运输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看成是一种运输形式。所以,过去未将其独立做为物流系统实现的功能。未看成是独立的功能要素,而是将其做为运输中的未端运输对待。但是,配送做为一种现代流通方式,集经营、服务、社会集中库存、分拣、装卸搬运于一身,已不是单单一种送货运输能包含的,所以在本书中将其做为独立功能要素。
7、 物流情报功能要素。
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运量、收、发、存数)的情报及有关的费用情报、生产悄报、市场情报活动。财物流情报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定情报科目和情报的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式,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及时性
物流系统中的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
1.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2.仓储子系统。
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保税制度是对特定的进口货物,在进境后,尚未确定内销或复出的最终去向前,暂缓缴纳进口税,并由海关监管的一种制度。这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而采取的一项关税措施。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
3.商品检验子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4.商品包装子系统。
杜邦定律(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认为: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业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
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