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养蚕生产的用途可分为小蚕室、大蚕室、贮桑室和上蔟室等。总的要求是远离污染源,便于清洗消毒和温湿度、气流的调节。目前,农村养蚕大多作为副业生产,一家一户饲养规模都比较小,农户大多将住房兼作蚕室。因此,蚕区农户在新建住房时应考虑兼作蚕室的要求,如设置对流窗户、适当扩大窗户面积、小蚕室的加温设施等。
(1)小蚕室用于饲养1~3龄蚕。由于小蚕期需要高温高湿环境,所以要求具有较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并有安全的暗火加温设施。养蚕有一定规模的农户常建有小蚕专用蚕室,一般农户常用塑料薄膜在住房中围出一小间作为小蚕饲养场所。
(2)大蚕室用于饲养4~5龄蚕。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和排湿性能。目前,农村养蚕户大都饲养在住宅内,养蚕数量多或规模养蚕大户可采用搭建室外养蚕大棚的办法,以解决大蚕期饲养面积不足的矛盾。
(3)贮桑室为桑叶贮存的场所。要求低温高湿、毗邻蚕室、无阳光直射、便于清洗消毒。最好采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结构,地面用水泥硬化。
(4)上蔟室通常与大蚕室套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合浦邮政编码536100。合浦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位于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与广东省廉江市和广西博白县接壤,西与钦州相邻,南临北部湾。合浦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62平方千米,202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110.24万人,其中乡村户籍人口90.60万人。
浦县北枕丘陵,南滨大海,东、南、西遍布红壤台地,中部斜贯冲积平原;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之一。
合浦是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拥有众多汉代历史文化遗存,盛产珍珠、对虾、青蟹、甘蔗、蚕桑等农特产品,是“中国南珠之乡”。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地质构造
合浦县位于南华准地台的南端,第四系松散沉积层覆盖面占全县面积的67%。出露的老地层以古生界较发育,中生界仅见上白垩统陆相地层,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和玄武岩。早古生代时期,县境处于坳陷沉积状态。志留纪末期由于广西运动影响,使县境东部形成北东向的线形褶皱构造。晚古生代初,东部升起成陆,之后海水时浸时退。
合浦县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区。日照强烈,热量充足,夏热冬暖,光霜期长。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转换,县境各地年均雨量在1500-1800毫米之间。在沿海乡镇还有昼夜交替的海陆风出现。
由于各季节雨热不均以及濒临北部湾,常有台风、暴雨、干旱、低温阴雨及霜冻、冰雹和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