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副城是设在华佗镇。
古井副城有很大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使古井镇发展成为用地布局合理,景观环境优美,经济持续繁荣,各项事业均有较大发展的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点镇,逐步塑造皖北重镇乃至全国明星乡镇。以发展酿酒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商贸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发展补充,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促进古井镇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
华佗镇,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地处谯城区北郊,东邻五马镇,南与汤陵街道接壤,西与魏岗镇隔河相,北连芦庙镇、古井镇,镇人民政府距谯城市区3千米,行政区域面积68.2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华佗镇户籍人口为49803人。
华佗镇玉王庄属于哪个社区管
亳州因为是华佗的故里而享誉四方。据考证,华佗的出生地为今谯城区华佗镇小华庄,市区内的华祖庵是华佗当年的居住地,那么,华佗为什么会搬出小华庄? 沿105国道向北,从谯城区华佗镇境内的一个路口向东走约两华里就到了小华庄。 连日的阴雨天气使通向村庄的小路有些泥泞,当记者走过一座用青砖砌成的已有些破旧的小桥时,正巧遇到的几位正要出行的小华庄的居民。 “请问这里就是华佗的出生地小华庄吧?”记者问道。 “是啊,这里就是。你身后的这座小桥就是当年村北头的居民为了方便华佗过往专门修的桥。叫凭心桥,意思是说华佗医德好,给病人瞧病是凭良心、一丝不苟的!桥下面的沟叫凭心沟。”顺着乡亲们的手势,记者再次打量了这座拱型小桥,脑海里似乎浮现出华佗背着药箱踩着泥泞的小路走过小桥的情景。 “五禽戏是华佗所创,据说以前村里曾有五禽戏的戏台遗址对吗?”告别这些乡亲们,记者走进村庄,在村里四处寻找没有发现戏台遗址后,记者找到村里一位姓华的老人咨询。 老人家说,这里以前是有个戏台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消失了。 那么,华佗当年出生的老宅在哪里呢? 据这位村民介绍,在村庄的北头有一座当地人俗称“华祖庙”的地方,那里据传就是华佗出生时的宅地。 “华祖庙”是一座庙宇吗?何时所建?是谁建造的?带着疑问,记者一路打听终于在村庄的最北头找到了紧靠路边的“华祖庙”。 “华祖庙”即华佗祠 走过横跨在路边水沟上的一座小桥,眼前便是人们所说的“华祖庙”了。在庙门口的东侧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上面用黑字写着“华佗老宅”的字样。庙门正上方写有“华佗祠”三个大字,原来,人们口中的“华祖庙”即华佗祠。 推开红色的大门走进去,顺着脚下一条笔直的用青砖铺成的路便走进了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尊白色的华佗雕像,东侧墙壁上挂着一幅华佗秉烛夜读的画像,名曰“华佗遗像”,两旁写着“一代神医功侔良相,千秋遗爱泽被故园”的字样。在大殿的西侧墙壁上挂满了红彤彤的锦旗,“慈悲济世,功在千秋”的锦旗文字透漏出人们对华祖的敬重和爱戴。已在此看守17个年头的权顺莲老人指着被红漆粉刷一新的殿门和窗户告诉记者,这里曾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后来经过几次维修才成今天这个样子。 “这个庙所在的位置就是华佗的出生地吗?” “是啊,这是经专家考证的。当年华佗就出生这里,现在小华庄有200多个姓华的人,他们都是华佗的后裔。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庄人。”老人家自豪地告诉记者。权顺莲老人今年已经66岁了,她从小跟随外婆住在小华庄(外公姓华),也许是沾着神医的血脉,她和爱人(已去世)都是医生,不仅如此,小华庄有不少村民都对医学很感兴趣,而且这里的村民都把大部分庄稼地种上了桔梗、白芍等中药材。 “那你知道,华佗是何时从这里搬出去的?是不是搬到现在城区内的华祖庵了那?”当记者向老人家咨询这些问题时,老人家摇了摇头,说她不知道。不过,老人家指点记者,关于这段历史,我市的画家颜语老先生很有讲究,这个华佗祠就是当年颜语老先生一手策划建造的。 “华佗祠是哪一年建造的?它的原址是什么样子呢?”见到颜老后,记者好奇地问。 据颜老介绍,华佗的出生地里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到1983年时地上仅残存一个院墙的痕迹,为了迎接第二年在亳州召开的全国华佗学术研讨会,于是,原亳县县委县政府和地方政府便共同出资修建了现在的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华佗祠那么,当年残存的院墙遗址是不是华佗的主宅呢?人们是如何考证华佗就是出生在这里的呢?据说现在城区的华祖庵是华佗当年种植草药和居住的地方,那么,华佗又是为何从老家搬出来的呢?对于这些疑问,作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且从事华佗研究20多年的颜老一一给记者进行了讲解。颜老说,据史料记载,华佗的祖先是春秋战国时宋国的官员(在河南商丘境内),后来,华佗的祖先被封在“华”地,即小华庄(大约一两千年以前此处属于河南商丘境内),这些有史料(食采于华)为证。而华佗祠的原址据考证就是华佗的出生地,华姓也即从此史书中出现。被封为医药始祖的神农氏后裔曾在西周时期把衣冠冢设在今亳州,神农氏为研究中草药一日尝药百种以至中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年轻时的华佗。后来,立志成为神农氏接班人的华佗便把家搬到亳州潜心研究中药,终于成为一代神医。而他的住地即为现在的华祖庵。 “听说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为什么不是汉代呢?”记者问道。 “华佗要给头疼久治不愈的曹操实施开颅手术而被曹操疑为想谋害自己,且将华佗杀害于河南许昌(华佗的坟墓也在这里)。华佗去世后,迫于曹操的统治,人们虽敬重华佗,但不敢为他修建庙宇以示怀念,直到唐宋年间,人们才在这里修建了华祖庵。”颜老介绍说。 “为什么称之为‘庵’,不是庙和祠呢?”记者好奇的问。 “华佗一生从医,不愿为官,确切地说他的身份即为布衣,没有官方职务,庙建好后,当时是有一位尼姑来主持这个庙宇的,华祖庵便由此得名。”颜老介绍道。
五里社区。华佗镇玉王庄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属于五里社区管辖地。五里社区位于武山镇东南部。全村共辖14个自然村,372户1423人。总耕地面积2044亩,其中水田1361亩,旱地地683亩。武山集镇就位于该社区。学校、医院、体育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集镇中心辐射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