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毅,1910年出生在湖南省宜章麻田村。
1926年在宜章初级中学读书时,领导宜章县学生联合会工作,组织学生和各界群众支援北伐战争。
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1月加入中国***。同年参加湘南起义。1929年初随军转战赣南闽西,任红四军第十师党委秘书长,第二十八团连政治委员,红四军无线电台政治委员。
1930年任红四军第十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纵队秘书长。
1931年调政治保卫处任秘书、秘书科科长。后任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秘书。
1932年任军委保卫局执行科科长、秘书长。同年任红四军第十师师党委秘书长。
1933年至1934年任红五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
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9月至12月任红四方面军红五军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奉命南下川康边。
1936年4月至9月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局局长。
1937年1月至3月任西路军保卫局侦察部部长。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春至1940年4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秘书处处长。
1939年6月抗大总校向晋东南敌后迁移,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任副参谋长。
1941年至1942年冬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
1944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9月至1951年9月任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1951年12月至1954年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总党委委员。
1957年8月至1968年4月任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
1957年9月至1959年4月任炮兵学院临时党委书记。
1959年12月至1963年3月任炮兵党委副书记。
1963年3月至1968年4月任炮兵党委常务委员,炮兵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67年7月至9月任石油部军管会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隔离关押近5年。
1975年平反恢复工作。同年5月至1982年8月仍任炮兵副政治委员、炮兵党委常委。
1988年离休。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阳山县的文化
龙村瑶族村是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梅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022104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1022。邮政编码为42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35 ,车牌号码为湘L。龙村瑶族村与老湾社区、下塘村、上寮村、梅溪社区、黄石村、车头村、梅田村、母老村、竹坪村、桐子树下瑶族村、上洞村、麻田村、杨家村、泗溪村相邻。
2021年1月23日,龙村瑶族村入选湖南省2020届文明村镇名单。
龙村瑶族村附近有梅溪黄氏宗祠、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仰天巨佛、邓中夏故居等旅游景点,有宜章红炮、宜章脐橙、“莽山银翠”茶、宜章莽山绿茶、毛式红烧肉等特产。
阳山县境内使用的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本地话),属粤语范畴。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一种是客家语,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此外,零星分布着瑶话、惠州白话、星子话、胡广话方言点,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0%。县城与某些大集镇同时兼用广州白话和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相比较而言,阳山白话在全县的影响最大,客家语方言区、瑶语区的居民进城一般都操县城白话,境内普遍存在双语双方言兼用现象。
阳山白话
在粤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分布于阳城、高峰、江英、青莲、水口、杜步、东山、大莨、犁头、岭背、黄坌、小江、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26.6万。
阳山客家语
阳山讲客家语的人,大部分祖先从粤东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的新丰迁来,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的黎埠镇和西南部的七拱镇、太平镇、杜步镇等。此外青莲镇的南山、杨梅镇的河皮、大(上大下平),秤架的大陂、黄坌镇的北部。全县讲客家语的人口近20万。
阳山湖广话 阳山县湖广话方言分布在阳城镇元江村委会蕉迳村,全村近四百人,阳城镇石彻村委会圹下村,约三百人,七拱新圩大江村委会齐头坑村,约一百人,均来自湖南宜章县麻田村。据了解,黎埠镇界滩村李氏家庭也讲“湖广话”。 韩愈是唐代唯一一位一生曾三次入粤,两次在粤担任地方长官的大文学家、诗人。韩愈十岁时,曾随兄嫂谪居韶州两年。韩愈36岁时,曾因谏旱饥为民请命贬阳山令,第二次入粤,治阳一年两个月。韩愈52岁时,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第三次入粤,刺潮八个月。韩愈在令阳和刺潮过程中,施政以仁,为政以廉,轻徭薄赋,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办校兴学,尽责尽力,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大大促进了阳山、潮州乃至整个岭南的开化、开发和开放,赢得阳山人民“生子名韩”,潮州“一片山水尽姓韩”的美誉。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愈是唐代开发岭南的先驱,为岭南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就阳山来说,韩愈是阳山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史迹记载的县令。阳山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至韩愈803年贬阳山令,之前913年的县令无一记载,可以说,阳山有名字记载的县令自韩愈始。韩愈是阳山文化史上由蒙昧走向文明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韩愈还是唐代第一位把阳山县名冠入诗文的大文学家、诗人。他804年在阳山写的《送区册序》,第一句是“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同样,他在阳山写的《刘生》诗,第一句是“阳山穷邑唯猿猴”。阳山县名便遂他的诗文闻名天下,走向世界。后人称,世人先知有韩愈,然后知有阳山矣。从这一点说开去,阳山、潮州乃至广东弘扬韩愈文化就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