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止风沙向内陆城市扩散和蔓延,这条防护林带在建平全长309公里,宽约2公里。该县与内蒙古边界分东、西两个区域,西部区域从沙海镇到哈拉道口镇,临近老哈河沿岸,以平川为主,立地条件较好,水源较浅,规划以栽植杨树速生林和南果梨经济林为主,进行林粮间作、林药间作,发展林下经济。东部区域从烧锅营子乡到喀喇沁镇,以山区丘陵为主,这一地区立地条件较差,根据山区特点规划栽植沙棘、山杏、柠条、文冠果等树种,进行块状混交。辽宁省内蒙古绿色阻沙带,站在老哈河的堤坝上远远望去,一排排笔直的速生杨枝繁叶茂,林下间作的紫花苜蓿、万寿菊、甜菜等各种经济作物郁郁葱葱。这里不仅取得了预期的防风固沙效果,而且在北部老哈河流域基本形成了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在南部乡镇形成了以干鲜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预计到达效益期后,每年可为林农增加经济收入2.4亿元。
建平县哈拉道口镇党委书记杨明对此感受颇深:“过去农闲时,老百姓吃完晚饭根本不敢出来坐一会,因为风沙太大,刮得满脸都是土。现在休闲的时候,晚间大家都在路旁扭秧歌或者唠唠家常,生态环境确实改善了。同时,农民还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了收入。建在河套旁的防护林、发展林成了农民的摇钱树。我们这块林地的总面积是620多亩,中间发展林下经济———中草药,中草药的品种就是黄芩,黄芩是两年生的,每年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
人工造林3.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人工造林共栽植各类苗木616.8万株,其中杨树0.8万亩、44万株,沙棘1.7万亩、374万株,山杏0.8万亩、88.8万株,柠条0.5万亩、110万株。在老官地镇上地村的食用杏基地,记者看到嫩黄的山杏与碧绿的苜蓿草交相辉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建平建起的这道绿色屏障将隔下沙漠推进的脚步和漫天风沙,留下的是一片片沃土和农民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