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遗址是兴义张口洞古文化遗址,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是兴义人古文化遗址群之一,张口洞古文化遗址代表了中国南方独特的旧石器文化,198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义张口洞是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其他文献中描述,张口洞古人类遗址,也曾发掘出旧石器晚期,距今约1万年前的石制品、骨器、动物化石等700余件。
张口洞位于兴义市丰都营盘山南侧山腰,洞呈岩厦形式,洞口高约6米,宽12米,洞内面积100余平方米,就象一张张大的嘴。洞与山下的平坝,相对落差约20米,整体环境与顶效猫猫洞颇为相似。1985年4月20日,贵州博物馆蔡回阳、王新金,兴义文化局刘嘉坤、李志恩等调查发现兴义张口洞遗址,获石制品文物700多件,骨器11件,动物骨骼10多件及大量的动物骨片和用火遗迹。
——停驻于“观稼台”上,远处那层层梯田状的钟乳凝石就是举世闻名的神田。神田田陇之中那一枚巨型圆锥状的凝石则可以看作是金**的粮堆。其实,这是洞顶塌落下来的一块巨石,经若干万年的地质演化,钟乳石浆披满石身,就发育成今天这个模样了。神田景观,在喀斯特地貌中既普通又罕见。所谓普通,是说在溶洞中具有漫流水发育条件的地方都可以形成,正如我们在仙人洞和沿路地段都曾经看到过。我国大旅行家、喀斯特地貌研究室的先行者徐霞客先生早在三百年前写下的《徐霞客游记》中即已经记录过,并把这种类型的景观命名为“神仙田”。
张口洞古人类居住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张口洞遗址系一万年至五万年甚至更早的旧石器时代穴居遗址,拟建云南省第一个洞穴博物馆,是云南省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代表了我国南方一种独特的旧石器文化,被称为九乡一绝。
彝族先民崖刻:九乡彝族先民崖刻达八十余块,其创作年代约在二千年前的秦汉时代,在云南省内系首次发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研究价值。 ——九乡宾馆和富林山庄为九乡风景区的涉外定点接待单位,九乡宾馆外形为古堡式建筑,墙体用河谷中的鹅卵石铺设,古朴、典雅,和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富林山庄标准客房和别墅式客房两种。客房中设有闭路电视、卫生间等设施。宾馆和山庄均设有卡拉OK歌舞厅,可供游客娱乐、休闲之用。
宜良传统烤鸭 ——鸡枞——夏秋时间可以吃到九乡山中野生菌子,有鸡枞、干巴菌、牛肝菌、摆荑、鸡油菌、奶浆菌等十多个品种。
冬季可吃到乡村里用包谷、面粉喂养的肥猪宰杀后腌制的腌肉、烤肉、烟熏肉、香肠、牛干巴等乡村风味的菜肴。 ——九乡风景区景前区设有珠宝店,可在这里购买金银玉器等工艺品,此外,还可在此购买九乡风景特色刺绣,九乡珠宝店出售的刺绣制品属苏州手工刺绣,其工艺精良,色采亮丽、配与红木框架,显得古朴典雅、端庄秀美。
九乡风景刺绣制品,根据规格大小、手工针法的难易定价,一般约600元-800元可以买到。此外还有产于宜兴的紫砂檀香炉太极献寿,由一种高档紫砂用传统方法烧制而成。价格80-100元一只。
景区广场旁的小商场有普通的工艺品和纪念品出售,价格随行就市,当面议价。 九乡民族戏乐至今仍保存于九乡起底彝村,由二十四人组成,穿火草褂装,着草鞋,有洋号两支,萧笛四对,大钵一个,苏钵一对,唢呐一对,洋鼓二个,大鼓一个,小唐锣一面,均钸以彩绸流苏,演奏时曲调悠雅,后融入'班打'程式,加入霸王鞭四根,头戴假面具的二至四人,及扮演狮子、耍叉人等,演奏时,在场上聚为一圈,观者围观,以聆听为主,现改为按顺序列为一长队,表演时,且歌且舞。最前为四人,霸王鞭引路,中间两侧,有耍叉、狮舞和摸摸兵相伴簇拥乐队而行,边舞边进,不时变换队形。
九乡漂流自三脚洞洞口的麦田河开始,顺麦田河河谷而下,全长约10公里,途经上天生桥,经一河四洞过上天生桥达甸尾河谷,河谷长约两公里,到小路河谷,过小路河电站水坝,可抵达麦田村河床,由麦田村河道顺流而下即到叠虹桥景区的荫翠峡。
猎神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举行,主要的仪式是祭祀猎神,节日期间彝家人举办各种民间活动,如:跳大三弦、月琴舞、霸王鞭,还有对唱情歌、斗牛等比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