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得禄乡
地名:得禄乡 隶属:宣威市
行政代码:530381203000 代码前6位:530381
长途区号:0874 邮政编码:655400
车牌代码:云D 行政级别:乡
人口密度:192人/km2
辖区面积:214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约4.1万人
得禄乡位于宣威市西北部,东与倘塘镇相邻,东南接龙潭,西南连务德,西与会泽县大井乡接壤,北与贵州省威宁县哲觉镇交错,东西最大跨距22.2千米,南北最大跨距16.8千米,国土面积214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距市区52千米。辖大营、小营、河艾、得禄、肥谷、务乐、色空、迭那、志度、永乐10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137个自然村。2014年末有人口10 943户、40 957人,其中:男21169人,女19788人;农业人口39 961人,非农业人口996人;少数民族人口127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90人。有耕地3 845.93公顷,其中水田240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963平方米。有林地8866.7公顷,森林覆盖率60.7%。
境内主要河流有得禄河,流程27千米,覆盖9个村委会,发源于西北部大梨树水库上游(北盘江源头)。有小(二)型水库1个(大梨树水库)。最高海拔2 574.5米,最低海拔1 750米。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1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7万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4994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20万元,同比增长9%;财政预算总支出5013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716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9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6元。
全年完成粮食种植6587公顷,蔬菜种植400公顷,特色产业种植767公顷,实现粮食总产2 571万千克,同比增长1.9%;完成145.5万千克烟叶收购任务,实现烟叶生产总值4885万元;禽蛋产量40.7万千克,肉类总产达1800万千克,实现畜牧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共有10000余人外出务工,实现年工资性收入3亿元以上。
2014年,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教学班24个 ,在校学生1572人,有专职教师102人,后勤工人14人,学校占地面积5156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772平方米;有中心小学(全乡五、六年级学生在此就读)1所,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2人,有专职教师45人,后勤工人12人,学校占地面积2066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8905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8所(其中校点8个)、教学班78个,在校学生2126人,教师153人,学校占地面积7002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119平方米;共417人参加中考,上线217人。全年投入325万元营养餐补助资金,发放寄宿生补助406万元,发放困难幼儿补助1.1万元。
全乡有卫生院1所,业务用房4674平方米,医务人员43人(其中聘用人员32人);有村级卫生所10所,业务用房900平方米,村医29人;现有X光机、B超、心电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全年共收缴农村合作医疗资金316.2万元,参保率达96%;全年减免住院医疗费3575人次857万元,减免门诊费84590人次139万元;公共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建卡、接种率均达95%以上,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87%,管理高血压病人1965例,管理糖尿病人463例,管理重症精神病人161例。
全乡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一幢,内设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民俗展室、培训教室、展厅、多功能活动室。建有村级老年活动室10个。“农家书屋”覆盖全乡10个村,总藏书达1.8万册;全乡有8个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现拥有模拟电视用户1656户,数字电视用户760户,“村村通”用户2 230户,“户户通”用户1500户。
全乡领取养老金待遇人数4634人,发放养老保险金340余万元,续保人数16335人,新参保居民336人,收缴保费216万元,合计完成人数21305人,完成任务数的101.14%。全年在救灾救济、优抚优待、社会保障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救济粮27025千克、衣被450件(套),解决了5697户9347人次贫困人口和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全年共完成结婚登记351对,离婚登记26对,补领结婚登记21对。全年共向743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40万元,为98位老年人代办老年证,为210位残疾人代办残疾证,为161名重度精神病残疾人发放了一年的药品,为10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落实居家安养,帮助4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全面完成残疾人需求调查和普查工作。全年通过“一折通”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10万元;兑现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12.36万元。
邮编:454600
承留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民勤劳、经济发展。
承留镇因镇0所在地为承留村而得名,位于济源市西南8公里处;西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南望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东临焦枝铁路,北依豫晋公路;全镇区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全镇面积的80%。耕地面积约42502亩(有效灌溉面积3.6万余亩)、山林面积76000余亩。
历史沿系
经考古考证: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漫长的岁月、悠久的历史给承留镇不仅留下了如麻姑庙、商山寺、灵都庙、赵家坟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同时也留下了如商山四皓、麻姑成仙、虎岭面叶、刘秀插枝等许多引人向往的历史传说。时至今日,承留镇现辖48个行政村、282个村民组、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979人),形成赵、孔、成、周等几大姓氏文化,民俗为鲜明的北方传统而又独具特色。
自然资源
承留镇山水相间、风光别有一番特色。境内南山、西山、玉阳山(均为王屋山余脉)等大山环立、起伏不定,山中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洁净;虎岭河、商河、大沟河、五指河等五条河流由西向东横贯全境,人工天河—“愚公渠”沿西山、南岭环包全镇,更有水域面积达1000余亩、璀璨夺目的曲阳湖如明珠般镶嵌在承留镇中心区域。高山、河流、天渠、湖区交相辉映,不仅十足体现了承留自然风光的大气,更为承留增添了无限灵气。
经多年的地质普查与勘探,现已查明承留镇主要有煤、银、磷、铝矾土、耐火土、云英石、石灰石等20多种,藏量丰富,易于开采;由于山林教多,承留镇植被十分丰富,有各种植物1700余种。其中,主要树种有:刺槐、泡桐、栗、榆、杨、椿、楝、山楂、苹果、李子、柿子、核桃、桃、枣等30余种;与此同时,承留山区中药材资源也比较丰富,除野生品种:防风、连翘、金银花、枸杞子、冬凌草、何首乌等30余种外,目前人工种植有:党参、川贝、山芋肉、藏红花等10多种;茂密的森林为动物的栖息繁育生长也提供了天然场所。全镇有各种动物600余种,其中有20余种列入国家动物保护行列。
社会经济
近些年以来,承留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一方面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铅锌加工、机械加工、防爆电器、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为基本框架、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境内现有中原特钢等大型军工企业和豫港焦化、金马焦化等多家济源市重点企业,拥有以金利铅业集团为首的镇辖企业150余家,2008年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90.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6.7亿元,完成限上工业总产值80.1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税收2.6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税收73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49元。2002年起承留镇连续进入河南省百强乡镇。
与此同时,承留镇科教文卫事业同步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承留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承留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21日,承留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静林寺
静林寺,位于承留镇南姚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而建,南北84.2米,东西16.7米,总面积1606平方米。主体建筑依中轴线纵向排列,依次为山门、过厅、东西厢房、中佛殿和后佛殿遗址,共计五座十九详情>>
南姚关帝庙
南姚关帝庙位于济源市承留镇南姚村。该村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古轵道,也叫轵关陉,太行八陉之一,是从山西到河南的唯一通道,而关帝庙就座落在此道上,曾为来往商旅行人驻住的场所。据清乾隆十年《历代会详情>>
三皓冢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三皇村南部100米处。原有三冢,现存两冢。其中北侧一冢居村东南100米,略呈三角形,高约5米,西边被挖掉作耕地。南冢距中间冢800米,圆形,直径7米,高约6米,为直立性详情>>
北勋石佛寺
北勋石佛寺,位于济源市西9公里的承留镇北勋村,因寺内石佛而得名,该寺创建于唐代,重修于明代,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宣统年间多次重修。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900余平方米,两进院落,依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