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露营生活!自然、单纯的快乐体验 刚开始露营,很容易东买西买,觉得什么都不可少!然而真正深入露营之后,反而会变成东减西减,这个不要,那个也用不到!带上基本配备,其他的哩哩抠抠轻便自在就好。大自然下,大人喝茶、聊天,小孩寻宝、探险,单纯、简单的美好不必远求。 一定要带孩子露营的7大理由 1.都市里成长的孩子非常需要亲近大自然! 2.高山上收不到讯号,不能上网,哈!话说有这么棒的环境,根本也不需要3C! 3.孩子玩在一起,社交能力变好,懂得分享,心胸也更宽广! 4.大人有大人的团队,小孩有小孩的团队,各自轻松! 5.在家里一颗弹珠掉地上,楼下就上来按电铃;在营地孩子可尽情玩球、帮爸爸搭营敲营钉! 6.面对面的交流,夫妻的情感交流更真实,家庭自然更有凝聚力。 7.呼吸新鲜的空气,拥抱自然的美景,就是非露不可的理由! 初露必备3物 万事起头难?第一次露营该怎么开始?其实不用想太多,先准备以下三样东西,就可以跟着朋友「冲」了! 必备1、帐篷(含灯具) 朋友有先跟朋友借,借不到也可以用租的,露营用品店或者有些营地也有提供租赁服务。光亮爸认为,首次露营不用买,先有几次使用经验之后,再来考虑哪一种帐篷款式、大小是比较适合自己家庭的。 必备2、寝具 寝具也不急着采买,家里没在用的棉被,不怕弄湿弄脏的毯子,直接带去露营就好。可利用真空压缩袋来装厚重的棉被,放进袋子里用吸尘器吸扁,可减少体积便于携带。 必备3、睡垫 露营想要睡得好,睡垫是一大关键。从以前5~6公分的充气睡垫,到现在有专用帮浦的独立筒睡垫(300×270的大小价格约3千多),让露营也可以睡得像在家一样舒服。收纳也方便,气泄掉后卷起来跟一个睡袋的大小差不多。 这3样东西先备妥,其他就是个人的衣物,还有记得带吃饭餐具(碗筷)就OK。第一露跟着朋友团露最好,椅子带简单的折叠椅或童军椅即可,吃饭也是直接搭伙,真方便! 减法露营生活!自然、单纯的快乐体验 相揪一起来团露! 从以前星期六早上出发,到现在只要时间允许,光亮爸星期五晚上就会夜冲!对平日工作压力大的都市人来说,户外露营俨然成为一种抒压的方式~。 露营不挑季节 夏天太热、冬天怕冷?什么时候才适合露营?对光亮爸来说,春夏秋冬都是露营季,重点在于你出去的时候会不会有心理障碍。 有些人会有「我的帐篷不是高级货,是不是就不保暖」的迷思,光亮爸表示,帐篷的用途是遮风避雨,而不是保暖,保暖主要靠寝具,睡袋、毯子、羽绒被…。有些人因为怕冷,把帐篷里的透气孔、气窗都紧闭,这样的结果反而容易反潮!正确的方法是,帐篷的气窗一定要打开,保留纱窗层,空气能够对流,风也不会完全吹进来。 不论春夏秋冬,睡天使醒恶魔一群人都喜欢往高山跑,高山不仅空气新鲜,景色优美,夏天高海拔可以避蚊虫,冬天高山露营更不时会遇到惊喜!去年有一次霸王级寒流光亮爸一行人仍不改行程去露营,结果碰到下雪!另外一次,一觉醒来的早晨,帐篷上结了一层白白的霜。一幕又一幕的美景印在眼帘里,都是人生美好的体验。 夜冲正夯! 夜冲,一般上去的人不多,甚至有机会包场!但光亮爸表示,一家夜冲很可怕,会想留住老板!至少两家一起夜冲比较安全!此外,山区的路不好走,两台车互相照应也较好。夜冲的费用大部份是营地费用的一半,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夜冲了! 若是桃竹苗区的营地,从台北出发约两小时都能到达,光亮爸分享,到营地约9点半左右,搭到好10点半,小朋友差不多要睡了,爸爸妈妈就可以坐下来,拿出准备的卤味、茶点,聊聊天、赏夜景,自在又惬意! 雨天露营选择 若出门前已经发现可能会下雨,可以先跟营地主人确认山上有没有下雨,以及有棚区(有些营地有分)还有没有位置。或者外面再搭一层天幕,也是遮雨的方法。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高海拔的地方下完雨后,天空会变得特别清澈,此时就准备期待夜景了!讲到夜景,光亮爸忍不住推荐苗栗泰安乡逸视界,跟北海道函馆的夜景真的有得比! 下雨天,也不减小朋友露营的兴致,小朋友通常会在客厅帐里玩,他们会有他们自己的创意游戏,或者有时大人也会安排DIY活动,比如说捏面疙瘩、包手卷寿司…,小朋友尤其喜欢吃自己捏得奇形怪状的食物!还有妈妈一次带好几只乌克丽丽来教学,有时也配合节庆如端午节做香包等…,不管晴天雨天,对小朋友来说露营都是好玩天! 有些人不想露营的原因是怕雨天收帐,这点也不是问题了!光亮爸表示,依据中华民国露营协会的统计,全台湾露营的人口约有两百万人,这样的露营人口自然产生商机,现在有不少露营租借商或洗衣店都提供有处理湿帐篷的服务,一次收费约600~1000元不等。如果家里有空间,自己也有时间,就把帐篷吊起来晒乾,通常2~3小时就会干了,光亮爸提醒,一定要晒干再收,防水胶条才不会脱胶,帐篷也不会产生臭臭的怪味。 减法露营生活!自然、单纯的快乐体验 三代一起露营 从专科同学到现在,睡天使醒恶魔一群人不仅爸妈本身是好朋友,他们的孩子因为露营现在就跟兄弟姊妹一样亲密。二少娘分享,露营就是每个人发挥所长,她自己就很喜欢准备点心给大家吃,光亮爸则负责露营现场的照明设施,其他爸妈也各自有擅长的工作。有默契的他们甚至设计有专属的google表单,必要物品的list,细到连米、盐、垃圾袋…都列了进去,谁要带什么就各自认领,一分面减少行李负担,一方面也养成不浪费资源的环保习惯。 大人们最喜欢的就是晚上天南地北聊天的时刻,喜欢的话畅夜聊也可以,没有餐厅要关门,必须赶回家的限制;孩子们一群人就算只是在草地上奔跑也玩得不亦乐乎! 除了带孩子去,睡天使醒恶魔也揪阿公阿嬷一起去露营!带长辈露营有一些细节要考虑,例如膝盖不好的话如厕要坐式不能蹲式,充气睡垫对长辈来说爬起来可能吃力,就可考虑有小木屋的营地,阿公阿嬷可以跟我们搭伙,然后睡小木屋。对我们的父母来说,露营的感觉就仿佛他们童年时候拉个板凳坐在屋檐下,吹凉风话家常…,长辈常常不自觉就讲起陈年往事,「妈,你这段故事讲第10次啦!」光亮爸打趣的说。 4个月大露营去! 孩子还小适合露营吗?光亮爸的小女儿4个月大就带出门露营了!草地铺上地垫,带着她平常玩的玩具就搞定!其他家庭的哥哥姐姐们都抢著帮忙照顾小妹妹,把妹妹当洋娃娃般,光亮爸好笑的说,「小女儿带出去大家都抢著抱、抢著跟她玩,根本就轮不到我抱!」 光亮爸提醒,带小宝宝出门,装备要更齐全。4个月大的第一露,光亮爸连消毒锅、奶瓶都一起扛出门!此外,除了便于携带的折叠式澡盆,光亮爸还会带儿童行军床,洗澡时把行军床也放到浴厕里,让洗完澡的小宝宝躺在行军床上穿衣服,穿暖暖后再出来,才不怕感冒。 营地按赞特推! 北部:那山那谷露营区(宜兰县南澳乡) 占地宽广,有很大的草皮空间。重点是营地主人特别规划了「那山漂流」活动!利用卡车轮胎变成可一人搭乘的大泳圈,坐上它就能拥有漂流在南澳南溪上的新体验! 中部:放牛吃草露营区(苗栗县泰安乡) 退休的公务人员买了这块地后整理而成的露营地。老板在像梯田般的露营地上,搭了一条又长又滑的帆布,就变成了小朋友的开心溜滑梯!每天约10点把帆布卷开, 17点就叫小朋友准备回去吃饭! 南部:Happy Panda快乐白沙露营区(屏东县恒春镇) 搭帐棚的地方到踩到沙滩无敌近!只要10秒!是**少年pi的场景之一。在这里露营就是成天穿着泳衣、防晒衣,因为吃完饭就又要下水玩啦!来到这里露营,通常就不煮食了,可以从恒春叫披萨或派公差采买,串连垦丁附近景点一整个玩透透。 东部:巴歌浪船屋民宿露营区(台东县长滨乡) 老板本身对漂流木木雕制品很有兴趣,本来船屋是木雕工作室,后来前面的草坪规划成露营地。虽然离海近,但因是海沟较危险,所以做了一个泳池引山泉水进来让小朋友可以安全戏水,另外也有原住民风味餐可供选择。 光亮爸最爱:爱上喜翁露营区(新竹县五峰乡) 定期维护的大草坪、平整的木栈板,view很好,也有自然步道。此外,每一个营位会预收垃圾处理费,只要你把垃圾都带下山,老板就会退费给你。鼓励露营的人简单吃、环保吃,在享受大自然之余,也不忘爱护它,这也是光亮爸的露营理念。 《亲子爱露营,营地?生态?野炊,第一露就搞定》睡天使醒恶魔/写乐文化 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搭起帐篷,我们在大自然里有无数个美丽的家!从露营装备教战守则、周边小旅行,到疑难杂症QA全解答。一起揪团来这些生态丰富、亮点精采的亲子友善营区扎营吧!
一般分为 闽南 客家 外省 原住民 四大族群 前三类分布广就不多作介绍 我来介绍少数民族 高山族(又称原住民)
原住民共有12族,分别是:
1太鲁阁族
2泰雅族
3鲁凯族
4阿美族
5卑南族
6排弯族
7赛夏族
8邹族
9雅美族
10噶吗兰族
11布农族
12邵族
地理分布:
赛夏族:
分布在新竹苗栗两县交界的山区,和泰雅族毗邻而居,传说赛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带,其后又继续南移。
赛夏以鹅公髻山和横平背山的脊线,分为南北两群。
北赛夏分布在新竹县五峰乡大隘社的十巴儿(Shipaii)、夏埔(Shigao)、碑莱(Pilai)。
南赛夏分布在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瓦罗(Walu)、卡拉湾(Kalawan)、蓬莱村的巴卡散(Pakasan)、阿米希(Amisi)、泰安乡锦水村的巴卡利(Pakali)、马陵(Malin)、坑头(Invawan)、狮潭乡百寿村。著名的矮灵祭场向天湖即是隶属於东河村。
族人分布以苗栗县南庄乡最多,主要在东东、蓬莱、南江三村。其次为新竹县五峰乡,新竹县竹东镇亦有赛夏族人。
赛夏深受泰雅族影响,也有纹面习俗,是父系会会,以矮灵祭闻名。
总人口近五千多人
邵族:
邵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之一族,曾有学者依据邵族的迁移传说,认为是阿里山邹族的一支,又依其分布与邻近的布农族关系较为密切,也有学者认为,邵族的文化恰介於汉族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边缘,因此有人主张,邵族是最晚汉化的平埔族群,亦或最早汉化的高山族群,但事实上,邵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和丰美的文化特质,其本来就是独立的 一族是无庸置疑的,而邵族族人普遍反对被视为平埔族群之一族,长期以来,他们力争能成为「台湾原住民族之第十族」。
今天,邵族原住民居住的范围,局限於日月潭一带,绝大部份聚居在称作德化社的日月村,少数几户定居在水里乡 大平林,户数大约六十余户,人口数近三百多人(民国九十二年资料),可以说是台湾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更是人类的瑰宝。
邵族的本来风貌,保有诸多文化特质,他们自古以来,依存著日月潭,及其周围的这块福地,生生不息,创造了丰硕的文化,从采集、渔猎、农耕诸生产中,蕴育出灿然可观的人文特色
邹族:
邹族大致分为北邹及南邹,当中的北邹指的是阿里山曹亚族(又分为Tapagu-Tufuja群和Lututu群),南邹是指卡那布亚族及沙阿鲁阿亚族。
邹族又称曹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其次为高雄县三民乡,另外还零星分布於高雄县桃园乡、南投县信义乡境内。总人口近四千多人
鲁凯族:
鲁凯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脉的东西两侧。
住在西侧为分布在老浓溪支流浊口溪的下三社群,以及分布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鲁凯群,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区为主要居住地;住在山脉东侧的一支则分布在吕家溪流域,称为大南群或东鲁凯群,居住在台东平原边缘地带。
鲁凯族分布在屏东县和台东县。
屏东县雾台乡人口数最多,其次为台东县卑南乡,再来是高雄县茂林乡及屏东县三地门乡。
人口总数近一万多人
排湾族:
排湾族以台湾南部为活动区域,北起大武山地,南达恒春,西自隘寮,东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分为Raval亚族和vutsul亚族;vutsul群又分为paumaumaq群(北排湾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湾族)、paqaroqaro群(东部排湾)。
排湾族人口集中屏东县,以来义乡人口最多。玛家乡、三地门乡、泰武乡、春日乡、狮子乡、牡丹乡及台东县等行政区也都是排弯族分布地。
总人口数近七万多人
雅美族:
雅美族在行政区分上隶属於台东县兰屿乡,总人口数近三千多人(民国九十二年资料),分布在红头、
渔人、椰油、东清、胡岛、银野六村。
台湾东南海外的兰屿岛,面积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岛。全岛大部份为山地,大半为热带雨林覆盖。
雅美族人在山海交接处建立村落,住屋为半穴居。因四周环海,他们以捕鱼为生,每年三至六月随著黑潮回游到来的飞鱼,是族人最重要的渔捞物。也种植并食用薯、芋、栗。因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连带使得鱼舟下水礼也成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
由於地理隔绝,他们是原住民中较晚接触汉人的一支。
卑南族: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脉以东,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区,台东纵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传说,分为两个系统:
一是石生起源说的知本系统,发源地为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一是竹生起源说的南王系统,发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槟榔、宝桑。
卑南族分布於台东县卑南乡,共分为八个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槟榔..美浓村、初鹿村、南王村、温泉村。昔称「八社番」。
人口集中在台东县,其中以台东市比例最高;其次是卑南乡,总人口数近九千多人
布农族:
布农族分布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脉及其东侧,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会。
布农族分为六大社群:卓社群(南投县玉山一带)、卡社群(南投县东部山区一带)、丹社群(南投与花莲县界一带)、峦社群(南投县、嘉义县界玉山一带)、郡社群、搭科布兰郡(简称兰社群,在今中央山脉南投,人数较少)。
现今布农族的分布地以南投县信义乡最多、其次为花莲卓溪乡,另外还有分布於高雄县桃园乡、台东县海端乡。
总人口数近四万多人
布农人喜欢山居,高山深处常有他们的聚落。是父系社会,行大家族制。
阿美族:
阿美族主要分布,台东市是阿美族人口分布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莲光复乡、吉安乡、台东县的东河乡及成功镇。
分为北部群、中部群和南部群。
北部群包括南势阿美,中部群包括秀姑峦溪及海岸阿美,南部群包括卑南及恒春阿美。
阿美族分布在台湾山脉东侧,立雾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东台纵谷及东海岸平原。包括台东县的东河、池上、关山、长滨、成功、卑南、台东市、花莲县新城、吉安、寿丰、凤林、光复、丰滨、瑞穗、玉里、富里、屏东县牡丹、满州等十九个乡镇市。
阿美人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极少数居於山谷中。
总人口数近十四万多人,是台湾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泰雅族:
泰雅族分布在台湾北部中央山脉两侧,以及花莲、宜兰等山区。又分为泰雅亚族(Tayal)和赛德克亚族(Sedek)。
泰雅亚族又分为Sekoleq群和Tseole群。
赛德克亚族又分为东赛德克群和西赛德克群。
泰雅族居住地域境内的高山相当多,例如插天山、栖兰山、合欢山、大霸尖山、奇莱山等都是。河川则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兰溪等。以山田烧垦和狩猎采集为生。
泰雅的黥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须猎首,女子需会职布,才可黥面。人口分布以花莲秀林乡最多,分布区尚有南投仁爱乡、新竹尖石乡、桃园复兴乡、花莲县万荣乡、宜兰县南澳乡。
总人口数近九万余人仅次於阿美族,为台湾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
噶吗兰族:
噶吗兰族大致分布於宜兰、罗东、蘇澳一带,以及移往花莲市附近及东海岸之风滨乡与台东县长滨乡等地。
噶吗兰族为台湾平埔族的一个支系,原来分布於兰阳平原一带。十八世纪末期,汉人大量移垦兰阳平原,并利用各种手段夺取噶吗兰族人的土地。迫於环境及生活压力,噶吗兰族人陆续迁移至花莲和台东地区,并与当地人混居、通婚。花莲县丰滨乡新社村的噶吗兰族人聚落,是现在噶吗兰族人较集中的地区。
太鲁阁族:
清朝居於南投县仁爱乡静观一带,及花莲县秀林乡之山区,目前住於南投县者,分布於仁爱乡之松林、卢山、静观
在花莲县者,除分布於秀林、万荣两乡外,尚有一部分住於卓溪乡立山村,及吉安乡庆丰,南华与福兴等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