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洋村
_洋村座落在黄岐山内,藤吊岭脚,创建_洋村以有四佰多年的历史,地理位置优越,左有藤吊岭,右有龙车溪。耕地面积近800多亩,山地面积近2000多亩,全村人口有3800人。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_洋村党总支、村委会,在上级党政正确领导下,加快发展的同时,村多方筹资近600多万元。于2001年至2002年在龙车溪畔建成了前所未有雄伟壮观的_洋小学;2005年建成了村政办公楼;2008年_洋村举办了埔田镇内首创的教育基金会;2008年至2009年修建寨前场水泥化,修复寨前池,并在池面建筑戏台,修建环村大道水泥化,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写下了美好篇章;2007年至2010年编写_洋村史;2009年还修建全村地下安全排水。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奋斗,_洋村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被县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现在_洋村经过几年的加快发展,道路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的新局面,为村民营造了安全祥和的生活环境。
_洋村与马硕村、刘厝寨村、南湖村、车田村、饶平村、祯祥坑村、溪南山村、金东岭村、老岭村、新岭村、埔田村、湖下村、牌边村、庵后村相邻。
2020年8月2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首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_洋村榜上有名(竹笋)。
_洋村附近有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万竹园生态旅游景区、阳美玉都、北标窥日、双溪嘴等旅游景点,有埔田竹笋、吴厝淮山、埔田竹笋、炸姜薯卷、五房绿茶等特产。
饶平村邮编是多少
刘厝寨村
刘厝寨村位于埔田镇西北部,毗邻锡场镇新置寨村,埔田镇_洋村和南湖村,村落背靠大弧山,环境优美。清乾隆壬子年(公元1772年)徐氏、刘氏从_洋刘厝围迁此聚居,后乾隆年间朱氏从茂林迁此,新刘氏于民国辛酉年(公元1921年)从翁内迁此。因刘姓为主,故名刘厝寨村。解放前后称永盛乡,属梅岗区。1958年公社化称刘厝寨大队,属下张厝围,属埔田公社。1983年撤社改区称刘厝寨乡。1986年撤区并镇称刘厝寨村民委员会。现有耕地面积750亩,山地面积500多亩,有720户,2880人;分二个经联社,5个村民小组。村民世代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发展三高农业,种植竹笋、香蕉、蔬菜为主。现有县道锡埔线横贯村中,汕揭高速公路途经村前,交通便捷。乘改革开放春风,村民兼顾商贸,小加工业,发展经济;村政重视教育,集资扩建学校,造福子孙;致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宜居环境;努力营造乡风文明村容美,和谐奋进新农村!
刘厝寨村与南湖村、_洋村、饶平村、马硕村、溪南山村、车田村、祯祥坑村、老岭村、金东岭村、新岭村、埔田村、湖下村、牌边村、庵后村相邻。
2019年9月24日,刘厝寨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刘厝寨村附近有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万竹园生态旅游景区、阳美玉都、北标窥日、双溪嘴等旅游景点,有埔田竹笋、吴厝淮山、埔田竹笋、炸姜薯卷、五房绿茶等特产。 刘厝寨村民俗文化狮舞(刘厝寨金狮)
狮舞(刘厝寨金狮)刘厝寨金狮是一种以传统舞蹈为主兼及传统体育的游艺活动,是在李家教拳术的基础上进而发展舞狮活动,刘厝寨村民的习武风尚,是金狮表演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内容。
饶平村
饶平村位于黄岐山后面,揭东县埔田镇西南部山区.始创于康熙年间,耕地面积460多亩,全村以农业为主.饶平村原有陈、黄、吕、罗四个姓氏(吕姓后期改为陈姓),全村现以陈姓为主,现有216户,人口1200多人。陈氏始祖陈君壁,从饶平县黄岗龙眼乡迁移到此定居。陈氏始祖生四子:长子移居本镇店前围;次子迁往丰顺兴宁作祖;三子迁往汕尾海丰作祖;四子留居饶平村创业。黄氏始祖从福建迁移到此定居。罗姓从本镇车田村迁移到此定居。历以陈姓原籍县名称为饶平村。 近年来,饶平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村班子成员发扬民主、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并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着力解决问题,多办好事实事,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学习玉湖固本强基工程经验,建立村民民主活动日、党员议事日制度,设立党员互助基金,并积极向上级争取,去年共筹资六十多万元,建设村大桥及实现村道水泥化,并全部安装路灯,社会治安有序推进,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各项措施,配套防暴器材,使群众安居乐业。植树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村里的交通、教育、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连续几年被市县评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被镇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饶平村与溪南山村、南湖村、老岭村、刘厝寨村、新岭村、_洋村、埔田村、马硕村、车田村、湖下村、祯祥坑村、牌边村、金东岭村、庵后村相邻。
2019年9月24日,饶平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饶平村附近有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万竹园生态旅游景区、阳美玉都、北标窥日、双溪嘴等旅游景点,有埔田竹笋、吴厝淮山、埔田竹笋、炸姜薯卷、五房绿茶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