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支气管哮喘病人服苯海拉明后可能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困难,应予重视。
2.低血压、高血压、其他心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患者慎用。
3.早期妊娠妇女、授乳期妇女、新生儿及早产儿 忌用。
4.长期应用本药可能引起溶血或造血功能障碍,尤其不宜长期注射用药。
5.抗组胺药虽属抗变态反应药物,但此类药物本身亦可引起过敏。苯海拉明有引起药物过敏性皮疹的病例,故在用药期间如病人出现皮疹即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组胺药物。
6.苯海拉明如与催眠、镇静、安定类药物合用,或同时饮酒可加重中枢抑制作用,应予避免。
7.抗组胺药物常有快速减效反应(tachyphylaxis),或称耐药性反应。如苯海拉明用于习惯性变态反应病患者时,初期疗效往往非常显著,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效果即逐渐下降。当出现此类耐药性反应时,宜及早改用其他种类的抗组胺药物,以免耐药性发展影响疗效。
8.超剂量服用可引起昏睡、心悸、肌震颤、视力模糊、精神错乱甚至惊厥等中毒反应。应予洗胃、给氧、控制惊厥等措施。
9.老年人用药后容易发生长时间的滞呆或头晕等。
10.肾功能衰竭时,给药的间隔时间应延长,本品的镇吐作用可给某些疾病的诊断造成困难,如阑尾炎和有些药源性中毒等。
11.本品可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
请看第3条。。 显然的 ,2个月的婴儿不能用
不良反应
1.最常见的有:滞呆、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疲乏、头晕、头昏、共济失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干等。
2.少见的有:气急、胸闷、咳嗽、肌张力障碍等。有报道在给药后可发生牙关紧闭并伴喉痉挛、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过量应用可致急性中毒、精神障碍。
这里是说明
1婴儿湿疹是什么?
婴儿湿疹俗称“胎毒”或“奶癣”,是发生于哺乳期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炎症性病变。本病好发于2~3个月婴儿的面颊、眉间、额部及头皮。严重时可累及躯干和四肢。初起为对称分布之红斑,红斑表面逐渐出现丘疹、丘疱疹。由于搔抓、摩擦、表皮破损, 出现渗液糜烂。干涸后形成结痂。自觉瘙痒。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或脓痂,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过敏体质引起,尚不明朗。
1.2婴儿湿疹需不需要治疗?
有些人认为婴儿湿疹会随着年龄增长自愈的,因此不需要治疗,这种想法对于湿疹不太严重的患儿(如就脸蛋上发了一些红色丘疹并且没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可能适用,但对于全身性的或表皮破损甚至出现渗液糜烂的患儿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切不可听信什么用母乳擦拭在湿疹上或用一般治疗“癣”的药膏随意的涂在患处。
王爱民等[1]调查表明,瘙痒及搔抓、情绪改变及晚上入睡困难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最主要的3个方面,而这3个方面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相互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将会进一步下降。所以,认为加大对婴儿湿疹防治的卫生资源投入;对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尽快控制病情;以避免使患儿病情加重和复发是很有必要的。
2婴儿湿疹病因的探究
2.1婴儿湿疹发病率
婴儿湿疹是婴儿期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关该病的发病率报道不多,且各地调查结果差别较大:王林迎等[2]报告2000年4~8月间沂蒙山区1岁内婴儿湿疹患病率26.69%,主要集中在6个月以内;男女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农村患病率显著高于城镇,城镇与农村的中、重度湿疹患病率间均无显著差异;人工喂养组湿疹患病率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伴发系统疾病的患儿湿疹患病率为35.20% ,与正常婴儿湿疹患病率(22%)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中、重度湿疹患儿中,有过敏性疾病家庭史29例(18.59%),因用药不当致皮损加重76例(占48.41% )。因此认为,提倡纯母乳喂养,加强婴儿卫生保健,对患儿及时正确地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是预防和减少发病的关键。
宋红潮等[3]统计广西地区发病率为13.3% ,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以小婴儿多发,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者占89.25% ,其中75.27%首发于42天内,而> 6个月至1岁发病者仅为3.76% 。该病症状多较轻,皮疹分布以颜面部为主,常见红斑丘疹型。83.34% 的患儿病程在6个月内,表明婴儿湿疹多数在婴儿期痊愈;仅1.61% 延续达1年以上。
2.2婴儿湿疹与家族过敏史的关系
宋红潮等[3]研究发现父母有过敏史的婴儿患湿疹是无过敏史的8~10倍,母亲的影响比父亲稍大,有122例患儿单亲或双亲有各种过敏史,占65.59% ,遗传过敏素质是婴儿湿疹的主要发病因素,但仍有34.41%患儿父母无过敏史。
俞雪梅等[4]研究发现过敏家族史阳性的婴儿,湿疹和荨麻疹的发生率与家族史阴性的婴儿相比无差异性,说明过敏家族史与婴儿湿疹和荨麻疹的发生无关。但当过敏家族史分为父亲过敏史、母亲过敏史、双亲过敏史三组来分析时,对婴儿过敏类型的影响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母亲有过敏史的、发生过敏的21例婴儿中,95.2%(20/21)是湿疹;而父亲有过敏史的、发生过敏的19例婴儿中,仅有52.6%(10/1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荨麻疹的发生率则相反,分别为9.5%(2/21)、52.6%(10/19),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母亲有过敏史的婴儿,以发生婴儿湿疹为主;父亲有过敏史的婴儿,以发生食物、药物或不明原因引起的荨麻疹为主;而双亲均有过敏史的婴儿,以发生反复喘息为主。因此看来,说患湿疹的孩子容易得哮喘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但家族过敏史对婴儿的影响的确很大,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婴儿给予早期干预措施,对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2.3婴儿湿疹合并症
有极个别的婴儿湿疹会合并其他皮疹,当湿疹严重时一定要去比较权威的医院进行诊断,以防止延误病情,有报道婴儿湿疹合并马拉色菌感染[5];婴儿湿疹合并Kaposi水痘样疹[6];另外,发湿疹较重时不得注射预苗,特别如白百破等,有报道其可能致使婴儿湿疹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7]。
3治疗婴儿湿疹的药物
文献中报道药物林林总总,以中药为多。但是,其他地区我不太清楚,就上海,各大3级甲等看小孩毛病的医院,一般开出治疗婴儿湿疹的药,大多都是含皮质类固醇激素药。我想医生总有他的道理,或许是中药的效果没有报道中那么有效;或许是小计量的激素不足以对婴幼儿造成伤害,因为据我了解,得婴儿湿疹的人很多,而很严重得不太多。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不太严重的宝宝一涂就好,不会用很多;而一旦湿疹严重了,又不得不用激素。也许,这就是各大儿科医院都用激素的道理吧。
3.1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药品名中含“××松”的就是激素)
文献上报道比较多的药物有:艾格松[8]--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新型不含氟的皮质炎固醇激素制剂(含0.1%糠酸莫米松)。派瑞松霜[9]--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成分为硝酸益康唑(抗生素)和曲安奈德(中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尤卓尔[10-11]--由天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不含卤素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含丁酸氢化可的松)。维肤膏[12]--维肤膏主要成份为维生素 ,蜂王浆和醋酸氟轻松(有些文章写肤轻松)。
即使是激素药物,各种激素的强度,药物的作用效果也有差别,刘立红等[13]指出1997年Greaves提出了“软性”激素的概念即具有强效激素的疗效却没有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原理是皮质类固醇外用后在局部被酯酶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的降解产物,因而吸收后不良反应轻微,减少了对HPA轴的抑制和局部不良反应。艾洛松为目前国内仅有的皮肤外用“软性”激素。易敏等[14]调查发现尤卓尔中所含的丁酸氢化可的松是以氢化可的松为母体,通过在l7位进行酯化,来增加其抗炎活性和治疗作用,其结构中未引人卤素,所以其安全性远远高于其他中、高效皮质类固醇药物。且对小儿湿疹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75% ,经检验与艾洛松对照组有效率81.58%差异无显著意义。派瑞松霜[15]的有效成分为硝酸益康唑和曲安奈德,前者除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外,对革兰氏阳性菌亦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后者是一种中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标麟等[16]比较派瑞松与艾洛松治疗皮炎湿疹时,发现两者起效均较快,在疗程为1周时.两药的总有效率相似:然而,在治疗第2周、第3周后派瑞松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艾洛松,是否与派瑞松具有抗感染作用有关,有待研究。维肤膏中所含肤轻松属于非常强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血管收缩指数相对较高,不适于面部[17]。综上所述,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考虑,艾洛松及尤卓尔较适合用于婴儿湿疹的治疗。
3.2非甾体类外用药
甾体类药物是目前皮肤病治疗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应用会造成许多不良反应,且停用极易反弹。因此不良反应少的非皮质类固醇类消炎药的应用是皮肤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18]。
布特[19]--.由同联集团沈阳抗生素厂生产(含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是非甾体类外用药)。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是一种非甾体类皮肤外用药物,作用机制是阻断花生四烯酸生成炎性递质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抑制上述炎症递质所致的炎症、瘙痒、疼痛等症状,从而达到抗炎作用。经皮肤给药时,有效药物主要分布于浅表皮肤,其对肉芽组织增生和皮肤创伤愈合无明显影响,作用特点不同于甾体炎抗炎药。方芳[20]研究选用尤卓尔作为对照组,该药是目前临床上婴幼儿应用最广泛的中效皮质类固醇外用药物,由于其不含卤素,副作用小,多用于治疗婴儿湿疹、皮炎等。经临床观察,布特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面与尤卓尔相似,有效率接近,但布特由于其作用机理独特,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萎缩等),可以弥补激素药膏的不足。
3.3中成药
儿肤康搽剂[21-23] --是目前有文献报道唯一的中成药洗剂。儿肤康搽剂是成都森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由芦荟、苦参、当归、皂荚、白藓皮、苍耳子、黄柏、地肤子、石菖蒲等11味中草药制成的纯中药儿童外用制剂,方中芦荟、当归护肤润肤,苦参、白藓皮、苍耳子、黄柏、地肤子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白芷祛除风湿;艾叶外治皮肤瘙痒;苦参、苍耳子、石菖蒲、皂荚解毒杀虫;全方在润肤、护肤的基础上发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杀虫的作用,尤其适合儿童娇嫩的皮肤。
秦社灵等[21]应用儿肤康搽剂与炉甘石洗剂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0%、 93.33%;痊愈率分别为61.54%、40.00%。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痊愈率相比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儿肤康搽剂治疗婴期湿疹具有良好效果。钱向明等[23]又将其与地塞米松软膏对照观察,治疗组150例加用儿肤康擦剂局部外用。对照组60例加用地塞米松软膏局部外用,均治疗5天。结果:治疗组的痊愈、显效率为72.0% ,对照组为66.7%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半年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7.4%,对照组为22.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即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到的结论是,儿肤康搽剂治疗婴儿湿疹疗效确切,避免了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所致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后出现的反跳现象,无明显副反应,且因其既可外搽、湿敷又可外洗沐
●理科试验班本科培养方案
The Pilot Class in Natural Sciences (Bio&Chem)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广博而坚实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基础,较系统地掌握基础化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受到化学与现代生物学高新技术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该试验班学生毕业后主要作为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也适于作为理科新型人才到科学研究单位、大型企业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及新产品研发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的实验技能。
3.掌握必要的物理、数学、计算机和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4.了解化学、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具有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7.具有对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基础实验,蛋白质与酶,生物技术制药,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化学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电化学原理,配位化学,催化化学,化学综合实验化工原理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搭建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深厚宽广的化学、生物学知识基础与熟练精湛的实验技能相结合;模块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参加科研实践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专业方向:生物技术各方向、化学各方向。
五、学制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全部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总学分达到19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达到168 学分,必修课为123学分,选修课为45学分。实践教学学分达到 23 学分,科研训练学分达到8学分。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广博而坚实的微观生物学和宏观生物学专业知识基础,具有扎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较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掌握前沿的现代生物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日益发展的生物科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适于报考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其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适于到生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尤其是化学及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国家科技政策和法规。
4.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5.掌握资料查询、科技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常规操作。
7.具有从事生物大分子研究及其应用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干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分子免疫学,膜与信号传递,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基础实验及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核酸、蛋白质、酶、糖类和肽类等的结构、性质与功能,它们的生物合成、代谢机理、调节控制过程及其应用等进行研究,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专业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
五、学制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全部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总学分达到1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9 学分,实践教学32 学分,课外学分达到4学分。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广博而坚实的微观生物学和宏观生物学知识基础,较系统地掌握以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为特色的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受到现代生物学高新技术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日益发展的生物科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适于报考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其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适于到科学研究单位、大型企业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及新产品研发工作,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农、林、医、药、军事、环境等方面。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3.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了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常规操作。
7.具有研究和开发生物技术产品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化学,普通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分子免疫学,膜与信号传递,生物学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生物技术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高新技术,是以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为核心,还包括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是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专业方向:制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
五、学制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全部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总学分达到1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9 学分,实践教学 32 学分,课外培养计划4学分。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生物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广博而坚实的化学、生物学、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系统地掌握生物制药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适于报考药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适于到与生物制药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工作,适于到生物制品、保健品、仪器及药品检验、防疫部门等单位工作,也可到高等学校和药品管理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及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化学、生物学、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生物制药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3.了解生物制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制药安全有关政策法规。
4.了解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制药产业发展状况。
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熟练使用计算机。
6.具有研制、开发生物药物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业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药学。
主干课程: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化学,普通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制药,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生物学基础实验,专业实验。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生物制药是运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制和生产药物,包括微生物技术制药和脏器成分提取制药,及运用生物技术四大工程技术制药。
专业方向:生物技术制药。
五、学制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91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5 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课外培养计划4学分。 ●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从事药物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发、药品生产与经营、药品检验与监督等高级药物制剂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于报考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适于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医药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药厂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品德高尚,身心素质好。
2.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制药生产工艺、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
4.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药剂学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药学。
主干课程: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药理学,生物学基础实验,专业实验。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发挥理科办药学的优势,培养具有研发能力的创新人才;发挥生物科学学科的优势,侧重生物大分子药物制剂的研发。
专业方向:生物药物制剂,化学药物制剂,中药药物制剂。
五、学制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境,总学分达19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9 学分,。实践教学 32 学分,课外培养计划4学分。 基地建立背景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7月,经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教高[2002]9号),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国36所“基地”之一。该“基地”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基础,构建充分体现吉林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在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医学领域学科优势的新型生物技术制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集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我国生物技术制药事业的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
“基地”实行统一规划、共创共建、优势互补、面向前沿、校企结合、多元启动的办学模式,突出校-校联合的特色,注重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办学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地”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深厚的理学背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的药学应用研究型人才”。确定了“本—硕—博连读,本硕六年,两次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生命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课程体系改革
以“基地”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及立体化教学;逐步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医药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注重实践环节,加大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的比例,组建了基础实验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三个平台,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了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实现了知识的整合。以教学改革的成果促进“基地”建设,先后承担了21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涉及教材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构建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其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出版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析》,出版了全国医药院校教材《发酵工程》,出版了教材《生物药物分离提取》。
师资队伍
整合学科力量,建立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目的地实施“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的进修学习及学术活动;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聘请国外专家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英语教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创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下,涌现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形成了“双师型”教师团队,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教学水平,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能力。聘请院士、企业家、研究员为兼职教授,为“基地”学生讲授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产业化经验,优化了师资结构。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资金和“985”资金,建立了“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使“基地”学生专业基础课实验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建设了包括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培养、生物药物分离纯化、生物药物制剂和质量检验分析等实训工艺路线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生物药物制剂实训工艺路线包括冻干粉针剂、水针剂、口服液、片剂、微丸剂、软膏剂、滴眼液等剂型,还可进行纳米药物、缓释药物、控释药物、靶向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并达到中试水平,满足了学生实习、实际操作训练及开展科研训练的要求。通过生物制药技术上游和下游一整套的实训过程,使学生完整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研发、生产工艺的全过程,为生物药物研发、生产和管理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疫苗研究中心、药物代谢研究中心、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生物大分子研究室和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全部面向“基地”学生开放,提供科研训练场所。先后与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金赛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转基因植物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省银河制药厂、东北制药总厂、协合医药集团、东宇药业、双鼎药业、沈阳抗生素厂、辽宁省药品检验所和辽宁卫星生物制品所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了科研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一个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训、科研、生产六个层面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统一到一个过程之中。
制度建设
先后制定了《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制药点培养方案》,《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制药点指导性教学计划及进程表》,《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聘用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这些制度建设,使“基地”各项工作有了明确的规范。
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学校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地”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已建成的吉林大学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米,仪器设备1319台件,配有学生用的图书室、资料室、微机室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等。新建了吉林大学Edmond.H.Fischer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室、吉林大学药物制剂研究室。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整体迁入新址,实验室面积由原来的1000多平方米扩大为现在的4000多平方米,学校新投入近400万元更新仪器设备,使实验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接纳“基地”学生从事科研训练提供了保障。
普及生命科学教育
“基地”积极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工作,分别在两校为非生物类本科生开设了《生命科学导论》和《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公共选修课,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分。同时还开办了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制药)辅修专业,吸引了吉林大学5个校区及一些校外本科生参加。先后为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培训师资。“基地”还服务于社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继2003年招收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后,2004年又招收了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发展前景
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将继续根据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锐意改革创新,为培养新一代复合型药学人才,为我国生物技术制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