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镇属于平顶山市宝丰县。
大营镇,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地处宝丰县西部,东邻张八桥镇,东南与平顶山市石龙区南顾庄乡接壤,南与鲁山县观音寺乡、仓头乡交界,西北与汝州市蠎川镇相接,北邻前营乡,东北和商酒务镇毗邻,距宝丰县城20千米,区域总面积126.65平方千米。
大营镇地处豫西南伏牛山余脉,西部山区西高东低,地势起伏,东部岭洼相间,东接黄淮平原,境内山峰有药皇顶、娘娘山、锯齿岭等;最高点为西部无名山海拔740米,最低点大营镇解洼海拔197米。
建置沿革: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临汝县管辖的村庄归属宝丰县,同年建大营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大营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为二区。
1955年,称大营中心乡。1958年8月,建上游公社。1959年,称大营公社。1961年5月,称大营区。1965年8月,复称大营公社。1983年底,改称大营乡。1985年2月,由大营乡改为大营镇。2005年11月,观音堂乡并入大营镇。
陕县杜家沟矿区
宝丰县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72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和10个乡镇。县政府驻城关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宝丰县常住人口498157人。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因当时县境内有白酒酿造、汝官瓷烧制,冶铁工场等,物宝源丰,宝货兴发,奉敕赐名“宝丰县”。1983年,宝丰县属平顶山市市辖县。
宝丰县地处郑(郑州)、洛(洛阳)、宛(南阳)、漯(漯河)中心地带,焦枝铁路、漯宝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境而过。宝丰县曾先后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荣誉称号。
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等荣誉称号。县境内有刘邓大军“宝丰会议”旧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办地等多处红色文化遗迹等旅游景点。
宝丰县气候:
宝丰县地处暖温带,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水适中,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季风气候显著;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县除西部山区观音堂乡镇地形小气候较为明显外,其他境域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秋季出现时间的迟早与冷空气向南侵入的迟早有密切关。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随之有所增加,但空气中水份含量的增加相当缓慢,易造成风沙、春旱现象,秋季气温低于春季,降水量稍多于春季。由于春、秋际昼夜长短处于过渡季节,环流形势不稳定,故容易出现时冷时热,阴雨连绵现象。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769.6毫米,全年无霜期213天。
以上内容参考:——宝丰县
杜家沟矿区分布于矿带西端,位于陕县南东31km,隶属观音堂乡。上石炭统本溪组含矿岩系呈北北东-南西西向单斜展布,矿体倾向南东东,倾角15°~25°,矿体厚度0.39~10.77m。伴生粘土矿,位于铝土矿体的顶部和下部,或作为铝土矿的夹层。铝土矿和粘土矿互为相变关系(图7.10)。
铝土矿矿石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平均值:Al2O3,68.48;SiO2,8.73%;铝硅比值7.8;Fe2O3,3.86%;TiO2,3.62%。矿石矿物以硬水铝石为主,高岭石次之,少量的蛋白石、石髓及黄铁矿等,微量矿物为锆石、金红石、电气石及石英。矿石结构为砂粒状、角砾状、豆鲕状结构,矿石构造为层状和蜂窝状构造。
该矿区工作程度达勘探,矿床规模为中型。
图7.9 陕县杜家沟—渑池县坻坞一带铝土矿含矿岩系柱状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