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乡因乡政府驻平等村而得名。平等村原名大莘店。1927年,冯玉祥将军督豫,以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为名,在此置平等县,县政府驻大莘店村,该村遂改名为平等。
1947年,宜南县人民民主政府建立,在此设平等区。1949年,属伊川县第二区。1958年属鸣皋人民公社。1959年归宋店公社。1962年改宋店公社为平等公社。1983年底改为平等乡。
该乡除西部少量丘陵外,大部分为冲积平原 ,是伊川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1987年,全乡有耕地45874亩,粮食播种面积60076亩,平均亩产432斤,总产2541.2万斤,农业总产值758万元。
伊河沿乡境东部流过,银河自西向东经宋店、马回营、马回汇入伊河。顺阳、永安、永昌三条大渠纵贯南北,1987年,全乡有效灌溉面积18603亩,人平0.47亩,人均灌溉面积居全县第一位。
该乡交通便利,古代曾是嵩洛大道及临汝至青海通衢的必经之路。建国后,洛卢公路纵贯全境,平白、古马两条公路横穿东西,各行政村可互通汽车。1969年起,乡办农机修造厂及皮件厂相继投产。80年代,莘营格瓦斯厂、邵康酒厂等私营工业兴起,1985年,全乡工业企业共43家,年总产值182万元。1987年,各类企业增至598家,从业4512人,总产值2018.7万元,获利润205.1万元。
1987年,该乡根据稻田多的特点,成立水稻研究会,发展会员400人,其中马回村利用先进技术,种植500亩杂交稻(籼),平均亩产1320斤。
1987年,全乡有大牲畜3624头,生猪存栏16062头。东村、龙王屯分别被县政府誉为编织及养殖专业村。
建国前,平等、宋店、马回营、马庄、四合头、古城均有业余剧团。四合头曲剧演员裴银聚、裴瞎娃名扬豫西数县。“文化大革命”后,各村都恢复了文娱活动。
民国初,建起莘营社学、育英初小等13所学校,民国20年(1931年),马回师范成立。抗战时期,马回有莘学校成为中共地下党活动的基地。1987年,全乡有中小学21所,在校学生7083人,是县内教育普及工作较好的乡之一。
该乡重视成人教育。1960年,马回营村因扫盲工作先进,曾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获国务院锦旗一面、团中央奖章一枚。1982年,该村被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考察点。
该乡群众有丰富的种菜经验。建国前,平等及莘营的大蒜曾是洛阳一带的名产。
西村西一公里处的邵雍墓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村有东周古城城遗址。
最近几年发展的很好啊!挺富得,银子没处花,去年建了一个大张超市,规模很大,这下钱有地方花了。很有市场啊!特别是饮食、娱乐、中高档次的娱乐活动,很有市场啊!
欢迎你来伊川投资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