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上是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和铅山的造纸业)。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所指的铅山造纸业也就是在石塘镇。石塘镇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2003年7月,石塘镇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铅山县东南40公里的半山区。相传五代前(907-960)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来根据“十塘”的谐音,故名石塘。整个石塘镇有8个行政村,1个街管区,53个自然村,计有3900户,15000人,其中集镇人口5500人,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在铅山,石塘是仅次于河口的一个千年古镇,一条铅山河将石塘与河口两镇紧密连接在一起。石塘镇在明清之际也是一个纸张、茶叶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从武夷山进入上饶后,这里是最近的一个水运码头,铅山河在这一段叫做石塘河,所以武夷山的大量岩茶,在山西晋商万里茶路上通过古驿道由南而来,运抵石塘后,就可以在这里装船改旱路为水路运到河口,再装大船起运。在我们所熟悉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有一段这样的剧情,说的是乔志庸经过茶道到武夷山贩运茶叶,而我们现在到的石塘就是水运的必经之路。
其实石塘镇最著名的还是它发达的纸业。清人程鸿益的《铅山竹枝词》有一段说的就是石塘手工造纸的全过程。在铅山,石塘与陈坊、杨村两地曾经同为铅山的三大纸产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四纸制作技艺就在此地。石塘地处武夷山北麓的外围,丘陵多,植被茂盛,而且青竹遍地,所以,造纸所用的原材料竹丝,取之不竭,还有山间各种作为纸药的毛冬瓜等植物,用之不尽。丰富的水资源更为制料抄纸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个石塘纸业的王国。石塘出产的手工纸曾达到二十余个品种,如“上关”、“毛边”、毛六”、“毛八”等都享誉全国。其中的连四纸质地洁白如玉,细嫩坚韧,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的美誉。是写字作画、印刷古籍的上品。明崇祯年间出版的《十七史》名史扉页就是采用连四纸印刷的。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选用的也是连四纸。
除了纸文化以外,石塘也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1931年4月27日,方志敏率红十军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维埃政权。1931年1月,在里洋村的观星岭成立了铅山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1932年春(四月),又在港背成立了第九区苏维埃政府。1937年秋,闽赣各路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在石塘镇集中,并开展整编成立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
大连的邮编是多少?
石塘镇隶属于江西省铅山县,其南为武夷山镇,北接稼轩乡。元时手工造纸业在石塘兴起,及明代发展成临近诸县手工业造纸中心和集散地,亦是县内最大的农村圩集之一。镇内秀水环绕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远.桐江水及三条人工渠蜿蜒流过小镇,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绵延成街.
大连邮政区码为116000;
大连是辽宁省下辖地级市,是中央确定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别称滨城,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基本地貌为中央高,向东西两侧阶梯状降低;地处北半球的暖温带、亚欧大陆的东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连既是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肩负着东北对外开放龙头和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双重任务。大连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大连地名是“达里尼”的音转。“达里尼”系俄语,是“远处”之意。“达里尼”的由来是在大连沦为俄国租借地以后,根据沙皇尼古拉之令将此地命名为达里尼,同时作为自由贸易港开放。
后音转为大连。一说,大连名称,源于大连湾,始于近代。清光绪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关于大连湾军港建设方案的奏折申,就提到"大连湾"。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始称大连。解放后,1949年4月1日,大连与旅顺合称为旅大市。198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大连市。
参考资料:
--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