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在河南省的东北部。东经114度14分至114度46分,北纬34度53分至35度14分。东临长垣县,南隔黄河与开封市相望,西靠延津县北接安阳市滑县。属新乡市。古为封父国地,西汉置封丘县。县境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48.7公里。面积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万亩。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8.3万人,城区人口4.5万人,除汉族外,有回、满、朝鲜、蒙古、苗族等,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封丘县是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省定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邮编453300, 区号0373。
地处黄河的故道,地貌复杂,沙岗、平原、洼地兼有,黄河大堤以南滩地较高,其余地势低洼。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65-72.5米。黄河从县南和县东流过,境内流长56公里。最枯水位与堤背地面高低达3米左右,引黄灌溉非常便利。过境渠有天然渠、文岩渠,两渠水资源每年平均1.13亿立方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1.0℃。7月份平均气温27.2℃。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615.1毫米。无霜期214天。
地质构造古老而复杂,长期以来地壳的不断运动和变化,形成了境内地下矿藏资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根据地质勘测,封丘县北和东部大部分地下是中原油田一部分,石油储量比较丰富,正待有计划进行地开发。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封丘县辖6个镇、1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黄陵镇、黄德镇、应举镇、陈桥镇、赵岗镇;城关乡、荆乡回族乡、王村乡、陈固乡、居厢乡、鲁岗乡、荆隆宫乡、留光乡、曹岗乡、潘店乡、李庄乡、尹岗乡、冯村乡。共有605个行政村。
城关镇 代码:410727100
2006年,辖13个居委会:东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前北场居委会、后北场居委会、大东关居委会、小东关居委会、周庄居委会、万庄居委会、郭场居委会、西关居委会、南范庄居委会。
黄陵镇 代码:410727101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黄陵村、平街村、韩占村、小杜占村、东孔村、西孔村、曹占村、文占村、坡二里村、郭庄村、渠占村、高村、宋庄村、大杜占村、三张坡村、庄呼村、陈占村、大山呼村、齐占村、李家寨村、闫庄村、位占村、王庄村、白王庄村、旧黄陵村、孙庄村、前刘店村、潭村庙村、陶北村、板堂村。
黄德镇 代码:410727102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黄德村、大关村、大张庄村、小张庄村、小庄村、梁庄村、王陈庄村、前老岸村、后老岸村、蒋东村、蒋西村、开寨村、西于村、北范庄村、枣园村、马庄村、大庙杨村、贾庄村、小石桥村、梁固寺村、南于村、小街村、北辛庄村、叶寨村、演马村、文岩村。
应举镇 代码:410727103
2006年,辖54个村委会:应举村、西大村、东大村、西马房村、孙马台村、石楼村、南范村、高吕占村、前小占村、宋小占村、闫小占村、毛占村、付里庄村、丁占村、崔占村、石碑村、杨村、范占村、李郭庄村、张郭庄村、闫郭庄村、龙化村、柳元村、西范庄村、西獐鹿市村、西辛庄村、阳五里村、西斗门村、东斗门村、风坡村、雅铺村、邵家寨村、后蒋寨村、前蒋寨村、南邢庄村、南关屯村、北黄庄村、小李庄村、北葛寨村、大李村、陈庄村、郭辛庄村、沙里村、朱庄村、东獐鹿市村、铁坡村、齐岗村、东王庄村、大王庄村、后仝庄村、黄庄村、前仝庄村、邵庄村、许庄村。
陈桥镇 代码:410727104
2006年,辖44个村委会:陈桥村、古城村、芦庄村、裴楼村、蒋寨村、三合村、孙杏头村、三合头村、张杏头村、赵寨村、刘白寨村、大贾村、小贾村、辛庄驿村、东张八寨村委、凤凰台村、韩堂村、贺寨村、司庄村、关帝庙村、白占村、马张占村、杨占村、南王庄村、张庄村、东凡庄村、西凡庄村、辛东村、辛西村、李七寨村、西香湖村、二郎庙村、时寺村、何家铺村、马李占村、下济庙村、毋寺村、西张八占村、西赵占村、轩占村、马厨占村、东香湖村、时庄村、西马庄村。
赵岗镇 代码:410727105
2006年,辖39个村委会:赵岗村、孙村、惠占村、前盘丘村、后盘丘村、宁盘丘村、南王河村、小辛庄村、庞村、庞店村、东白庄村、马道村、杏元村、南长岗村、北长岗村、纸房村、李湾村、王湾村、孙湾村、翟庄村、戚城村、双炉村、大辛村、裴固村、闫店村、东柳园村、西柳园村、铁炉村、北王河村、罗庄村、老庄村、胡庄村、孟庄村、东留固村、西留固村、后留固村、赵庄村、马圪当村、南辛兴村。
城关乡 代码:410727200
2006年,辖5个居委会、43个村委会:边庄居委会、北崔居委会、西孟庄居委会、中孟庄居委会、石庄居委会、三里辛村、水车里村、南崔村、姜庄村、前王庄村、一家王村、吕井村、刘村、前葛台村、后葛台村、东孟庄村、师寨村、王楼村、五里井村、勾寨村、西杨寺村、东杨寺村、万占村、杨徐占村、山里占村、陈堂村、布里寨村、小娄堤村、后大章村、古佛寺村、臧堂村、李家庄村、拐铺村、路娄堤村、前九甲村、贾辛庄村、大娄堤村、东河村、西河村、南葛寨村、后九甲村、刘富寨村、汪寨村、前大章村、付庄村、董堤村、水平郭村、西张庄村。
回族乡 代码:410727201
2006年,辖5个村委会:白寺村、前荆乡村、白庄村、杨庄村、后荆乡村。
王村乡 代码:410727202
2006年,辖50个村委会:贾王村、陈王村、刘王村、周王村、王王村、边王村、崔王村、庙岗村、三里庄、新李庄、范庄居、北孟庄村、北汪占村、前大马寺村、后大马寺村、汤庄村、刘庄村、大马占村、瓦窑口村、小城村、小马占村、岳占村、张郭村、后赵占村、前赵占村、前马台村、后马台村、新王庄村、胜水源村、徐占村、杜庄、段庄、西万庄村、后方庄村、申庄村、尚庄村、火王庄、前方庄、牛场村、西洪村、瓦窑村、韩庄村、胡瓦窑村、宋所村、瓦窑店村、汪贾村、郑贾村、张贾村、西王庄村、高王庄村。
陈固乡 代码:410727203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陈固村、北邢庄村、东丈八村、闫村、付固村、关屯村、周家村、牛所村、西守宫村、后李湾村、三里村、西丈八村、东守宫村、冯马台村、前吴村、后河村、前李湾村、小屯村、塔北村、东仲宫村、李马台村、梅口村、西仲宫村。
居厢乡 代码:410727204
2006年,辖19个村委会:居厢村、白塔村、河东村、河西村、冉固村、山庄村、辛庄村、东辛安村、西辛安村、柏占村、小马寺村、后吴村、纪店村、桑村、季庄村、大沙村、小沙村、安上集村、大李湾村。
鲁岗乡 代码:410727205
2006年,辖37个村委会:鲁岗村、东岗村、前鲁岗村、祝店村、白店村、官庄村、康占村、刘留横村、苌留横村、赵留横村、后高士庄村、前高士庄村、卷子箱村、孙占村、罗罗文村、周罗文村、徐罗文村、陈罗文村、焦罗文村、刘产角村、李四河村、高产角村、郭产角村、东黄村营村、西黄村营村、闫产角村、齐寨村、和寨村、东马庄村、西蒋占村、东蒋占村、苌占村、邓占村、兴隆庄村、任占村、黄占村、朱村铺村。
荆宫乡 代码:410727206
2006年,辖38个村委会:雅宝寨村、老齐寨村、小齐寨村、朱元寨村、水驿村、北孙庄村、洛占村、金龙口村、蒋楼村、前桑元村、后桑元村、东大工村、南大工村、坝台村、杨楼村、三姓庄村、荆东村、荆西村、荆中村、荆南村、西堤村、丁庄村、顺南村、顺中村、顺北村、孙庄村、于店村、仝蔡占村、老鸦张村、南北庄村、郭庄村、前钟銮城村、胡蔡占村、后钟銮城村、马林占村、闫占村、陈占村、孙蔡占村。
留光乡 代码:410727207
2006年,辖28个村委会:留光村、东周庄村、后寨村、大卜寨村、王留固村、小李庄村、于林村、谢庄村、杨庄村、北侯村、青堆村、短堤村、马村、辛店村、耿村、李王庄村、中王庄村、合城村、陈庄村、东赵庄村、寺上村、胡村、于庄村、东林庄村、小占村、聂庄村、西林庄村、东王庄村。
曹岗乡 代码:410727208
2006年,辖25个村委会:曹岗村、后府村、班占村、李和村、耿堤村、张占村、清河集村、何柳园村、邵占村、姚务村、前马常岗村、鹿和村、谢马牧村、后马常岗村、后运墙村、王马牧村、丁杏头村、大柳园村、郭杏头村、乔占村、王芦集村、夹堤村、厂门口村、前运墙村、马房村。
潘店乡 代码:410727209
2006年,辖45个村委会:潘店村、大黑岗村、张马牧村、李马牧村、车营村、小集村、程马牧村、南老庄村、段堤村、屯里村、常庄村、老薛庄村、白阳寺村、董马牧村、后石寨村、蔡东村、蔡西村、周口村、小黑岗村、安寨村、位营村、院寨村、前石寨村、油坊村、马庄村、东辛庄村、牛庄村、东申庄村、崔庄村、中刘庄村、孟寨村、陈家寨村、大辛庄村、牛寨村、吴寨村、营里村、三合营村、聂寨村、李寨村、巨岗村、刑营村、黑塔田村、沿林庄村、贾色村、大岸村。
李庄乡 代码:410727210
2006年,辖22个村委会:李庄村、苦庄村、竹岗村、俄湾村、贯台村、海庄村、薛郭庄村、张曹村、南曹村、前辛庄村、后辛庄村、朱占村、堤湾村、常占村、常西村、常东村、姚庄村、张庄村、顺河集村、三刘占村、潘占村、刘庄村。
尹岗乡 代码:410727211
2006年,辖29个村委会:大庄村、禅房村、南文占村、辛占村、尹岗村、碾庄村、王李占村、艾村、孙岗村、陈岗村、西赵岗村、张岗村、李堂村、东赵岗村、杜辛庄村、店集村、苗占村、前王村、东杨庄村、双王村、吴堂村、苏庄村、彭庄村、东蒿寨村、刘岗村、西蒿寨村、段占村、张王庄村、于占村。
冯村乡 代码:410727212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冯村、后冯村、蔡村、聂村、李淳于村、野城村、潘固村、小里薛村、前东吴村、大里薛村、后东吴村、大李庄村、西王村、东王村、张广村、永头村、东韩丘村、西韩丘村、班九占村、郑村、康庄村、陈道村、温庄村、沙岗村、赵彩村、夏侯村、刘淳于村、谢菜园村、秦淳于村、田淳于村。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封丘县古为兖州或豫州地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炎黄系统的羌族就生活在这里。据《唐·宰相世系表》记载,羌族姜钜因佐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有功,在公元前21世纪,夏启立国、姜钜的后人姜封父被封为诸侯,食邑于封丘,并建立民族封帮称为封父侯国。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克殷,封父民族侯国被看成殷商顽民赐于鲁公伯禽为奴,全族迁往山东。西周建立,封丘为康叔封地。由于封丘地处两济要冲,北扼燕赵咽喉,南锁大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为水陆交通枢纽,春秋战国时期,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为卫国封地,战国初期属韩。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宋、韩两诸侯国发生黄池之战(今荆隆宫乡桑园村东),宋桓公夺黄池于韩。公元前254年,赵伐卫,攻占卫国的戚城,此时,封丘为三国宋、卫、赵合占。公元前242年,秦攻下韩的平丘等12城,建立东郡,从此封丘属秦。公元前207年,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兵败延乡(封丘县城内),遇翟母赠饭解危,突围西遁,得免于难。汉立国,刘邦为感翟母进饭之德,将延乡建制改为封丘县,不久又在封丘县东南部置平丘县。汉元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划全国为13部,封丘属兖州部陈留郡。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封光禄大夫王迁为平丘侯,平丘为侯国。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平丘侯国改为平丘县。到东汉、三国时仍属兖州部陈留郡。西晋初,撤销平丘县,合并入封丘。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撤封丘归并酸枣。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公元501年),恢复封丘县建置。北齐高洋建国(公元550年)二废封丘。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恢复。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废封丘,置守节县。公元619年,恢复封丘县建置。唐初,封丘属河南道,汴州陈留郡。五代袭唐制。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率兵驻扎陈桥驿,发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300年基业。宋代,属京畿路开封府。金归南京路开封府。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明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清因明制。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划归卫辉府。辛亥革命后废府制,封丘县直属河南省,民国五年(1916年)省下设道,封丘归河北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撤道归省。民国二十一年全省划分为11个行政区,归第四行政区。民国二十六年日寇占据封丘,日伪在省下设道,归豫北道。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仍恢复原建制,封丘仍属第四行政区濮阳专员公署。1949年归平原省濮阳专署。1954年濮阳专署撤销,划归新乡地区。1986年,新乡地区更名为新乡市,属新乡市辖县。 清顺治十五年(1658)《封丘县志》记载:封域广八十里,袤六十里。县境东止平丘,南止神马,西止史固,北止居厢。民国二十六年(1937)《封丘县志》记载:封丘广七十五里,袤六十六里。1946年初,县域北扩,原卫南县(今滑县)西南部、文岩渠北的15个自然村从卫南县划归封丘县。6月,从封丘县东部划出206个自然村,和长垣县的部分自然村组成曲河县。封丘县版图缩小,东西宽25.5公里,南北长38.2公里,总区域面积974.1平方公里。1949年10月30日,曲河县并入封丘县,县境东西宽48.7公里,南北长38.2公里,总面积1165.2平方公里。1964年5月,长垣县赵岗公社29个自然村划归封丘县。县境东西宽48.7公里,南北长38.2公里,总面积1220.5平方公里。至2002年,区域面积无变化。
大名县的邮编号码是:056900;
大名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经度:115°?09′东,纬度:36°?18′北),隶属于邯郸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海拔:45?米,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县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全县辖6个镇,1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73万。大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黑龙港流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漳河、卫河、马颊河三条河流横贯全境,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和各类干鲜果品的种植。
建制沿革
大名县
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七年,魏文侯得到了邺地。至其子魏武侯时,将邺作为别都。魏武侯今大名县境内一块属地作为其公子元的食邑。
汉高祖十二年因这里曾是魏地,所以以些邺地为中心设立魏郡。又因今大名一带曾是魏公子元的食邑,所以建县时以元城县名之。
西汉后期汉宣帝在位时,元城县委粟里少女王政君被选入后宫,许配给太子。
汉元帝初元元年,被封为汉元帝的皇后,称孝元皇后。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元城县成为阳平郡的郡治所在。
东晋及十六国时期前燕建熙元年从元城县划出西部地方建贵乡县。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复置贵乡县,后又省。
东魏天平二年,分馆陶西界复置贵乡县。此时,元城、贵乡、魏县均属魏尹。
北齐天保七年魏县及元城县俱废,并入贵乡县。
隋开皇六年元城县、魏县从贵乡县分出复置,并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设马陵县,均属魏州。
唐武则天圣历二年分贵乡县复置元城县,贵乡、元城、魏县均属魏州。
唐乾元元年,复改为魏州。
唐建中三年,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这也是"大名"被用作地名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承袭唐制。
唐光元年三月,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改贵乡县为广晋县。
唐光三年改东京兴唐府邺都魏州。
后晋天福二年七月,改兴唐府为广晋府,改兴唐县为元城县。
后汉乾佑元年,改广晋府为大名府。
北宋初期,承袭前制。稍后,元城县、大名县、魏县先属河北路,后属河北东路大名府,称之为"北京"。
熙宁六年,大名县并入元城县。
绍圣二年复置大名县。金时期大名县、元城县属大名路大名府。
元大名县、元城县属中书省大名路。
元至元二年,省元城县入大名县,不久复置元城县。
明大名县、元城县属中书省大名府。
明洪武十年五月,省大名县入魏县。
洪武十五年二月复置。
清初承袭明制。清顺治十六年,大名县、元城县属直隶行省大名府。
乾隆二十三年,省魏且,306个村归大名,31个村归元城。
民国年大名县、元城县属直隶冀南道。1940年,政府溃散。
1945年3月,山东省朝城县的张鲁、王奉两个区并入元城县,元城县改为元朝县。
1945年7月,划城区及周围建大名市。此时,市、县分设,属冀南三专区。
1946年降大名市为县辖市。
1949年8月,改为城关区,同时废元朝县,将元朝县的张鲁、王奉两个区划归山东莘县,其余全部并入大名,此时大名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8年10月,废魏县入大名县。
1960年5月,撤邯郸专区,大名县改属邯郸市。
1961年5月,恢复邯郸专区,大名仍属之。
1961年6月,魏县从大名分出复置。
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市合并,称邯郸市,大名县属邯郸市至今。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13年,大名县辖7个镇、13个乡:大名镇、杨桥镇、万堤镇、龙王庙镇、束馆镇、金滩镇、沙圪塔镇、王村乡、铺上乡、黄金堤乡、大街乡、旧治乡、西未庄乡、孙甘店乡、西付集乡、埝头乡、北峰乡、张集乡、红庙乡、营镇回族乡。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折叠位置境域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4°58′11″~115°28′28″,北纬36°05′07″~36°30′10″之间。东与山东省冠县、莘县毗邻,南与河南省南乐县相连,西与魏县交界,西北与广平县为邻,北与馆陶县接壤。东西长45.45公里,南北宽37.58公里。县治驻大名镇,北距省会石家庄247公里,西北距邯郸市73公里,西南距河南省安阳市92公里,南距河南省濮阳市75公里,东距山东省聊城市92公里,东北距山东省临清市101公里。
折叠地貌
大名县坐落于华北大平原南端,属掩埋古河道的壤质土冲积平原。海拔最高点是王村乡田固村为49.29米,最低点是漳、卫河汇流处南侧39.8米,高差9.49米;坡降比约为1:4000。以卫河为界,卫西为漳河冲积扇的边缘,土质粘重。卫东是由黄河冲积物形成的,土质以沙为主。大名县因系河流冲积平原,所以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复杂。但平原是构成大名地貌的主体,占总面积的90%以上。
折叠气候
大名县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季同季,无霜期长,干寒同期。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全年的主导风向为南风,其次是北风,出现东风、西风的机会较少。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折叠土地资源
2013年,大名县总面积为1052.98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580828.1亩。其中耕地1146296.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5%;园地6398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5%;林地87745.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5%;其它农用地5510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3435.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61%;交通用地8687.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55%;水利设施用地7740.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9%。未利用土地14282.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其它土地13548.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86%。
折叠水资源
2013年,大名县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04.9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平均降水量为307.1mm;冬季12-2月降水稀少,以雪为主,平均为16.1mm;而春秋两季的降水量变化较大且不稳定。年降水量在300-800毫米的,占85.2%。降水频率在83%以上的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下,降水频率在73%以上的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折叠生物资源
2013年,大名县有小麦、花生、玉米、大豆、棉花、谷类、薯米等。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分布
2012年,大名县总人口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1468人;男有435755人,女有417674人,18岁以下207790人,18-35岁264928人,35-65岁273246人,60岁以上107465人。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折叠综合
2014年,大名县生产总值完成103.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26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769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2553万元,人均生产总值12024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90194亩,总产量695282吨,人均粮食产量804公斤,粮食单产每亩467公斤,棉花总产量2912吨,人均肉类产量84.19公斤,大牲畜存栏88300头,农牧渔总产值达59.2亿元。
折叠第一产业
大名县农业
2014年,大名县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经营和核算单位由生产队变成家庭,家庭年经济总收入除去国家、集体提留,生产队费用外,全部由自己支配。1983年,大名县农村出现收入较高的重点户、专业户共3873户,其中户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有482户,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的有47户。大名县农业户数89703户,农业人口42.085万人,劳动力15.9265万个,全年农业总收入1.3876亿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607万元。1990年大名县农户达到10.41万户,农业人口46.36万人。农村经济总收入4.2342亿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037亿元。
折叠第二产业
大名县工业
2014年,大名县主要工业门类有: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皮革加工工业、橡胶制品工业及文教、艺术用品制造工业等。大名县工业生产稳步发展,自动化的大型设备引进使用,大名县工业总产值由1963年的218万元,增长为1977年的1735.75万元。大名县共有全民所有制的27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有114家。另有个体工业企业共96家。按工业性质划分,轻工业72家,重工业69家。工业总产值3831万元,为1958年的24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2.4%,职工人数增加到7106人。大名县工业总产值达1564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1.31%。共有全民所有制企业22家,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96家,乡办工业企业89家,职工人数达23184人。大名县工业总产值2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为25885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42033万元。
折叠第三产业
大名县旅游业
2014年,大名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95000万元,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8897万元。大名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2亿元,同比增长32.7%。38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8亿元,列入市级的3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8亿元。精密机械零部件加工等13个项目建成或投入使用;众喜水泥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引进项目29个,总投资109.8亿元,开工项目26个,完成投资56.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9.5亿元。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获得"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一等奖和大项目奖"。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折叠教育事业
2010年,大名县普通中学29处,在校生人数27104人,专任教师2531人,代课教师185人;小学205处,在校生人数93743人,专任教师3825人,代课教师299人;幼儿园123处,在校幼儿21657人,专任教师218人,代课教师291人。其中,大名第一中学为市重点中学。争取到校安工程资金3252万元,建设校安工程项目学校17所。
折叠医疗事业
2010年,大名县医院总数达27处,床位总数1429张,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达1224人。
折叠科技事业
2010年,大名县卫生技术人员765人,其他技术人员233人,管理人员75人。
折叠社会保障
2011年,大名县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失业再就业1800人,安置"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6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每月分别提高50元和32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154元,新农保累计发放60周岁以上农民养老金6482万元。
折叠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卧龙槐
? ?
卧龙槐
卧龙槐位于县城内西街中段路北侧,是明代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花园门前所栽,距今约五百年。刘遵宪、原藉西未庄乡刘军庄人,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后任朝迁要职,告老还乡后,在县城西街购置宅院居住,当时路南为住宅区,有大型建筑藏书楼等,路北为宗祠、花园赏玩之所,占地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现已建为民宅。刘姓后人现传至二十世上下,古槐区周围和刘军庄仍居有其后人。古槐历经风雨沧桑,做为古城发展之见证,现仍枝叶茂盛,尤为独特之处,是东端平伸一枝,酷似龙型,头部有枝角上促,嘴眼明显,栩栩如生,游客多慕名而来,叹而观止,真乃冀南第一古槐也。1983年大名县人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大铁钟
? ?
大铁钟
钱于明万历年间,原在县城内道前街关帝庙拜殿内悬挂,钟为铁质,系一次铸造成型,全高2.49米,口径1.47米,厚度0.08米,总重量为3.06吨,钟钮为二龙相交之龙钮,钮高0.60米,钟身项部有八个孔,下沿为波浪状阔口,钟体铸有多种纹饰,自上而下分别为卷去纹,缠枝莲,忍冬花以及八卦纹饰。钟身中部分别相对"皇帝万岁""臣宰千秋"八个大字。1987年移至县招待所院内,1995年在天池公园内悬挂。2002年移至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建亭悬挂保管,1983年大名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
大陨石
? ?
大陨石
原位于县城北关大名师范南端董家花园内,体积约为13立方米,重量5.73吨,呈不规则状,一面有孔,形似太湖石,《资治通鉴》有陨石落于大名的记载,但是否此石,尚无考究。1987年至县招待所院内,1995年在天池公署摆放参观,2002年迁至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院内建亭保管。1983年大名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 ?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AA级景点。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大名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酬"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石窟和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造像艺术影响深远。
? ?
何弘敬墓
? ?
何弘敬墓
何弘敬墓志铭为中国已出土中最大唐代墓志铭。墓志有盖均为青石质。志盖呈顶式,顶面边长0.96-1.00米,底边长1.88-1.96米,厚0.88米。顶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大师庐江何公墓志铭"。四周有四杀浮雕兽面及四神,四杀交角处浮雕牛,马等动物。雕工精美、神态生动。四侧边雕刻波浪,图案简炼,线条流畅。墓志为正方形,边长1.95米,厚0.53米。表石四侧边的中部雕刻花卉,供养人,上下雕刻波浪,花瓣,墓志镌楷书60行,满行58字,共3800字。
? ?
大名府古城遗迹
? ?
大名府古城遗迹
大名府古城遗迹位于现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双台村为中心,现在的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分外城和内皇城(也称宫城),外城周长48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内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大名府帮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毁于漳卫洪泛。一九九二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大名天主教堂
? ?
大名天主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位于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径1.42米大钟,正门上方3米处的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
? ?
朱熹写经碑
? ?
朱熹写经碑
朱熹写经碑,又名"朱子太极石刻",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书丹蔡元定刻,行书窠字体。立于常州府,即现湖南长沙市,元仁宗延佑己未(1319年)废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学畿南按照南宋传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朱熹写经碑",最初镶嵌于大名府学"明伦堂"大殿山墙上,1986年迁至今址。碑砂石质,高1.8米,宽2.9米,厚0.3米,重4.2吨,座为丰槽角基。明代畿南重新翻刻并立,碑文摘录《易经》里一段文字,概括了宇宙间变化原理,共111资,每字16厘米×13厘米见方。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马文操神道碑
? ?
马文操神道碑
马文操神道碑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位于大名县寺庄村西,后移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青石质地,碑首、身为一体,原座已失。现通高3.40米,宽1米,厚0.36米,为龙首碑。碑首高1.17米,宽1米,厚0.36米。碑首阳面题额篆刻"大晋故赠秘书兼马公神道碑",3行4字排列。碑身阳面行书碑文,共计3390余字,为晋高祖石敬塘令贾纬为马文操撰文,高廷矩书丹立碑,主要刻记马文操生平、家世及大晋对其家庭后人的册封,碑文字体如行云流水,有很高的书法价值。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地方荣誉
2013年大名县被誉为"中国面粉之都"、"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小磨香油之乡","中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
折叠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草编
? ?
草编
大名县的草编,以天然、优质的小麦莛秆等天然原料,经过精心选料、拔莛、浸泡、掐辫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编织而成的。经技术人员的巧妙设计和工人的精心加工,编制出洁白、柔韧、光亮的各种草帽、草蓝、草盒、草垫、地席、茶垫等。
? ?
小磨香油
? ?
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大名府小磨香油始创于清绪年间,以芝麻为原料,用石质小磨和独特的传统技艺加工而成,品味纯正,居食用油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