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松花江在此流过,在清代时这里盛产黄鱼,为给皇帝进贡在此地修了个养黄鱼的圈,故成立公社时以黄鱼圈命名。中华民国时为农安县财神庙五区所辖、伪满时是农安县临江村所在地,国民党统治时期为农安县临江乡所在地。 辖区:
三盛永村[Sanshengyong Cun]
八里营子村[Baliying Cun]
六里半村[Liuliban Cun]
黄鱼圈村[Huangyuquan Cun]
潘家坨子村[Panjiatuozi Cun]
连三坑村[Liansankeng Cun]
天启王村[Tianqiwang Cun]
元亨广村[Yuanhengguang Cun]
财源村[Caiyuan Cun]
徐大屯村[Xudatun Cun]
单家店村[Shanjiadian Cun]
钓鱼台村[Diaoyutai Cun]
王家屯村[Wangjiatun Cun] 清时叫鸭尔汀,设县后归农乐社(黄花岗)管辖,民国时期称三盛永,归黄花岗所辖。沦陷时期,1933年属靠山屯保,1936年建三盛永保,1939年改为三盛永村,1941年改为临江村。1946年2月为德农县的三盛永区,同年4月末德农县撤销,划归农安县靠山区所属。1961年在三盛永屯建黄鱼圈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乡所在地位于县城东北60公里,松花江从境北流过,江北为扶余县。辖三盛永、元亨广、八里营子、黄鱼圈、潘家坨子、六里半、连三坑、天齐王、钓鱼台、单家店、徐大屯、财神庙、王家屯13个村。境内由南向北有天齐王、钓鱼台、元亨广、小桥子4条天然水沟,汇集到大截沟(又名小江子),大截沟由西向东北流入松花江。水资源丰富,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年产水稻约1800多吨,居全县第二位。盛产鱼,从八里营子到小黑通一段松花江,有许多捕鱼专业户。有天齐王、小桥子、前营子3座小型水库,潘家坨子村、八里营子和黄鱼圈电灌站均有养鱼池。松花江南岸,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较多,有钓鱼台、瓦盆城、王公坨子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乡种植的甜瓜个大、皮薄、肉厚,甜脆可口,远近闻名。
满清光绪皇帝知道松花江出产黄鱼,便颁发诏书,圣令这一带黎民百姓严禁捕捉食用,打捞的黄鱼一律进贡京城供皇族享用,谁要违抗,犯杀头之罪。
清政府为了把这一带出产的黄鱼控制起来,防止百姓捕捉,除派兵常年驻守外,还设立了捕捞黄鱼专业队,特从京城派来看管黄鱼官和打捞黄鱼的黄鱼工,对江里的黄鱼严加看管,并按指令捕捉送往京城。
一年四季都要进京送鱼是有困难的,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道路艰难,运输工具简单,只能用大马车运送,进一次京要走一个多月时间,在炎热的夏季送到京城,鱼要腐烂,冬季江水结冻不能捕鱼,所以,在江里打捞上来的黄鱼,必须临时贮养起来,就在当是挖池积水贮存打捞上来的黄鱼。这个水池子,周围是用岩石筑成,砂石铺底,成椭圆开,占地面积约五、六万平方公尺,深五公尺,池子西南侧有栅栏,防止脏水杂物侵入。圈堤四周是榆柳环绕,整个水池,风光秀丽,十分引人注目。群众后来把这个大水池子叫“黄鱼圈”,其名流传至今。今日的法特乡黄鱼村黄鱼圈屯即由此得名。
清政府派的黄鱼官和打捞的黄鱼工,常年驻守在黄鱼圈。这个黄鱼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以晾网为名把沿江两岸一带的好地划为晾网地(现在的江西还有晾网地的名字)。被黄鱼官霸占的土地,再租当地百姓耕种,每年都要给黄鱼官缴纳大量的租粮。百姓敢怒不敢言,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