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古称“银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北承榆阳区,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面积1212平方千米,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下辖13个乡镇。米脂县是“佳米驴”的故乡。西包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有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李鼎铭陵园等名胜。素有“美人县”、“文化之乡”、“小戏之乡”、“梯田之乡”等美誉。2014年由国家民政部审批通过、并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正式授予米脂。这块铜匾重40公斤,长1米、宽0.6米。
貂蝉山庄
貂蝉山庄位于米脂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柳家洼村,景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貂蝉山庄集餐饮、住宿、游玩、娱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被誉为黄土高原小三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峡谷旅游风景区为主体的“两区四园”(两区:峡谷旅游风景区、貂蝉洞黄土风情旅游区;四园:花卉园、鲜果园、设施蔬菜园、小杂粮园)。拥有凉亭、游泳池、钓鱼台、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万佛洞
万佛洞石窟位于米脂城沿210国道北行7公里处。据史料记载石窟开凿于北宋末年年间,明清两代数次扩建。现存石窟22处且深浅不一,或独居耸壁或洞穴相通,是陕北罕见的一组摩崖石窟,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后来石窟被山林隐士所赏识,视为洞天仙境,称为“小林屋”;石壁上尚有“小林屋”三字篆刻。大雄宝殿当数万佛洞石窟中最大的殿堂了,高距离地30米,进深11.7米,宽10.24米,洞高4.62米,正中的如来佛像高3.7米,周围石壁和巨型方柱雕刻佛像近万。窟顶有浮雕神龙、仙狮、福麒、天马和八卦,花卉藻井图案,石壁佛像群雕刻始于明嘉靖年和万历年间。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原名马鞍山)南麓,
占地3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米脂县记载,李自成曾两次返故里,在此居住。行宫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其中尔楼的设计匠心独具,为使音响效果达到最佳境界,建造时石匠将数十口瓷缸置于地下,具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旧址等众多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3张)
的革命旧址和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原陕西米脂杨家沟村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窑洞庄园 )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筹建于1972年,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杨家沟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第二期红色经典景区。
高西沟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高西沟
高西沟一景
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0公里处, 总面积4平方公里。经过高西沟人的共同努力,把一个荒山破沟治理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典范,先后被命名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陕西省休闲农业明星村、榆林市乡村旅游示范点。高西沟水土治理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美丽而神奇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淳朴厚重的民俗风情。高西沟主要有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庙梁山观光区、生态果园区、标准化封闭养猪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水保治理成果区、坝地高效农业区、林草区、“梯田层层盘上天”景观、退耕还林示范区、休闲农家窑洞等15处景区(点)。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
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1871年~1886年),占地面积26000余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背靠峰峦,面向深沟长壑,依山就势,其主人姜耀祖是闻名陕北的大地主。整个庄园由城垛式寨墙、马面、井楼、炮台、下院、中院、上院、库房、碾磨院、葡萄院、鸡鸭棚、甬道等建筑构成,门庭修造豪华,院落铺设讲究,布局严谨。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每一块匾刻都有讲究,或阐述一个道理,或写出一片心境,可谓是“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建筑主体及局部设置无不寓含期盼平安吉祥、耕读传家和风水理念的传统道德风范,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之一,被专家、学者和游客誉为“西部民居第一宅”。
◆ 新任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书法家周一波题赠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在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对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以持续集成和持续创新实现持续进化.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勉.周一波2002年7月于陕北老区” .
◆ 叶涛报道、刘爱文摄影:《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成员常远彻夜探讨社会系统工程》(新闻) .
◆ 谢云报道:《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聘请社会系统工程专家常远担任榆林市决策咨询特邀顾问》 ;
◆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2007年08月04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2007年08月04日 ;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
◆ 周一波批示的《社会系统工程与卓越治理建议书》PSSEGE [2007] 312号,《关于在文化发展框架下考虑各级政务人员名片设计方案的建议》,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北京实现者社会系统工程研究院编印,2007年09月29日 .
◆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
◆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张振中(《榆林日报》通讯员)报道:《“高西沟不仅是中国的典范,也许应该是世界的典范”——美国〈国家地理〉和〈科学〉杂志记者采访高西沟》,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0月29日,第1版 .
◆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转载于社会系统工程网 .
◆ 周一波:《让十七大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共榆林市委中心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的讲话》(2007年11月03日),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6日;榆林电视台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
◆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档案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步实施档案系统工程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应有作用》(2007年09月16日),榆林:《榆林调研》,2007年第10期(总第63期),中共榆林市委政研室,2007年11月23日;彩色图文版载“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文化系统工程”、“最佳实践”等栏目 .
◆ 刘小奇(《榆林日报》记者):《“榆林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课题通过验收》,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8日,第1版 .
◆ 周一波:《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科学制定和实施跨越发展战略持续提供强大支持——在榆林市跨越发展科技专项研究验收会结束时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9日 .
◆ 王怀军、王婷(《榆林日报》记者)报道:《我市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2位 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全省首位》,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4日,第1版,“2007大盘点”栏目 .
◆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切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周一波深入绥德调查处理“签字”一事》,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5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 王卫平(《华商报》记者):《市委书记深夜调查 绥德县长向校长道歉》,西安:《华商报》,2008年01月06日,A3版(重要新闻);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 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是什么让“绥德事件”由坏变好》,北京:《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7日,第5版,“人民时评”栏目 .
◆ 杨彦(《人民日报》记者):《“绥德事件”启示什么——从“负面事件”快速解决看政府与网络舆论如何互动》,2008年01月09日,第11版,“文化观察·如何面对网络舆论”专题① .
◆ 冯东旭(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记者)报道:《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就“绥德拦车签字事件”感言:执政者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要善于敏锐识别、有效调控“蝴蝶效应”》,“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2008年01月09日 ,主要内容亦载“中国***新闻网”之“干部论坛”专栏,2008年01月10日.
◆ 周一波(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全面、强大而持续的科技支持——在榆林市科技科普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8 日),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12日,第1版、第7版 .
◆ 王怀军、王婷报道:《我市18项产业类指标居全省第一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喜人》,《榆林日报》,2007年12月26日 .
◆ 刘仲平、呼东荣、张剑英报道:《榆林:陕西经济巨龙腾飞的强大引擎》,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1月15日 .
◆ 贺引忠:《陕西:榆林经济总量跃居陕西第二 增速6年居首》,新华网陕西频道2008年01月1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