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云霄地域属南海郡。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属南海国;汉文帝间(前179年至前164年)南海国反,平定后划归南越国揭阳县。
东晋,置为绥安县地,隶义安郡。南朝宋、齐、梁、陈仍为绥安县。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绥安入龙溪、万川2县,分别隶泉州(今福州)、潮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云霄境分属漳浦、怀恩,隶漳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废怀恩入漳浦县(还有一说,据明正德本《漳州府志》载:“开元二十八年,分漳浦地,立怀恩县,明季省而从龙溪来属,贞元二年徙州治龙溪,始为支县”)。
宋为漳浦县安仁乡浦东里(明万历《漳州府志》“浦东保”)。
元为漳浦县安仁乡修竹里、新安里。至治二年(1322年)新安里划归南胜县。
明初为漳浦县六都,辖3图。正德十四年(1519年)分属平和、漳浦县,嘉靖后又分属漳浦、平和、诏安县。
清乾隆元年(1736年),驻漳浦县丞。嘉庆三年(1798年)以县丞所辖30保,并割平和25保、诏安2保13村,计4图5约,置云霄抚民厅,驻同知,故也称漳州分府。
民国2年(1913年),改云霄抚民厅为云霄县,先隶漳州府,旋隶福建西路道。民国3年,改隶汀漳道。民国14年,道废,隶于省政府,民国22年,“福建事变”时,隶于龙汀省。民国23年,“福建事变”失败后,隶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改为第五督察区。民国33年,督察区专员公署移驻云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云霄县隶福建省第六行政区,1950年属龙溪区,1955年属龙溪专区,1978年属龙溪地区,1985年起至1996年隶漳州市。 2012年,云霄县下辖6镇:云陵镇、峛屿镇、东厦镇、火田镇、莆美镇、陈岱镇;3乡:马铺乡、下河乡、和平乡;1个开发区:云陵工业开发区;以及位于云霄境内,由漳州直辖的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云陵镇
位于云霄县中部,漳江两岸。县原人民政府驻地。2012年,面积16.1平方千米,人口7.27万,辖12个居委会和4个村委会。324国道、云平、云浦、云东公路过境。东西两侧有大臣、将军两山巍然屹立,县城东南面的漳江口两边有玉女峰与仙人亭对峙,素有“将军对大臣,玉女对仙人”的赞誉;纪念地有献宝山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威惠庙、云山书院和革命烈士秋瑾女士的出生地七先生祠。
莆美镇
位于云霄县中部,距县原政府2.5千米,云霄县新人民政府驻地。辖6个社区、16个行政村。324国道过境。南溪自西北向东南,汇入漳江。有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政墓和献宝山烈士陵园、仙峰岩、南山寺等文物古迹。明代曾筑抗倭城堡。2012年,面积40.1平方千米,人口6.7万。
陈岱镇
位于云霄县东南部,距县政府19.4千米。现辖18个行政村。漳诏高速公路、324国道、省道双东公路过境。礁美村有汽轮停泊码头和对台贸易接待站。海岸线长21.5千米。向东水渠贯穿全境。礁美、白礁盛产海盐。境内有“东山战斗”烈士墓,古迹由新圩村临海处的莲花庵。汤港有海水温泉水产良种试验场。陈岱具有开漳文化、氏族文化、海洋文化、土楼文化、侨台文化的鲜明特色、名人故居、楼台亭阁、人楼居民、桥梁渠道等错落其间。民间剧团,器乐演奏、潮州大锣鼓等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形式遍布各村。2012年,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8万。
火田镇
位于云霄县东北部,是漳州郡治的发祥地,全镇辖21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2012年总人口5.9万人,地域面积19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6万亩。国道324线贯穿腹地16.7公里,漳江流经本镇连接东海,水陆交通便捷。盛产的荔枝、香蕉、枇杷等名、优、特水果享誉省内外,素有“水果之乡”、“闽南荔枝第一镇”的美誉。
列屿镇
位于闽南金三角东南部,总面积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9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人口2.4万,素有“沧海桑田,鱼米之乡”。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温高、日照长,全年无霜期长达360天以上,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1380毫米,海水咸度12-21度。2012年,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2.4万。
东厦镇
位于云霄县东部,距县城5千米。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农场。漳诏高速、211省道、云峛公路过境。漳江流经注入东山湾,建有码头,海岸线长34.1千米。名胜古迹有屹立于漳江出海口的石矾塔、龙湫岩、横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魏妈墓,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溪观音亭。有竹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2年,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5.7万。
下河乡
位于云霄县西北部,距县城9.4千米。云平公路过境。2012年,面积150.7平方千米,人口4.9万,辖有23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
马铺乡
位于云霄县北部,距县城26千米。与平和县安厚、国强、南胜三乡镇毗邻交界。云平公路过境。峰头水库在境内,是向云霄、东山两县供水的大型水库工程。有碧湖岩、炉峰岩、太平庙等名胜古迹。2012年,面积161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237个自然村,总人口4.4万人。
和平乡
位于云霄县西部,距县城7千米。东凭将军山与该县莆美镇接壤,西隔乌山山脉与诏安县红星乡公田比邻,南连常山经济开发区,北接该县下河乡,省道云太线斜贯全境,沟通云霄与诏安两县。是该县的老区贫困乡。云(霄)水(晶坪)公路过境。西溪、南溪汇合注入漳江。2012年,总面积111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12个作业区,共有77个自然村,7099户,总人口数2.9万人。
云陵工业开发区
云陵工业开发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南金三角,位于云霄县南部,介于厦门和汕头两个特区中间,面对台湾海峡,南临港澳,324国道穿过全区,沈海高速公路和沪深高速公路在园区内设有互通口及客运、货运站埠,云霄疏港公路、将军大道和规划建设中的入闽通道均在开发区交汇,是漳州南部主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2012年,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处常山地常海峡西岸,闽南金三角,泛东山湾核心区,介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东山、云霄、诏安三县交界处,地处云霄县境内,现由漳州市直接管辖,是全国重点侨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漳州市“一核两湾” 发展战略重要支点,也是未来漳南片区的中心城区之一。全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国有土地6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和优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人口2.4万。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
云霄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东北与漳浦交界,东南与东山相连,西南与诏安毗邻,西北与平和接壤。位于北纬23°45′~24°14′,东经117°7′~117°23′之间。
云霄地自唐至清嘉庆三年前先后分隶于漳州府漳浦县、怀恩县、南胜县、平和县、诏安县。清嘉庆三年(1798年),划漳浦、平和、诏安三县部分地域建云霄抚民厅。民国2年(1913年)废厅建云霄县,先后隶于漳州府、福建西路道、汀漳道、龙汀省、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第五督察区)。云霄和平解放初期,隶于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55~1996年,先后隶于龙溪专区、龙溪地区、漳州市。1996年全县土地面积1166平方公里,划为6个镇、3个乡、2个国营农场、10个行政街、162个行政村、36个作业区(管理区、工区)。共有94089户、394519人。县人民政府驻地在今云陵镇(原称城关)。
云霄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低山占13%,丘陵占49%,平原占28%,淡水水面占10%,属丘陵、台地、低山结合地带。漳江干流(俗称北溪)发源平和县大峰山,从县北入境,全长66.2公里,境内流程58.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855.2平方公里。东、北、西部河流汇入漳江湾内海;东南部河流注入东山湾内海;西南部官洋溪流入诏安县境。西北部有库容1.77亿立方米的大型峰头水库。千米以上山峰7座,其中6座分别与漳浦、诏安、平和共界。西山源(乌山山脉主峰)为最高山峰,海拔1117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无霜期347.4天,降雨量1730.6毫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药材资源,地层蕴藏着大量花岗岩和水晶、瓷土、明矾、钨、铅、锌、金、银等矿物,另有丰富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海岸线长48公里;大小海滩10个,总面积4.9512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1个,最大岛屿面积8平方公里;9个海湾,其中漳江湾总面积28494亩(全属云霄),东山湾113743亩,占东山湾口总面积35万多亩的32.5%。
历史沿革
据现有考证资料,云霄早在5000多年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其东部地区增置东官郡,设绥安县,县治在今云霄火田大峙原下。“义熙九年(413年)又分东官郡立义安郡,县与郡俱立”。其间义安郡治一度设在绥安县地。南齐间(479~502年),绥安县居义安郡六县之首,时为该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云霄是漳州文明的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之称谓。唐总章二年(669年),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奉诏率兵南下,入闽平“蛮獠啸乱”,镇守故绥安县地,与子元光于云霄火田开屯建堡,且耕且守,据闽粤之交。是时陈政涉绥安溪,指之谓将士曰:“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漳江自此得名。仪凤二年(677年),陈政在云霄病逝,元光奉旨袭职,奏报立州。垂拱二年(686年),朝廷诏准于此地建州置郡,称为“漳州”,治所在今云霄境内,并置漳浦、怀恩二县(一说开元二十八年立怀恩,二十九年废怀恩入漳浦),漳浦县治附州治。陈元光为首任刺史,建州后继续率众辟地置屯,立行台于四境,派兵分戍;招徕流亡,设立唐化里;倡兴庠序,传播中原文化,使民风转淳;经农惠工,推广中原先进生产技术,改变“火田畲种无耕犊”、“唯种黍稷皆火耨”为“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通商营市,安抚异族,为开发漳州奠定基础,功德在民,流芳百世,被后世尊为“开漳圣王”。开元四年(716年),徙州治于李澳川,漳浦县治随州徙,云霄境遂为漳浦驿。宋代,云霄沿设驿铺,兴农渔、制陶器、通商贸、建寺庙。宋末元初,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多有民众响应陈吊眼农民起义。明时仍为云霄驿,时山贼、倭患不断,万历二年(1574年)增驻海防同知,万历二十年兼驻捕盗通判,御倭防盗。清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初十日,抗清爱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由漳江下游攻入云霄,以梁山为屏障,在盘陀岭布防。北拒清军,南扼东山湾,并向诏安扩大声势。清顺治十八年九月,清政府为灭郑军,令沿海划界移民入内地,“越界者斩”,居民迁移流失者不计其数。18世纪中叶,随着殖民主义经济入侵,云霄人民反对清政府统治日趋频繁。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云霄高塘村郑开在境内高溪庙、观音亭创立反清会党“天地会”,进行传道,团结民众反抗清政府,其组织衍及闽南各地。又从闽南扩展到台湾,两广、长江流域一带反清志士与之呼应,并逐渐波及海外华侨聚居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进犯厦门,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法国等侵略者签订一系列卖国条约,引起闽南人民强烈不满。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后,境内人民纷纷参加云霄“小刀会”、“会仔军”等反清组织。清咸丰三年(1853年),以岳坑村朱翔为首,成立反清组织“兄弟会”,并广泛串连沿海各地民众参加,与太平军呼应。清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部进入闽南,驻境内阳下“华庙”进行反清活动,连结地方志士壮大武装力量,嗣而在岳坑“兄弟会”配合下攻占云霄城,驻城长达200多天。清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中旬,左宗棠率兵3万余人进云霄围剿。太平军和“兄弟会”虽然失败,但云霄的反帝反清斗争仍此起彼伏,主要有陈岱的“白扇会”、“哥老会”等反清组织活动,并逐渐扩展到邻乡、邻县。
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篡夺,军阀割据混战,云霄地域也争战连年。民国7年(1918年),粤军营长陈绍鹏率部攻入云霄县,自任县长。此后,各派军阀进出频繁,军阀勾结地方土豪劣绅,派军饷,摊捐款,烧杀掠夺,百姓备受蹂躏。民国9年,北洋军阀李厚基运来**籽,强迫农民种植,先收种子款,后逼鸦片捐。云霄人民不堪重负,西北区农村组织“联乡自治”,自发进行抗缴北洋军阀苛捐杂税的斗争,沉重打击反动军阀。
云霄是闽南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之一。民国21年3~4月间,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派员来到云霄,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5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简称“红三团”),在漳浦城郊组建。民国22年3月,在云浦交界的云霄徐南坑建立秘密交通站;民国23年4月,在坪水(今马铺乡坪水村)建立云霄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8月成立坪水乡苏维埃政府;民国24年底开辟乌山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共云和诏县委。云霄老区人民在中国***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粉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多次“围剿”,接着又开展八年的抗日斗争,反对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内战,直至云霄和平解放。在云霄这块土地上,留下红三团、红九团、独立营、闽南支队等红军指战员的足迹。红军奇袭云霄城、坪坑伏击战、车仔圩战斗等震慑敌人,威撼闽南。广大云霄人民为闽南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云霄县上榜。
2019年3月,云霄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7年2月21日,云霄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2月7日,云霄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6年2月1日,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云霄县为2014—2015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