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咨询的是大足区吗?大足区有6个街道:棠香街道、 龙岗街道、 龙滩子街道、 双路街道、 通桥街道、 智凤街道。
大足区,别名石刻故里。其位于重庆西部,北临潼南;东北接铜梁;东南邻永川;西南界荣昌;西北连四川安岳县。大足区隶属于重庆市,全区幅员面积1436平方公里。截止2022年1月17日大足区下辖6个街道、21个镇。2021年大足区实现生产总值800.3亿元,2021年末大足区户籍人口1070577人。大足区以汽车摩托车、现代家居、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等为主导,先后获全国旅游文化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大足区境,夏商周时属巴国,秦属巴郡,汉属益州巴郡垫江县;宋朝,大足为昌州府和潼川府治地;唐朝,大足东北部先后为合州石镜县、铜梁县、巴川县地,西南部为普州隆康县地;中华民国时期,先后属重庆府、川东道;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2016年5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重庆市大足区通桥街道属于哪个区哪个市
重庆工程学院(双桥经济开发区)属于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庆工程学院(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院校。2014年5月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更名为重庆工程学院。
学校地处国家西部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化制造业基地——重庆市,设有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其中南泉校区位于主城人文风景区南温泉,双桥校区位于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水湖畔。
2011年设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厅级,行使市级行政权力 ,与市辖区同等级行政单位,享有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国家级经开区优惠政策。
双桥经开区位于重庆西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地处“成渝一小时经济圈”西线,与永川、荣昌接壤,具有较好的区位辐射优势。
双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丰富,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17.8℃,历年来平均无霜期321天,四季温差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7.9℃,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为27.7℃,气候宜人。
扩展资料:
重庆工程学院双桥校区位于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水湖畔。
花漾龙水湖位于双桥经开区通桥街道,是双桥经开区的重要水源地。由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湖水水质较好,景区环境优美。龙水湖景区面积4500多亩,水量12000000m?,相当于4个杭州西湖。
岛上松林蔽日,水禽群集,桃花如火,梨花似雪,百花争艳,花果飘香,山水掩映,幽静秀美,又因处于巴岳山西边,故被誉为“西湖”。
龙水湖延绵约10km,其自然特色是:水面宽阔,湖水清澈,湖内岛屿星罗棋布,大大小小形态特殊的108个自然小岛点缀其中,环湖游览一周,达36.5km。龙水湖和巴岳山相互辉映,加上各种植物水鸟的点缀衬托,景色迷人,景观效果极佳,具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是一个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
-重庆工程学院
-双桥区
通桥镇位于重庆市西部,距重庆市中心80公里,距双桥区城区5公里。1999年批准为重庆市试点小城镇,2003年列入全市“百镇工程”镇,享有试点小城镇、特色工业园区、小城镇商业群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双桥区经济发展“一区双线”布局和“五个组团”之一。
1975年3月,根据国务院国发(1974)100文及四川省川革发(74)121号文件精神,将划归重庆市双桥区的大足县元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建置双桥区通桥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制为通桥乡。1996年4月,建制为通桥镇。
通桥镇
通桥镇位于风光旖旎的龙水湖畔,东迄巴岳山,南接双路镇,西与大足县邮亭镇连界,北与大足县龙水镇、玉龙镇毗邻。全镇辖1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人口11835人,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大邮公路纵贯全境,另有通星等公路与各村相通,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镇人民0驻新街居委会。
-发展历史
通桥镇
1通桥镇
975年3月,根据国务院国发(1974)100文及四川省川革发(74)121号文件精神,将划归重庆市双桥区的大足县元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建置双桥区通桥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制为通桥乡。1996年4月,建制为通桥镇。通桥镇位于风光旖旎的龙水湖畔,东迄巴岳山,南接双路镇,西与大足县邮亭镇连界,北与大足县龙水镇、玉龙镇毗邻。全镇辖1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人口11835人,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大邮公路纵贯全境,另有通星等公路与各村相通,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镇人民0驻新街居委会。
-简要概述
通桥镇
重庆通桥镇。该镇作为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重点单位,2004年起以“科技兴镇,富民强镇”为目标,以抓好“青少年科普,机关干部职工科普,农业科技推广,企业技术革新”为重点,集全镇之力,努力创建区级科普示范镇,推动科普创建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领导重视。把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机构落实。成立了以镇-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实行分工
龙水湖
责任制,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内容丰富。创建工作以阵地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先后建成区级科普示范村一个,镇级科普示范村两个,区、镇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一个,长达12米的镇级科普画廊一处,并正在借0大楼改造之机新建镇级文化科普活动中心。科普活动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主线,辅之以日常科普、重点人群科普,实现了科普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了“大科普”工作格局。科普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镇中心校、逸夫小学均配置电脑,开设电脑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科技意识。
保障得力。科普专项经费从2005年的人均1元到2007年的人均1.4元,每年保证了10%的增辐。并对大型科普活动、科普阵地建设实行专项财政拨款。镇科协到创建领导小组,
女儿国
再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辅之以各级科普志愿者、各基层科普站工作人员,形成了一支固定的科普工作队伍,为科普工作、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成效显著。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上下科技意识得到普遍提高。辖区各企业科技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双腾、勃煌等传统企业完成了全面技术改造,新世纪化纤等新建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与生产,极大地提升了辖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镇综合实力也明显增强,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006年突破2亿元,连续三年年均增长15%以上。
目前,文明、和谐、求实的科普氛围正在通桥这片沃土上形成,全镇上下,已经形成了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各方社会力量共谋科普“一盘棋”,共唱科普“一台戏”的局面,科普宣传走进全镇的千家万户。
-旅游资源
龙水湖通桥镇
白鹤湖度假休闲山庄座落于风景如画的龙水湖畔,因栖息大量白鹤而得名,山庄依托双桥区龙水湖景区开发,毗邻世界遗产—大足石刻.山庄占地面积200余亩,集休闲度假、开会研讨、旅游观光、湖边垂钓、野营烧烤、观荷赏月、清泉游泳、摄影写生及体验田园生活等于一体.承接旅游团体及各种散客前来休闲、度假、娱乐。观赏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游玩湖光山水—龙水湖,夜宿独特木屋—白鹤山庄,品尝山庄特色药膳墨鱼土鸡汤、荷水豆花,农家饭菜。如果意尤未尽,点燃篝火,烤上一只全羊,将给你一个全新的体验。巴岳山下、碧水兰天,果树葱绿、房舍掩映、鱼池纵横,构成独特的湖光、山色、田园美景。漫步荷塘,倾听鸟语,眺望烟雾笼罩的山岭,呼吸着纯净的空气,那潺潺的流水流泻着度假的感觉与气氛。
-特色建设
女儿国
重庆现代版“女儿国”——“中国第一女镇”将在双桥境内的龙水湖畔揭开神秘面纱,男游客到了“女镇”如果不听老婆或女友的话将会受罚。中国第一女镇”的规划已通过审批。整个新民村被规划为“女镇”的集镇,环绕龙水湖而建,占地达2.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3年后将初步建成。房屋建筑为统一格调的仿古建筑。游客到了“中国第一女镇”,如果以家庭进入,则是以女性为主导,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进入“女镇”,男游客想买什么东西要由女性说了算,夫妻以妻子为重,恋人则以女友说了算。“中国第一女镇”还将请法律专家为集镇专门制作一部“法律”,男子犯了哪一条,就跪搓衣板、洗碗之类的,全是休闲性质的游戏规则。游客来玩耍时,可开展这样的活动。
-特色教育
通桥镇
通桥镇茅店村举行村(社区)“法制学校”正式举行挂牌仪式。“村(社区)法制学校”,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双桥”为主题;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与村(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教育内容;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即设置一个法制宣传栏(橱窗)、建立一套法律图书、公示一部预约法律服务联系电话、完善一套学法制度、每季度至少上一堂法制课、配强一支法制宣讲员队伍,使村(社区)“法制学校”活动成为“五五”普法期间,引导和促进村(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形式。在双桥区通桥镇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小院,胸佩党旗徽章的0员正成为通桥镇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通桥镇深入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奉献在通桥”活动。镇党委要求全镇各条战线的每位0员,在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在胸前佩戴党徽,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接受群众监督,以高于普通群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感召人、鼓舞人、影响人、带动人,为推动通桥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将进一步探索完善“一个党员一面旗”制度,形成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历史名人
余栋臣(1851~1912)清反洋教起义领袖。
余栋臣墓地
清末民初大足县人。余出生贫寒,自幼习武,曾两次参与打龙水镇法国教堂,并为两次反洋教斗争首领。光绪十六年(1890年),第三次捣毁法国教堂,还发布檄文,声讨洋教,并攻占龙水镇。其后,清军前往围剿,余部因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光绪二十四年,余被捕获救后招募兵士,制造武器,再次发动起义,义军很快发展到6000余人,余被选为首领。义军发布檄文,提出“扶清灭洋”、“除教安民”等口号。8月上旬,余下令出兵。义军北攻铜(梁)安(岳),南击永(川)江(津),东略重庆,西指内江。所到之处,教堂一律捣毁,得到群众普遍拥护,一时间,余威名远扬,成为反洋教英雄。同年12月,在清军镇压下,起义失败,余请降,被长期-于成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余被释还大足。不久,被川军第一师师长周俊捕杀于永川南门。死后埋葬于通桥镇。余栋臣故居及墓地被列入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