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囊括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商业企业则把物流费用与商品流通费用混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对成本限额进行预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限额加以比较,纠正存在的差异,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一般地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①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②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③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④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⑤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都有哪些内容?
物流成本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导语: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costcontrol)是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物流成本的管理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通过采用物流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订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订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物流标准化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能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来降低成本:
实行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求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也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正因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企业中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要加强控制,同时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都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可以确保企业利益,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要实现企业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的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必须借助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
一方面是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正确、迅速地进行;
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战略的物流经营系统。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会把成本转嫁到其他企业或部门。
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情,即追求本企业的物流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例如,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是与批发商物流中心相吻合,从事大批量的商品输送,然而,随着零售业界便民店、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户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零售业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的设备。显然,这些投资尽管从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成本:
对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尽力短时间、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客观要求,但是,随着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要求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取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 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通过构筑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就可以使生产商配车计划的制订与生产计划联系起来进行,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也能使批发商将配车计划或进货计划相匹配,从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输和进货成本。
通过削减退货来降低物流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因为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和各种事务性费用,特别是存在退货的情况下,一般是商品提供者承担退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而退货方因为不承担商品退货而产生的损失,因此,容易很随便地退回商品,并且由于这类商品大多数数量较少,配送费用有增高的趋势。不仅如此,由于这类商品规模较小,也很分散,商品入库,账单处理等业务也很复杂。由此,削减退货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动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是指在对影响物流成本的有关因素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适合于本企业具体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法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的内容: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核心内容是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以及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机制。从原理和运行机制上来看,它们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一)物流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就引入目标成本,在这一阶段就对成本进行规划与控制,为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产品总成本确定的时候,也要对实现产品提供的相关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以这个目标值作为而后开展物流工作的一个方向,真正做到经济合理地组织支持产品生产或销售的物流活动。这是成本控制中的物流管理思想的具体运用。
(二)物流标准成本制度
是制定物流成本目标的一种途径。它是以标准成本为依据,通过成本差异的分析与报告,提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控制成本的一种成本控制体系。
(三)物流责任成本制度
责任成本制度是指将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按照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确定相应的责任部门或个人。如果企业无统一的物流部门,则可按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责任成本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按责任归属落实到各责任成本中心,构成各责任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的作用:
其关键是要通过企业内部设置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的物流成本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约束成本开支,预防偏差和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物流成本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