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一)、明确物流成本的计算条件
1、明确物流活动范围
物流范围是指物流的起点和终点的长短。
明确物流范围是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前提,因为在物流领域从哪里开始到哪里为止对于物流成本的计算,影响是不同的。
2、确定物流功能范围
物流功能范围是指在物流包装、运输、仓储等诸种功能中,把哪些功能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
3、正确确定计算科目的范围
在计算科目中,既有运费开支、保管费开支等企业外部开支,也有人工费、折旧费、修理费、燃料费等企业内部开支。这些开支项目把哪些列入成本计算科目,对物流成本的大小是有影响的。
企业在计算某一物流成本时,既可实行部分科目计算,也可实行全部(总额)成本计算。
另外,还可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计算外部费用和内部费用,其中内部费用存在一个费用分解问题,即把物流费用从其他有关费用中分解出来。
(二)进行物流预测与搞好物流决策
1、物流预测
(1)物流规模预测——前提
①生产与流通规模预测;②运输条件与仓储容器预测;③产品销路与原材料来源预测;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预测;
(2)物流成本预测——上述基础上
①物流活动时间预测;②物流管理效率与水平预测;③运输方式与工具预测;
2、物流决策
(1)物流决策内容
①进货与销货方式决策;
②运输、装卸工具与包装方式决策;
③进货批次与批量决策;
④物流设备与设施决策;
⑤其他。如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包装废弃与回收;
(2)物流决策方法
①差量分析。费用、收益差异比较。
②量本利分析。
③回收期法。
④净现值法。
(三)进行物流控制与业绩评价
1、控制制度的基本要素;
2、控制方法事前;事中;事后;
3、物流控制与业绩的评价明确权责;制定指标;建立机制;
一、明确企业物流总成本的构成:运输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仓储成本、批量成本、
缺货损失、订单处理及信息成本、采购成本、其它管理费用。
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控制物流成本
一般地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以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作业基准成本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它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作业基准成本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的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三、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在企业具体操作中,建议以下几种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