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村系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一个行政村,位于古田县东部,是古田、罗源两县交界处,东与罗源县接壤,离县城50公里,西离珠洋村5公里,北连大甲镇10公里,系我县重点老区基点村。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2788人,813户,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下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村党支部党员49人,女党员7人。
善德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中无村办企业,村集体除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外,无其他收入。原以生产竹编制品的规上企业嘉丰工艺有限公司现已转移至闽侯发展。
善德村与松洋村、康宁村、叶洋村、湖里村、东吉村、宝桥村、芹尺村、白溪村、溪门村、珠洋村、浮洋村、利洋村、远地村、岭里村相邻。
2019年6月6日,善德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善德村附近有凤林祠、蝉林祠、凤林祠坐、长泉井、杉洋利洋石拱廊桥、联珠祠等旅游景点,有古田银耳、黄田马蹄笋、古田黑番鸭、古田油柰、古田红曲等特产。
福建省古田县有哪些镇
古田县辖有8个镇、4个乡:平湖镇、大桥镇、黄田镇、鹤塘镇、杉洋镇、凤都镇、水口镇、大甲镇、吉巷乡、泮洋乡、凤埔乡、卓洋乡。
古田县(古属福州府古田县),现属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江中下游北岸,古田溪贯穿全境。
扩展资料
古田县历史沿革
殷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划侯官县西部置古田县(别名玉田),历属福州、长乐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第三区、第二区。
唐开成年间(836至840年),析古田县东之地合宁川添置感德场(后置宁德县,现蕉城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端拱元年(988年)古田县县治(县政府所在地)迁至水口外,历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镇。
(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电站,县城属水库淹没区,乃迁县治距旧城西南9千米的罗华乡庄洋里另建新城镇,2004年撤镇改设街道)。
至清初,县境范围东至罗源南唐上里界120里,西至建安南才里界120里,南至闽清岩山界50里,北至政和均竹坑界150里,东南至侯官三仓石春界100里,西南至南平长安南里界110里,东北至宁德石棠隔界200里。
西北至政和上庄界200里。
东西广283里,南北袤550里。
宁德市历史沿革
明清以前先秦时期为百越诸部之闽越族驻地。
晋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是区内最早建立的县一级政区,隶属晋安郡,后隶属丰州。
县治在今霞浦县洪山山麓,辖境包括今宁德地区的大部和政和、连江、罗源等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温麻县被撤销,其地并入原丰县,隶属泉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原丰县改名闽县,隶属建安郡。
唐初改隶建州。
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原温麻县地设立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和连江县,隶属泉州。
同年,长溪县并入连江县,隶属闽州。
唐长安二年(702年)连江县析出原长溪县地,复设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隶属闽州,后隶属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辖本州和福安、宁德2县。
-古田县
-宁德
古田县辖8个镇:平湖镇、大桥镇、黄田镇、鹤塘镇、杉洋镇、凤都镇、水口镇、大甲镇。
古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古田溪中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6°16'-20°53',东经118°32'-119°24'。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县,素有”水电之乡“、“华侨之乡”、“食用菌之乡”、“体育之乡”、“文化之乡”之称。合福高速铁路、外福铁路、京台高速公路、316国道、202、303、304省道公路纵横境内,闽江航道有3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