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后勤供应系统采用托盘、集装箱、叉车等先进的运输工具和装卸手段,将大量军用物资源源不断从美国本土运送到指定目的地,然后再有序地配送到各个战场,这一做法,促使人们认识到如对物流进行系统的活动,则能完成以往需由多项活动才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人们首次发现物流系统功能的价值。 (2) 第二阶段:在二战之后,人们将用于军事上的物流系统动作的方法与技术移植于民间的经济贸易活动中,换言之,在经贸活动中采用物流系统功能,可为企业注入新的管理方法和改变企业的结构模式。 (3) 第三阶段:企业家在运用物流系统功能中发现物流功能能为他们降低商品流通的成本,从而可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人们又发现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4) 第四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中,人们发现在物流领域里降低成本的空间很大。这一价值的发现,越发引起人们对物流的关注、重视并引而用之。 (5) 第五阶段:由于物流与日益普及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加合理地、节约地、充分地使用设备、资源和配置资源。于是人们又发现了物流对改善环境、降低污染和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6) 第六阶段:在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发现以“物流”为支柱产业的新加坡和香港有较强的抗御经济危机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在Out-souring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人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物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活动的服务功能。
扩展资料:
物流的作用:
(1)服务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就的那一刻,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过程,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要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方式、途径向需方转移。
在这整个流通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的支持,就是这个道理。
(2)保障生产
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实现生产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