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承5河通长江,成为全省的“集水盆”,五河入江的“中转站”。水文特征表现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年内季节性和年际间差异性的水位落差的巨大变幅依然不变,年内变幅在9.59~15.36m,年际间最大变幅达16.69m。在一年中水位与湖面积变化很大,如1976年洪水期星子水位21米,湖面积约3841平方公里,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枯水期星子水位16米,湖面积约526平方公里,容量约仅9亿立方米。“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征。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鄱阳湖流域径流由降水补给,五河入湖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分配一致,极度不均匀。根据实测资料统计,鄱阳湖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4740立方米/s,多年平均径流量1494亿立方米(1951~1998),占长江流域控制站大通水文站年径流量的16.7%,远大于其面积占大通水文站面积比的9.5%。鄱阳湖5~10月汛期径流量为947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63.3%,其中以6月径流量最大,占年径流量的16.0%。鄱阳湖年径流量较稳定,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径流量为1937.1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为763.3亿立方米,两者之比为2.5左右;五河年径流最大最小之比为5左右,其变差关系为0.13~0.4,且随年径流量增大呈减小的趋势。鄱阳湖径流来量,以赣江所占比重最大,占40.4%;其次为信江,占12.0%;再其次抚河,占9.08%;饶河和修河所占比例较小;湖区及未控区间所占面积较大,其年径流占到水系总径流量的36.6%。
沿岸山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畔,东距鄱阳湖长岭-屏峰卡口7公里,是一座变质岩断石山,其拔地而起,主峰大汉阳峰高程1474米。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曾为国民党政府的“夏都”。不仅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名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著名寺院有东林寺、万杉寺、海会寺、归宗寺、栖贤寺等。庐山景区内森林荫郁,植被丰富,建有庐山植物园和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城南北两端,上石钟山靠南,濒临鄱阳湖;下石钟山居北,屹立于鄱阳湖入长江的交汇口,扼江控湖,有“江湖锁钥”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宋代诗人苏东坡泛舟实地考察后写下《石钟山记》,更使石钟山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