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 政府和城市居民应当在节水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长期以来居民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淡薄,居民尚无对家庭废水再利用的习惯。在居民没有达到自律节水的习惯之前,政府通过自身职能,约束居民的用水行为(他律)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城市用水压力,还有利于居民节水观念的形成。政府在这一方面可以利用的行政手段如规定城区居民用水定额,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提高水价及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促进污水减量排放和节约用水、实行节约用水的奖励制度,对开发节水新技术给予奖励,对改善旧工艺,推广节水新工艺的给予经济支持等[3]。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养成居民自律节水的意识。政府除了利用各种媒体、广告、专栏进行宣传外,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和各种规模的展览,或组织企、事业单位,在各个单位和各个社区举办一些小型展览,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同时还应当在中、小学的教材中增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内容,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4]。
要进一步理顺和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促进污水减量排放和节约用水的目的。特别是当前城市供水价格还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适时、合理地调整水价是十分必要的。各地在调整和改革水价的过程中,要尽快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订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科学地规范城市水价的管理。在调整和理顺水价的同时,要加快供排水行业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降低成本,加强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18.3.2 加大治理城市水污染力度
维系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持良好的水质,关系到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等问题。治理城市水污染的途径很多,其中,采取措施,避免城市河涌“水沟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自成一体的城市排污系统,建污水处理中心,改变把河涌作污水沟直接排入污水的现象;二是整治河涌两岸景观,拆除违章建筑,迁移重污染企业,整治时要注意保留河流的原生形态,避免河床水泥硬底化丧失自净能力;三是在此基础上,向广大居民宣传保持河流优美景观的好处,扩大城区上门收垃圾范围,同时采取配套的处罚措施,让市民逐渐增强环保意识[5]。
针对梅江沿岸工业废水排放严重的问题,梅州市政府加大了管理力度,拆迁了一批污染大的企业,如原梅县东风水泥厂、梅县钢铁厂等。对造纸行业勒令整改,要求其走清洁生产之路,停止自制浆。2003年全市实施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11个,完成投资额128万元,竣工废水治理项目7个,新增治理废水能力3020t/d
数据由梅州市江南污水处理厂提供。
。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政府加大了对梅江河保洁工作的力度。2004年3月,总投资6500万元的市江南污水处理厂(图18.3)投入运行,当年共处理污水772万t,其中生活污水514万t,处理率达30.6%;大埔、兴宁、丰顺的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兴建,累计投入资金2273万元;梅城继续开展潲水油回收管理,去年以来回收利用城区饮食业排废油150多t,大大削减了废水污染负荷,保护了梅江水系水质;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全市划定了水源一级保护区37个,面积314.69km2,其中清凉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109km2《梅州日报》(2005-06-05)。
。总体上来说,梅州的城市污水处理力度还远远不够。首先,必须提高江南污水处理厂的效益,避免重蹈国内有些污水处理厂“晒太阳”的覆辙;其次,加快江北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和建设,提高整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再次,尽快完善各县(市、区)的污水处理体系;第四,要严格执行《关于整治梅州城区饮食业污水油烟污染的通告》中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五,工商、卫生、规划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放的污水、油烟污染进行整治。
18.3.3 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仅是一个资源管理问题,也是一个规划建设问题,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水源井的布局,井位的确定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同时,要严格控制开采量,防止地面沉降,这方面梅州市已有先例。如2004年8月20日,五华县双头镇由于地下水位发生急剧变化引发大规模的地陷,毁坏房屋、门店725间,其中有近200间房屋毁损严重,毁坏公路2.1km,小型桥梁两座、地陷8处,受灾户数为445户,受灾人数为261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5亿元
《梅州日报》(2004-08-21)。
。地下水是相对优质的水源,应当主要以城市生活用水为主,在城市公共供水可以达到的地区,不应当再发展自备水源,应当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自备水的开采量并逐步关闭自备井。对洗车行业的地下水抽取应实行严格管理,防止资源流失。对于有地面水可利用的地区,在保证采补平衡的基础上,将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或城市第二水源(图18.3)。
图18.3 梅州市江南污水处理厂
18.3.4 探索对污水的二次回收和利用
对城市污水的再利用,是近些年来众多专家学者讨论如何解决城市用水紧张问题的重点。城镇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镇的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6]。对梅城而言,增加50%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意味着可以减轻供水工程的开支及缓解水资源在未来几年可能出现不足的现象,同时也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通常称之为中水[7]。中水可广泛应用于:第一,用作低质水源。工业废水经处理可以取代新鲜水作为低质水源,如用作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等。第二,用于灌溉。农业对于水体质量要求不高,废水经过再生处理可用于农田灌溉、园林灌溉等。第三,用于部分城市日常用水。处理后的污水还可用作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源。如冲厕所、浇花、冲汽车、市区水环境景观等。
城市污水也是一种资源,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逐年增加,污水的资源化问题应当提到重要议程。首先,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经济合理地确定污水回用设施的建设规模和处理工艺。其次,对于一些工业用水和市政、环境卫生及生态景观等用水,可以利用经处理后的污水。要用战略的眼光全面规划和统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第三,应当在水资源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对远距离调水和污水处理后回用进行一下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更经济合理地利用现有水资源。第四,要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
虽然污水资源化在梅城推广尚存在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但开发和利用中水资源,是解决未来梅城用水压力大、缓解城区水资源问题的有力手段,对本城市今后的用水管理还是很具有指导意义的。
梅州有共几个水泥厂
来点详细的 派潭镇:位于增城市北部,距荔城镇28千米,西北与从化市、龙门县接壤,面积289.5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3637人,其中农业人口66899人。(2003年)辖 派潭社区;双头、汉湖、鹅兜、派潭、高村、围元、刘家、黄沙氹、车洞、大埔、利迳、黄洞、万能、水口弄、湾吓、小迳、湴汾、邓村、新高埔、邓路吓、大田围、旧高埔、佳桐岭、拖罗、玉枕、七境、双合寮、亚口弄、亚如弄、樟洞坑、高滩、上九陂、榕树吓、密石、背阴、东洞36个村委会。 石滩镇:位于增城市南部,东与惠州接壤,南与东莞一河之隔,北与荔城相连。2004年区划调整后,石滩镇辖原石滩、三江、沙庄三镇(街),共3个居委会和47个村委会,总面积18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0089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石滩镇总面积163.53平方千米,辖44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辖 石滩、三江、沙庄3个社区;郑田、塘头、仙塘、横岭、马修、岗贝、沙尾、田边、街心、顾屋、高门、元洲、碧江、麻车、增塘、石湖、南孛、沙陇、白江、石头、石吓、岳埔、凤埔、谢屋、桥头、灯孛、旧山吓、新山吓、沙头、岗尾、四丰、初溪、大埔围、金兰寺、水龙、溪头、塘口、田桥、元美、葵湖、田心、元岗、上塘、下围、土江、龙地、吓岗47个村委会。 新塘镇:位于增城市南部。2004年区划调整后,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吓岗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6个居委会和75个村委会,总面积280.48平方千米,总人口391196人,其中常驻户籍人口218283人。2005年,将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东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宁、卫山、渔村、小迳、汇美、新康、省水电二局、新世界、永和、宁西、仙村一、仙村二、公平16个社区;久裕、南安、南埔、新墩、西洲、东洲、白江、坭紫、新街、黄沙头、石下、瓜岭、大墩、田心、白石、上邵、白水、塘美、官湖、瑶田、章陂、群星、新何、甘涌、东华、棉花场、乌石、九如、陂头、长岗、岗丰、叶岭、公安、翟洞、塔岗、禾丰、贤江、新庄、永岗、蒌园、简村、冯村、中元、石迳、路边、郭村、下元、百湖、湖东、斯庄、湖中、下境、仙联、竹元、巷头、十字窖、深涌、下基、沙角、西南、沙头、上境、基岗、蓝山、潮山、沙窖、碧潭、岳湖、塘边、岗尾、官渡、上岭、巷口、长巷、三安、上基76个村委会。 正果镇:位于增城市东北16千米,东北与龙门县交界,西接小楼、派潭镇,南邻增江街道,东南依博罗县罗浮山麓。总面积236.4平方千米。全镇人口52443人,其中农业人口47711人,非农业人口4276人。镇辖31个行政村(含388个经济合作社)和1个居委会。其中:畲族村为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人口324人。明、清代为增城县金牛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第五区。1958年改称正果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前进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称正果区。1987年改称镇。辖 正果社区;水围、西湖滩、东汾、乌头石、亮星、石溪、大弄、黄屋、麦村、番丰、黄塘、浪拨、何屋、花园、届尾、麻弄、银场、合水店、圭湖、到尉、水口、汀塘、白面石、池田、正果洋、畲族、和平、蒙花埔、岳村、中西、兰溪31个村委会。 中新镇:位于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广州市中心38千米,东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与新塘镇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距花都国际新机场41千米。2003年,全镇总面积323.62平方千米,辖4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农村94914人,城镇12592人),外来流动人口15571人。注:2005年,将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中新、福和2个社区;中新、大田、乌石、霞迳、钟岭、山美、团结、集丰、九和、联丰、慈岭、莲塘、坑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新田、洋田、汤村、旺村、均和、金坑、福洞、福山、大涵、联安、新围、双塘、里汾、濠迳、坳头、南池、田美、合益、三星、心岭、五联、安良、茅田、三迳、永兴、泮吓、官塘、大安、池塘、
怎么每次回答类似的都说不合格呢,不能写电话号码吗 那楼主我把公司名给你,你自己再去搜索电话吧 名称: 梅州市韩江水泥厂 地址: 松口塔下湾 邮编: 514755 平远县河陂水水泥厂搬运站 / 梅州市平远县 广东省梅州市塔牌水泥有限公司 / 梅州市蕉岭县塔牌大道塔牌大厦 广东省梅县雁洋水泥厂 / 雁洋镇对坑 / 广东省蕉岭县金丰水泥厂 / 新铺镇福岭村 / 大埔县水泥厂 / 枫朗镇石门楼 / 兴宁怡展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 加陂岭 / 蕉岭县供电局水泥制品厂 / 兴福镇蕉岭大桥西侧 平远县兴发水泥有限公司 / 东石镇凉庭村 梅州市建嘉散装水泥有限公司 / 嘉恒路11号 梅县阴那山水泥厂 / 雁洋镇雁上村 梅县凯盛旋窑水泥有限公司 / 白渡镇悦一 梅县中塔水泥厂 / 城东镇汾水 / 广东梅县东风水泥厂建材供销公司 / 广梅路中高峰 梅州金通水泥厂 / 丙村镇白沙坪 大埔县双溪水泥厂 / 双溪镇 五华县特种水泥厂 / 硝芳镇 五华县潭下水泥厂 / 潭下镇新田管理区 梅州市韩江水泥厂 / 松口塔下湾 广东省平远县石正第二水泥厂 / 石正镇先锋管理区黄路子 广东省蕉岭县高思水泥厂 / 高思镇程官管理区 五华县桐坑水泥有限公司 / 潭下镇 五华县双头华源水泥厂 / 双头镇华源管理区 梅州市宝达混凝土有限公司 / 环市西路黄留基地 五华县双头龙水水泥厂 / 双头镇龙水管理区 五华县双供水泥厂 / 双头镇龙水管理区 五华县龙岭水泥厂 / 双头镇龙岭村 梅州金三角旋窑水泥厂 / 三角镇上坪 梅州定康水泥有限公司 / 城东金盘桥 深圳市淦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蕉岭下南水泥厂 / 新铺镇下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