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是流经益阳地区的一条著名河流,这条河在古时就非常有名,以“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沅江市也因此而得名。
沅江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素有药山、安乐、乔江之称,有1500多年辉煌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现境内漉湖等地已形成原始村落,到青铜器时代,莲子塘一带聚居村落已相当密集。春秋战国时期,沅江成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势力显著增强,1988年撤县建市。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7月1日,“益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益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益阳市委员会”正式挂牌。从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的成立。全市辖3县(南县、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区(赫山、资阳)、5大国营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
2004年,沅江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庆云山街道办事处、山巷口街道办事处、凌云塔街道办事处、团山街道办事处、马公铺街道办事处)、11镇(三眼塘镇、新湾镇、南嘴镇、草尾镇、阳罗洲镇、四季红镇、黄茅洲镇、南大膳镇、共华镇、泗湖山镇、茶盘洲镇)、10乡(万子湖乡、竹莲乡、大同乡、熙和乡、七子浃乡、志成乡、北大乡、双丰乡、新华乡、白沙乡)、1个农场(净下洲农场)、4个芦苇场(漉湖芦苇场、东南湖芦苇场、万子湖芦苇场、鲁马湖芦苇场),总人口74.46万人。
2005年,沅江市原辖的27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4个:双丰乡、北大乡、南大膳镇合并设立南大膳镇(镇人民政府驻南大膳);志成乡、黄茅洲镇合并设立黄茅洲镇(镇人民政府驻塞波嘴);熙和乡、大同乡与草尾镇合并设立草尾镇(镇人民政府驻再附垸);七子浃乡与阳罗洲镇合并设立阳罗洲镇(镇人民政府驻阳罗洲);将净下洲农场并入泗湖山镇;白沙乡、新华乡、共华镇合并设立共华镇(镇人民政府驻黄土包);竹莲乡、三眼塘镇合并设立三眼塘镇(镇人民政府驻洋海村);山巷口、马公铺和团山3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琼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腰塘基);庆云山和凌云塔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庆云山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衙门口)。茶盘洲镇、新湾镇、南嘴镇、四季红镇、万子湖乡行政区域维持现状不变。撤并万子湖芦苇场、鲁马湖芦苇场、东南湖芦苇场,设立南洞庭芦苇场。场部驻原东南湖芦苇场驻地;漉湖芦苇场维持现状不变。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沅江市共辖11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
湖南省益阳市。
益阳为湖南省地级市,在湖南的中北部,位于洞庭湖南岸,居雪峰山北段及其余脉带,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
先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自古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区境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物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安化县马路口、江南,南县北河口,赫山区邓石桥和沅江市漉湖等地,就已形成村落。
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在今桃江县马迹塘、灰山港,沅江市莲子塘以及资阳区新桥河、长春,赫山区赫山庙、龙光桥、笔架山一带,聚居村落已趋密集。东周以前,区境属《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荆州管辖。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郡属地。秦属长沙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