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的南埔镇的为本来的兴化府(今莆田市)仙游县之地和惠安县边地结合而成,现属泉州市泉港区,1999年从南埔镇分出设立界山镇。界山镇接莆田的枫亭镇,通用莆仙话,现在界山镇范围内的五个村落一直隶属于兴化府仙游县下区连江里(即今莆田市枫亭镇),讲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习俗——至今,这些村落的婚丧节庆的诸多繁文褥 节,还保留着浓厚的莆仙色彩。但由于地理位置邻惠北,明万历年间,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籍的李恺,把现在界山镇范围内的五个村落连同同在枫亭境内的二村岑兜、秀溪(今属涂岭镇)与惠安北边邻,便于管辖为名,提议把这些村从仙游县划出,划给惠安。尔后,李恺出面筹得一笔资金,把这些村买下,从此这七个村落计有10000多亩土地、几万多人,便划给惠安县管辖,并把原先位于白水坑的惠仙两县界碑北移几公里到本来属于兴化府(今莆田市)的现在属界山镇界山村的交界塘,后属南埔镇,1999年从南埔镇分出设立界山镇。据《莆田县志》、《枫亭志》载,那时上述七个村落虽划归惠安管辖,但这些村税粮在解放前仍然为枫亭负责 。1949年9月,天马乡分属涂岭、坝头两区管辖,西部11个乡归涂岭区,东部4个乡归坝头区。1951年6月,南埔成立第九区公所,辖18个乡。1952年9月,析立施厝、仙境、槐山等3个乡,把土山、三川2个乡划归十二区。1955年10月,撤销南埔区公所(即原第九区),划出10个乡归涂岭区,3个乡归山腰区,2个乡归郭厝区。1956年并区并乡时(全县并为7个区、66个乡、8个镇),成立南埔区,辖14个乡。包括南埔、后龙地区全部。1958年撤区并乡,设南埔乡,辖9个联社、20个分社、335个生产队;玉湖乡辖4个联社、15个分社、262个生产队。尔后,两个乡合并为南埔乡,下辖12个分社、158个生产队。9月,人民公社化,隶属超先人民公社,设南埔管理区,辖20个生产大队。1961年冬析分小社,成立南埔人民公社,辖27个生产大队(其中25个农业大队、1个渔业大队、1个运输大队)、420个生产队(其中403个农业生产队、8个渔业队、5个运输队、3个林业队、1个畜牧队)。1962年析出鹅头、东张、玉山、梨山、浮洋、山沟、界路、塘头、打厝、西枫、仑头、邱厝、仙境、柳厝,为35个生产大队。1966年春“四清”后期,撤并鹅头、东张、梨山、浮洋、山沟、界路、打厝、西枫、玉山,辖26个生产大队。1980年又析立鹅头、玉山、西枫、东张等大队,生产大队增至30个。
1984年10月,成立南埔乡人民政府。1985年1月,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建立30个村委员会,下辖426个村民小组。同年4月11日,省政府批准设立肖厝镇;同时撤销南埔、后龙、山腰3个乡的建制归肖厝镇,但未即施行。1989年12月,计辖30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有21747户、101596人。
鸩林行政村辖南庄、港西等2个自然村。
介山行政村辖蚵寨、交界、南山、石鼻、东邱、清厝等6个自然村。
河阳行政村辖潘厝1个自然村。
鹅头行政村辖鹅头、窑郑、牙口等3个自然村。
玉山行政村辖羊角山、铁打墘等2个自然村。
玉湖行政村辖东陈、新东陈等2个自然村。
陈张行政村辖东张、青枫林等2个自然村。
狮东行政村辖东吴、蒋厝等2个自然村。
大前行政村辖前潘、长潭仔、大路等3个自然村。
东凉行政村辖厝场、楼仔下、下凉尾、东潘、后帝、新宅等6个自然村。
下朱行政村辖下朱、下朱尾等2个自然村。
岭头行政村辖岭头、浮洋、海头、南边、桥仔头、下凉、大门头、洋面、前炉格、下窑等10个自然村。
槐山行政村辖槐窑、上庄、格头等3个自然村。
南埔行政村辖南埔、介路、山仔路、田厝、虎空口、顶溪、山沟、草溪、前沁等9个自然村。
天湖行政村辖白井、打厝、半尾、后张尾、清厝等5个自然村。
塘头行政村辖塘头、石牛、寮仔、埔尾、惊尾等5个自然村。
柳厝行政村辖柳厝、坝头仔、枫林坑等3个自然村。
天竺行政村辖林柄、后郑、地上、过溪、地头、倒桥、油园等7个自然村。
凤翔行政村辖田头、南埔头、黄河、马厝、文坂等5个自然村。
仙境行政村辖山仔、后坑、下楼尾、蔡坑头、蔡坑尾等5个自然村。
施厝行政村辖施厝、蔡厝等2个自然村。
仑头行政村辖仑头、张具等2个自然村。
邱厝行政村辖港口、前邱、后邱等3个自然村。
柯厝行政村辖柯厝、北辋等2个自然村。
先锋行政村辖刘厝、前亭、丁龙、西龙、后坑仔、后坑店仔、枫厝、林头、港墘、前厝、前亩山等11个自然村。
沙格行政村辖沙格、许店等2个自然村。
肖厝行政村辖肖厝1个自然村。
惠屿行政村辖惠屿1个自然村。
施厝村位于泉港区南埔镇西南部,是福建炼化一体化所在地和肖厝深水码头交通干线必经之处,漳泉肖铁路、通港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区位十分优越。2004年,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全面启动,辖区经济活动迅速活跃,海陆交通便捷,是沙格、肖厝公交车的必经点、距离泉港车站仅6公里,距离肖厝码头仅5公里,沙格码头仅4公里,福炼一体化中心就在我村辖区的周边,交通方便,是今后泉港石化经济发展具潜力的行政村。也是码头港口主要交通的要部。行政隶属:施厝村据施家传记载施氏先人以远博目光选此人间福地赐号子孙万代繁衍生息,大展鸿图,传技传艺,功德无量,据施家传记地理地势有山有海,西海域南埔海堤里应有五份之一面积,北至仑头邱厝界线,东至外厝东溪为界,南至西枫村为界,总面有4.5平方公里。此乃施厝村之历史空间。村落与居民:施厝村村落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田园3.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4453人,近1300户,分布二个自然村(蔡烈、施厝),分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近1800亩,主要种植稻田、地瓜、花生、田豆等。村民耕民亦部分副业及外出务工经商、民风纯朴、山川毓秀、文脉悠远、名士荟萃、人杰地灵、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施厝人存有勤劳、俭朴、个性爽直、发奋、无畏的美德、施厝的山山水水养育着施厝人可贵的秉性和风范,也造就了施厝人所建树的滨石城风俗文化,村民的住宅以及建筑风格都独具闽南风格和特色。
施厝村附近有大成古厝、红星生态园、坑内山、郭氏宗祠、泉州东岳庙等旅游景点。有涂岭龙眼、泉州花灯、涂岭猪脚、泉港涂岭卤猪脚、东璧龙珠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