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村委会位于港门镇东北部4公里处,该村委会由1条村构成,即吴家村,原名吾家村,吾家之意,即我家,1949年之后,汉字简化盛行,“吾家”被错改成“吴家”。全村姓麦,不姓吴。港门镇最大的村庄。东至西坡、货湖村委会,南至港门村委会犁角村,西至下汨靶场,北至草潭镇会村,全村450户,总人口2282人,区域面积9平方公里,已建环村沥青路1公里,耕地面积7964亩,以甘蔗、水果等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873元,2005年被市评为生态示范村,村中1100多亩连片荔枝龙眼果林映衬,高楼路灯和硬底化村道纵横交错,十分靓丽。有完全小学一间.该村委会有年产值过千万元的森源胶合压板厂,目前一个大型的农民休闲广场已基本建成。
西坡村委会位于港门镇偏东部,距港门5公里,东至北坡西坑村,南至枫树村委会,西至港门村委会,北至货湖村委会牛角塘村,已有6条自然村建成水泥路18公里,村两委干部7人,全村委会665户,总人口3328人,区域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68亩,以甘蔗、粮食、蔬菜种植为主,有一个红萝卜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3478元,有年孵化100万只小鸡苗场一间,年产值80万元,卷板厂一间,年产值350万元。该村委会有以下自然村:西坡、老角、车路下、竹山仔、老陆、边连塘、坑口、打铁、大由、平重仔、坡田尾、老林、老陈仔、思草塘等村,主要姓氏:戴、麦、杨、江、庞、郑、邓、陈、林。有完全小学一间。
港门村委会接壤港门镇偏北1公里处,东至西坡村委会、吴家村委会,南至新港村委会,西至港门埠村委会,北至新城村委会,全村委会716户,总人口3604人,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4条自然村已建水泥路、沥青路4.5公里,耕地面积5973亩,以甘蔗种植贸易经营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80元,港门市场2007年被市评为样板市场,有“东港”制衣厂一间,年产值500多万元,员工200多人。该村委会有14条自然村:港门墟、犁角、犁角仔、架甩坡、圆塘、北龙塘、塘仔、猪塘东、猪塘西、后塘、后町、坑仔、打特塘、圆四村,主要姓氏:麦、黄、林、陈等,有完全中小学各一间,有狮子班、扬声曲艺社等文化社团及粤剧诞期演出等活动。
枫树村委会位于港门镇东偏东南部5公里处,东至北坡镇下黎村,南至国营田东场,西至北灶石角村委会,北至西坡村委会。全村委会1110户,总人口5860人,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8条自然村已建水泥沥青路9.5公里。2008年,洋仔村建起了10000多平方米的水泥村道,被市评为生态文明村。耕地面积10567亩,以甘蔗、粮食种植和林地养鸡等禽畜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7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486元。此外,荔枝、北地、枫树等村是养鸡专业村,林地养鸡千多亩,年出售肉鸡100多万只,素有“林地鸡”之乡。该村委会19条自然村是:枫树塘、清平墟、后屯东、后屯南、竹山上、竹山下、横路、犁东、犁西、迷债、新洋仔、石滩仔、尚勤、荔枝园、北地仔、灰埠、清明寨、江屋、周元村。主要姓氏:杨、袁、陈、叶、梁、许、邓、何等,有完全小学一间。该村委会清寨村有一立寨为王统治一方的旧城墙遗址古迹,洋仔村有300年前旧窑址一个。
新港村委会位于港门镇南部1公里处,系下泊靶场移民村。东至国营港门林场,南至枫树村委会周元村,西至港门村委会元塘村,北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镇政府所在地,全村256户,总人口1207人,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姓氏:梁、麦、苏、赵、韩等。已建成村中主干道沥青路3公里,且安装上路灯,耕地面积923亩,以甘蔗种植、海洋捕捞、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770元,现居住1条自然村。2003年该村被评为广东省生态文明村。有镇中心小学一间。每年均有粤剧演出等活动。
新城村委会位于港门镇偏西北部2公里处,东至吴家村,南至港门墟,西至港门埠,北至下泊靶场,全村270户,总人口1380人,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已建沥青路1.5公里,耕地面积864亩,以海洋捕捞、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980元,该村委会是下泊靶场移民迁居组合的1条自然村,2002年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有完全小学一间。主要姓氏:麦、谭、韩、黄等。
石角村委会位于港门镇西南部5公里处,东至枫树江屋、周元村,南至黄屋、北灶村委会,西至北部湾海面,北至港门、港门埠村委会,全村委会1240户,总人口6149人,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8条自然村已建沥青路11公里,耕地面积2961亩,以甘蔗种植、海洋捕捞、海水对虾、扇贝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有湛江市中心渔港——港门石角渔港一个(正在建设中),有集贸市场一个,有中远、港强、长顺等远洋渔业有限公司,60多艘远洋出国渔船长期到贝劳、斐济等地刺钓作业,年创外汇数百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元,该村委会12条自然村是:石角埠、扒犁塘、番鬼塘、白泥塘、东塘、茅塘、起发、兴业、姓许、斑鸠、粟地、姓李。主要姓氏:麦、黄、陈、林、李、梁等,有完全小学一间。有粤剧、黎剧诞期演出习惯。
港门埠村委会位于港门镇西部4公里处,东至港门圩,南至石角村委会,西至北部湾海面,北至下泊靶场海域,全村委会356户,总人口1562人,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1条村庄正在筹建水泥路1.5公里,耕地面积684亩,主要姓氏:黄、庞、郑、李等,以海洋捕捞、海水对虾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年经济收入3万元,有一大片高位池对虾养殖基地和墨西哥扇贝养殖加工基地,年产值数十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850元,该村委会的4条自然村是:楼仔、埠仔、圆塘仔、老鱼塘村。有完全小学一间。有粤剧诞期演出习惯。
北灶村委会位于港门镇南部7公里处,东至枫树村委会,南至乐民河,西至黄屋村委会,北至石角村委会东塘村、白泥塘村。全村委会760总人口4160人,区域面积9.5平方公里。3条自然村已建水泥路4.6公里,下大潭、石盘、双绞寮等自然村先后建成了生态文明村。耕地面积3829亩,以甘蔗、粮食种植、海滩涂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465元。该村委会14条自然村是:周屋、乾里尾、铺仔陆、上大潭、下大潭、旧屋埠、石盘、垌城、垌城尾、大塘东、大塘西、双绞寮、双陈、东海仔村。主要姓氏:周、陈、黄、麦等,有完全小学一间。
黄屋村委会位于港门镇西南部8公里处,座落于天然避风港——乐民港进出海口,每到台风季节或休渔期,均有数以百艘大小渔船停泊于港湾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东至北灶村委会,南至乐民河,西至乐民港口,北至石角村委会,全村委会225户,总人口1200人,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1条自然村已建水泥路3公里,耕地面积668亩,以海水对虾养殖、粮食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有1000多亩连片高低位虾池基地。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800,该村委会2条自然村是:黄屋、谭常村。主要姓氏:黄,有完全小学一间。有国家保护的红树林一片。有诞期演出习惯。
货湖村委会 位于港门镇偏东北部,距港门墟6公里,东至北坡镇,南至西坡村,西至吴家村三塘垌,北至塘尾村委会,已有1条自然村建成沥青路1公里,村两委干部4人,全村委会365户,人口1625人,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2亩,以甘蔗、粮食、花生、外运菜种植为主,有一个红萝卜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3480元。该村有5条自然村:货湖墟、梅录仔、后苏、进风、牛角塘村。有完全小学一间。主要姓氏:麦、戴、苏、杨、邓,每年农历三月和五月有木偶戏和粤剧演出。
塘尾村委会 位于港门镇东北部,距离港门7公里,东至北坡镇庙山村,南至港门镇货湖村委会,西至草潭镇泉水村委会,北至杨柑镇艾占村委会,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委会428户,总人口1996人,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6条自然村已建成水泥路硬底化7.5公里,总耕地面积3560亩,以甘蔗、粮食、北运菜、花生种植为主,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
麦姓人口生活在岭南一带,为麦铁杖之后裔,中原及北方极少有麦姓,主要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港澳等地。
麦姓部分村庄分布: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麦围街,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西坑村,狮子口村、米仔塘村及太平镇麦路江村,附城镇花坑口村约共有两千人左右。
肇庆市高要洞口村人口八百多人、腰岗村一千多人。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麦村人口九千人,顺德区龙江官田、均安约数千人。
东莞长安约有六千人。
深圳公明合水口村、茨田埔村、马山头村、根竹园村、光明街道碧眼村、龙岗区坪山镇果园贝村等地,至今麦氏子孙后人已达十多万人。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东里村、大井村等村,总人口一万五千人。
广州市番禺区官坑村,人口约七百人;番禺区横江村,人口约五百人。
广州市南湾大村人口八千多人。
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大汫村人口一万多人。
广西全省约有十万人。
台湾麦姓,高雄麦氏宗亲会数据两万多人。
广东省遂溪县港门镇吾家村、车路下村、黎角仔、石角埠头、兴业村、白泥塘村、架落坡、港门墟、新城南地村、后苏村、货湖墟、大油村、北灶等村庄,约六千人;遂溪县沙古镇打铁塘村、阔口塘村两村约两千多人;遂溪县草潭镇(包含原来下六镇)麦姓人口约三千人,遂城镇约两千人,杨柑镇约两千人,全遂溪县麦姓人口近两万人。
广东省吴川市塘缀镇塘草村、雷公石村、塘尾镇麦屋村、振文镇麦屋村等村庄,人口近两万人。
广东省徐闻——麦氏人口约三千人 麦氏始祖铁杖公,其宗族源远流长,至二十三代世,明朝贡生道清公之后裔如松公,如盛公等先辈,于康熙年间迁居徐闻西乡瓜藤村、下寮仔村以及其它村庄。其中,瓜藤村与下寮仔村是麦氏族人落脚徐闻年间最早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经世化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以今南山镇博爱村(含西树仔)麦氏人口有一千人,占徐闻麦氏人口三分之一,是徐闻县麦氏人口最多的村庄。徐闻麦氏除以上四个村庄外,还有徐闻县南山镇的北潭麦宅村、龙埚南边埚村;西连镇油河子村;迈陈镇北街村、石仔灶村、那宋村、宋屯村;和安镇公港赤子村;新寮镇场内村、南寮村、马草港村;曲界镇坡苏村、仙安村、田洋村;前山镇曹家后岭村、大桥村、和家村;龙塘镇福田月灵村、龙塘前村、昌发村;下桥镇下埚村。
广东省廉江市麦姓人口一万人,其中新民镇甘水塘、瓦窑坑村、马落垌村共有人口一千多。廉江市安铺镇,铁杖公后裔第廿二世孙“麦双椁”及三子于明朝嘉靖五年(即1526年)由新会麦村迁居至湛江安铺镇东山埠鸭潭村等处居住。现已发展廿余世,后裔迁居粤琼各地开基数十条村庄。下文摘自安铺镇东山埠鸭潭村1987年《麦氏族谱》-双椁配原氏生三子:钦臣、钦瑞、钦望,双椁公后裔村庄分布目录如下
钦臣房 安铺东山埠由廿三世钦臣、钦瑞、钦望三祖于嘉靖五年迁居 遂溪县西湾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春达公分迁 遂溪县柑乾留老麦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春会公分迁 海康县牛乸搪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春旺公分迁 遂邑龙窝村联威公现迁住广西英罗村 钦瑞房: 鸭潭老村由东山埠无胜公分迁 鸭潭河边村由老村雨芬公分迁 鸭潭中间村由老村雨振公分迁 鸭潭下村由老村雨振公分迁 鸭潭南村由老村雨英公分迁 鸭潭下村仔由大坡村自强公分迁 鸭潭大坡村由老村自有公分迁 鸭潭新村由河边村有华公分迁 久受埇由老村雨隆公分迁 老虎头由老村雨隆公分迁 长毛田村由老村雨隆公分迁 遂溪杨老何老麦村由老村雨均公分迁 遂溪打铁塘村由东山埠七世祖麦峤公分迁 廉江抑搪古冢村由河边村七世祖有荣公分迁(现迁往营仔天鹅墩居住) 遂溪双福村由三世祖益凤公分迁 遂溪朝福村由双福村永莲公分迁(现廉江白沙塘村仔) 遂溪北灶尾村由双福村自锦公分迁 遂溪石角(埠头番鬼塘兴业村等)由鸭潭老村自有公天胜公分迁 广西钦州拖车埠由双福村永清公派下分迁 广西廉州乾江村由鸭潭老村五世祖天仁、天经公分迁 北海市地角镇中寮村由乾江村天仁公分迁 广西防城县灵山村由七世祖鸭潭大坡村东兴公分迁 钦望房: 山狗棚村由东山埠五世祖永宽公分迁 雷州城居住由东山埠奇香公分迁 广西东兴江平村由东山埠汝香公分迁 注:仍有分迁支系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