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各国邮政编码规则并不统一。
我国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
我国采用四级六位编码制,前两位表示省、市、自治区,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代表投递邮局,最后两位是代表从这个城市哪个投递区投递的,即投递区的位置。
例如:邮政编码“130021”“13”代表吉林省,“00”代表省会长春,“21”代表所在投递区。
美国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
邮政编码是邮政代码,由美国邮政局使用, 以大写字母。 邮编,是一个首字母缩略词为区域改善计划, 但聪明地也被认为暗示事实邮件更加高效率地(和因此快速地) 旅行当发令者使用它。基本的邮政编码包括五个数字数字。一个延长的 ZIP+4 代码包括邮政编码的五个数字加上允许邮件被提供对一个具体地址的四个数字。邮政编码是美国邮政局的一个注册商标。
邮政编码被编号以第一数字代表某一小组美国各州、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字一起代表一个地区在那个小组(或或许一个大城市), 和第四个和第五个数字代表更加具体的区域, 譬如那个城市的小镇或地区。主要镇在地区(若可能) 经常得到第一邮政编码为那个地区; 之后, 数字命令经常跟随字母顺序。象区号, 邮政编码被划分和有时被改变, 特别是当乡区变得郊区。
法国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
法国邮政编码始于1972年,共6个数字,前两位代表省,后三位分别代表城市、地区或邮政分局。
日本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
日本邮政研制的新型邮政编码系统于1998年2月2日投入使用。研制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扩展的邮政机械化作业的需要,提高作业效率,同时确保为用户提供稳定、廉价又优质的服务。其主要特点如下:
邮政编码数字的位数:7位,在前三位与后四位数字之间使用字符“—”;文字结构:目前全部使用数字;新旧邮政编码系统之间的联系:旧的编码中的三位或五位数字作为新编码的前几位数字;新编码的特殊性:将地址的每一小部分(如cho、oaza)分别指定为一个数字,连接在现有的邮政编码之后。大型企业和其它商务中心可以拥有专门的编码。
另外,还可参考《全球邮政编码的构想》sjzpc.edu/~postudy/wzny/0003/17.htm
全国邮政编码可以看这个网址:
ld.2118/other/417000/417000.htm
参考资料:
邮编是什么?
中国的邮政编码采用4级6位编码制,首2位表示省、市、自治区,第3位代表邮区,第4位代表县、市,最后2位代表投递邮局。
邮政编码是国家或地区为达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邮政编码制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准的标准之一。邮政编码最早是由乌克兰发明、于1932年12月启用,但在第三年被放弃使用,后来德国将其再次采用。
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编码是用数字,但如英国及加拿大也有使用罗马字及数字混用编码。使用数字编号的国家或地区也用不同位数,如美国使用5或9位数字,墨西哥使用5位数字,澳大利亚使用4位数字,印度使用6位数字。编码格式最为复杂的为英国。
邮编用途
邮编是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的方案实施,因电脑不能识别中文,但能识别数字。每区域编上代码,能快速运用电脑分拣,当然要写的越细越好。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英文:postcode)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诞生于美国。
邮政编码起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
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 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参考资料:
1 基本概念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
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时务必写明邮政编码。
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各国邮政编码规则并不统一。
2 历史由来
邮政编码(英文:postcode)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诞生于美国
1963年6月,邮政编码在美国诞生,用以应对当时急速增长的邮件寄递需求,美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早一批拥有邮政编码的国家。
时光如梭。转眼间50年过去了,如今邮政编码已经走遍了五大洲四大洋,成为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邮政元素之一。上月,美国邮政编码正式迎来了50周岁生日!那么,这个5位数的邮政编码诞生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数字,它们的作用可不小。从个人角度来说,每位数字都是你所在位置的唯一标识,它甚至像银行账号一样成为你的“地址身份证”。从宏观角度来看,邮政编码代表着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其演变史往往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
事实上,早在1943年,美国邮政就在最大的美国城市纽约开通了区域性邮政编码。由于那个时期有很多适龄的邮政员工参与到服兵役计划中,这些参军的邮政员工间的沟通产生了第一波寄递需求。这种需求的到来,使得邮政企业里能熟练处理信件的人手显得严重不足,所以急需一个系统让信件分类工作变得更为高效。
最初的区域性邮政编码只有1-2位数字来区分不同城市,到了1962年,美国邮政部门研发了一套更先进的系统——自1963年6月1日开始,美国国内的每一个地址都被赋予了一个5位数的代码,使用邮政编码来确保投递的准确性成为一种风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的问世,邮件系统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尽管彼时邮件系统和新兴技术还没有成功对接,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给邮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通过邮件实现交易的支付功能、商业广告目录的分发、杂志的订阅等成为了可能。
正如所料,由于邮政编码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其特定的涵义,这就消除了信件错投的任何偶然因素。在美国,邮政编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你居住在美国的哪个地区,数字0代表美国的东北部,数字9代表西海岸;第2和第3位数则能体现你的住址更具体的方位;最后两位则代表为你所在区域服务的特定邮局。
正是由于这种精准性和专属性,邮政编码在欧美一些国家被作为居民的“第二身份证”。负责人口普查的机构甚至通过邮政编码来分析人口数据,通过邮政编码能很方便地辨识人口所在地。如今,除了传统的邮政服务领域,邮政编码也被应用于卫星导航及在线购物等领域。
尽管邮政编码已经年届半百,但是它似乎愈发年轻且更有活力了。
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中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中国的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来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中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电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各个地区有各个的编码,在社会中广泛流传,方便与大众。
3 主要特点
我国采用四级六位编码制,前两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数字是代表从这个城市哪个投递区投递的,即投递区的位置。
例如:邮政编码“130021”“13”代表吉林省,“00”代表省会长春,“21”代表所在投递区。
4 发展历程
邮政编码(英文:postcode)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源于英国。
邮政编码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我国的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来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电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各个地区有各个的编码,在社会中广泛流传,方便与大众。
————————————————————————————————————
转自{ 邮政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