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湖南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西南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线中南段,湖南西南部,东濒郴州,南接广东清远连州市,西与全州市相连,北与衡阳市毗邻,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
永州古称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现辖九县两区,全市辖:冷水滩区、零陵区(原芝山区)、祁阳县、东安县、蓝山县、双牌县、宁远县、新田县、道县、江华县、江永县。市府驻冷水滩城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总人口110万(2009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文昌塔、三圣湖、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国道、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航线。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市区形成新的铁路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中部。永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劳动及与外地人的交往中,逐步演化、发展和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永州的历史和现状,服务当前和今后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永州地方风情的内容极其丰富。地方语言,民族服饰,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婚丧喜庆的重大礼仪,传统的节日活动,以及文娱体育活动等,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色彩。例如方言,各县都有县内通用的“官话”,又有不同类型的“土话”, 语音千差万别,多数人既讲“土话”,又讲“官话”,实行“双语制”。又如待人接物,从见面到让座,从斟酒到吃菜,都有不同的讲究。同时,由于永州境内住有汉、瑶、壮等不同民族,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永州各地风俗习惯仍然有着以下共同特征:
勤劳古朴 这是永州各地风俗习惯的本质特征。永州境内山峦重叠,溪河密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永州人民就在这里“火耕水耨”,“以渔猎山伐为业”,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不辞劳苦,心地善良,纯洁朴实的气质特征。因此,史称永州“人多淳朴”(《宋史·地理志》),“地有舜之遗风”(宋编《太平寰宇记》)。
热情好客 这是永州各地风俗习惯的突出特点,也是永州人民的传统美德。刘禹锡《送周鲁儒序》说,永州人“往往清慧而文”。宋《方舆览胜》说,永州“民知教化”。清李逢时在《东安县志序》中说,东安“民雍容而好礼”。凡到过永州的人,都有宾至如归之感。热情的永州各地人民,虽然待客礼节各异,但往往尽其所有以待客人。这种传统美德,一直流传至今。
能歌善舞 这是永州各地的又一特点。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永州境内的民间歌舞就广为流行。到唐宋时期,永州民间歌舞已成为普遍现象。宋《晏殊类要》说,永州“俗尚歌舞”。这也说明永州人民古往今来都爱美的享受。现在,无论是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载歌载舞。特别是江华瑶家的《长鼓舞》和瑶歌,祁阳的地方小调等,均称誉省内外。
当然,与任何其他地方一样,永州的风俗习惯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其如“信鬼巫、重*祀”(《汉书·地理志》),婚姻中的尚门第、重彩礼,以及重男轻女,宗族械斗等,都是消极无益的东西。这些消极的东西,古代有识之士也极力反对。如清代郡人常在就反对当时的陋习,如“婚姻多尚财帛,归妹每致愆期,虑嫁资而溺女,责聘礼而背盟”,“卜葬酷信风水,拘忌年甲,甚而逾界寻龙,远年停柩”,“居丧崇尚浮屠,而桑门之梵呗杂以俳优;有疾惟事祷祝,而巫祝之牲酒倍于参苓,济则归功于神,不济则委于命”等等(清道光《永州府志·风俗志·常在论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永州风俗习惯中的迷信成分和封建宗法观念等消极因素,已大大减少,但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失,部分陋习又有回潮。
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从根本上讲,是本地人们社会活动的结果,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外来影响。它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特别是本地经济文化的制约。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永州风俗习惯中的积极因素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其消极因素将逐步减少乃至消失。
永州是戏曲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自明代起,境内就开始戏剧表演出现。此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大型地方剧种——祁剧。与此同时,在永州境内还有零陵花鼓戏、祁阳小调、木偶戏等地方戏曲。
邮政编码如下:
安徽省 230000
北京市 100000
重庆市 400000
福建省 350000
广东省 510000
甘肃省 730000
广西区 530000
河南省 450000
黑龙江 150000
湖南省 410000
吉林省 130000
江苏省 210000
辽宁省 110000
宁夏省 750000
青海省 810000
山东省 250000
山西省 030000
陕西省 710000
天津市 300000
新疆维 830000
云南省 650000
浙江省 310000
上海市 200000
西藏省 850000
江西省 330000
四川省 610000
海南省 570200
河北省 050000
湖北省 430000
贵州省 550000
内蒙古 010000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也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时务必写明邮政编码。
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
各国邮政编码规则并不统一。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系统都使用邮政编码,但有少数例外。爱尔兰、巴拿马、牙买加和香港都不使用邮政编码,而新西兰只在投寄大量邮件时才使用。
扩展资料:邮政编码是建国后按照全国大区来编码的。(不确定时间,但是原理大抵如此。)
首先是直辖市,政府驻地编码的后五位都是0,北京100000,上海200000,天津300000,重庆400000,原来是63开头的,后来升格为直辖市后就变了,然后各省区按照地理大区来分配前两位号码,具体就是看所辖的县市区有多少,分配两到三个编码。如河北开头就是05、06、07,辽宁就是11、12开头的。
每个省会行政单位驻地的编码后四位是0,地级行政单位驻地的编码后三位位是0,县级行政单位后两位是0,比如,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邮政编码是150000,辽宁省抚顺市113000,吉林省桦甸县就是132400
至于在往下的镇、街道办事处等行政单位,就在这一编码的基础上排列,但是具体识别方法还是从左往右看,前两位可以确定省区,前四位可以确定县市。
还有一些飞地,和部分省份的县市,因历史归属等原因,采用的编码和现在的行政管理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邮政编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