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我国沿海的11个省市,海洋经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各地对海洋经济发展都相当重视。继江苏形成沿海开发之势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也相继获批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新成立的舟山群岛新区,在整个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展现出一种纵贯南北的带状和点状空间新格局。其中,鲁、浙、粤、冀、辽五省的举措尤为注目。
定位:借力国家战略,谋划蓝色国土
“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我国沿海地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大幕迅速拉开。山东省委、省政府借力定位,提出要把山东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十二五”末再造一个“海上新山东”。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同年6月,又批复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项国家战略部署,吹响了浙江省全面进军海洋的“集结号”,他们围绕“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提出“十二五”末把浙江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枢纽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世界级海滨城市群、新型城市化先行区、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后,广东省明确了“四区”定位,即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环渤海经济圈的河北和辽宁也乘势而上,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河北省提出了海陆统筹的战略构想,着力把河北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极、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辽宁省则面向东北亚,依托环渤海,突出建设经济带。
产业:突出科学发展,构筑开发体系
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围绕建设海上新山东的目标,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着力形成“一区两极三带”的产业格局:“提升核心区”——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壮大两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前者突出滩涂优势发展现代渔业、滨海生态旅游业,后者依托日照深水良港培育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美化环胶州湾、石岛湾、威海湾、芝罘湾和莱州湾五大海湾为重点的人工岸线,开发保护烟台岛群、威海岛群、青岛近岸岛群、日照近岸岛群、滨州近岸岛群等五大岛群,发展现代渔业和观光休闲旅游业。2011年11月,浙江同国家海洋局在宁波主办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签约106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600亿元。浙江省的舟山市抓住国务院批准舟山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机遇,建设“一港多区”,全力打造六大基地。广东依托海洋资源,在产业发展格局上放大粤港澳经济圈效应,加强海洋运输、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岛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力求从整体上形成“一盘活棋”。辽宁全面构建海洋经济产业板块,锦州滨海新区、盘锦临港产业带、葫芦岛北港基地、营口海铁联运、丹东沿海经济带都在加速推进。河北举办了与中央企业的恳谈会,使111家央企同他们签署了6900亿元的海洋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兴办的海洋产业全部是绿色、循环、资源节约型产业。
科技:强化创新驱动,支撑蓝色梦想
山东以在鲁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新能源研究院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在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技术等领域组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科技交流,建设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浙江宁波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50平方公里的宁波海洋科技城,·以海洋科技研发、海洋教育培训、现代海洋产业为三大支柱,建立军民结合科技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在甬科研基地和海洋高科技孵化中心,围绕海洋先进技术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形成新的海洋科研体系。舟山建成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在温岭东海塘围垦区漫长的海岸线上,20多台白色的巨型风力发电机一线排开,海风一年吹出7000多万千瓦时电,可供4万多户家庭使用;世界第三大潮汐能双向发电站——乐清湾江厦潮汐电站,利用潮汐能一年发电1.6亿多千瓦时,成为我国利用海洋新能源的典范。广东珠海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6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的合作,开展了海洋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海洋清洁能源集成技术的试验,并在海洋生态立体增养殖方面进行探索,实现从近海捕捞、传统海水养殖向现代鱼、贝、藻类生态综合养殖转变,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益,而且改善了海洋生态,保护了渔业生态链条。
政策:立足差别竞争,给力海洋经济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山东按照“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信息共享、产业联动”的原则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18家金融机构牵手打造“蓝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为再建一个“海上山东”注入了强大动力。浙江宁波推出了临港工业及新兴产业、港航物流服务、海岛基础设备设施、海洋科教创新、海洋生态文明等5大类重大海洋经济项目的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支持;舟山则对落户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海洋经济领军人才和团队,给予100万至300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_金、3年内减免租金等优惠。广东组建“南海开发”投资基金,设立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对海洋开发重点项目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并重点建设珠海万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广州海珠海洋生物技术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兴海成果转化集聚区。辽宁出台了《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措施。河北在唐山、沧州、秦皇岛三大海洋经济区增辟保税区、保税仓库、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以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作者夏善宏系淮安市科协副主席;
夏璇系南京市国土局干部)
商帮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团体。在古时的中国重本抑商,商人地位极低,而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商人阶级也不断壮大,为了更高的生存,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建立起区域的商业集团,这就是商帮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十大商帮,分别是晋商(山西)、秦商(陕西)、徽商(安徽)、江右商帮(江西)、粤商(广东)、山东商帮、江苏商帮、宁波商帮(浙江)、闽商(福建)、龙游商帮(浙江),而其中又以晋商、徽商、粤商最为有名,并称为?三大商帮?。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商业模式的转变,晋商和徽商已经逐渐没落,如今的?三大商帮?已变成浙商、粤商、闽商。在全球信息与商业交流的时代大背景下,现代三大商帮也时常被人们拿出来作对比,那么究竟哪个实力更强呢?(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浙商
简介: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企业家,因面海通江,处在一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崇文重教的地域文化优势,形成了浙江历史悠久的工商活动发展。曾一度与晋商、徽商、粤商合称为?四大商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并有着卓越的贡献。
精神文化: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主要分支:宁波商帮、温州商帮、绍兴商帮、义乌商帮、湖州商帮等。
代表人物:沈万三、包玉刚、邵逸夫、张忠谋、马云、杨功旭等。
老板数量:浙江市场主体总量约为724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老板数约1237人,位居全国第一。
企业数量和实力:2019年上市公司468家、中国企业500总数43家、民营500强总数96家,市值最高民企阿里巴巴。
高净值人群数:2019年千万资产家庭约19万户,亿元资产家庭约1.3万户,富豪人数均位列全国省份第二。
海外情况(不完全统计):浙江籍海外侨胞数量约180万,浙商海外拥有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
二、闽商
简介:一般指福建籍商人和海外闽民系从商的人,福建土地贫瘠、地少人多,早期闽商为生计离乡背井、出洋谋生;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发展而向外扩张。?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由福建人开创,如今海外华侨华人中闽籍人士众多,闽商也成为国际商界劲旅。国内影响力不够强,主要在于海外,分布范围极广,东南亚商界几乎80%是闽商天下,台湾同胞80%祖籍来自福建。几乎垄断了国内80%以上的红木、民营医院、民营加油站等产业。
精神文化: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主要分支:福州商帮、南安商帮、莆田商帮、惠安商帮等。
代表人物:林绍良、施至成、张一鸣、曹德旺、许荣茂、王兴、丁世忠等。
老板数量:2019年福建市场主体总量约为430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老板数约1178人。
企业数量和实力:2019年上市公司140家、中国企业500总数13家、民营500强总数21家,市值最高民企宁德时代。
高净值人群数:2019年千万资产家庭约6万户,亿元资产家庭约4000户。
海外情况(不完全统计):福建籍海外侨胞数量约1580万,闽商海外拥有资产超过2万亿美元。
三、粤商
简介:商帮历史悠久,商业氛围浓厚。由广东本地三大民系及其他民系组成,在明清时期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曾在外贸买办行业显赫一时,近现代海内外影响力都很强,起到了一个引导潮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特殊的地域和政策优势,加上聪明才智,迅速成为全国经济的领跑者,粤商在全球富豪榜上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财富。
特点:敢为天下先、精明实干、勇于创新
主要分支:广府商帮、客家商帮、潮汕商帮、雷州商帮等。
代表人物:伍秉鉴、卢观恒、霍英东、李嘉诚、吴健彰、马化腾等。
老板数量:广东市场主体总量约为1300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老板数约1128人。
企业数量和实力:2019年上市公司618家、中国企业500总数59家、民营500强总数58家,市值最高民企腾讯。
高净值人群数:2019年千万资产家庭约29.1万户,亿元资产家庭约1.7万户。富豪人数均位列全国省份第一。
海外情况(不完全统计):广东籍海外侨胞数量约2000万,粤商海外拥有资产并无资料记录,就情况来看远高于浙商。
综上所述,三大商帮都有不同风格,都具有各自独有的经营模式。浙商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国内,虽然企业数量多,但在规模上不如粤商,这在很大程度与浙江人做生意不分门槛有关,更多的是从小生意做起。而粤商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做新生意,因为新才没有竞争,没有对手才可以赚取垄断利润。闽商与浙商有些相似,不过其影响力主要在国外,而粤商则是集两家所长,但财富总量没有闽商大。所以相对现代商帮而言,粤商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及影响力能够当上现代三大商帮的老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