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史前海洋生物,昵称海龙(Sea Dragon)、正式命名Thalassodraco etchesi。 这种小型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似乎已经进化到可以下潜到极深的地方。据了解,这具生物化石是在英国多塞特郡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侏罗纪晚期深海沉积物中发现的。
这种生物属于鱼龙(ichthyosaurs),这群生物是流线型的海洋掠食者。然而最近发现的样本存在几个不同之处,这足以使其拥有自己的属和种。这个特殊的标本于2009年被发现,据信约有6英尺长。
Steve Etches在悬崖崩塌后沿着海岸线发现了它。科学家们表示,这种动物的胸腔非常深,这可能允许更大的肺的存在以及更多的内部器官空间,更多的内部器官空间意味着可以防止它们在潜入深海时被压力压碎。
另外,这种生物拥有非常大的眼睛,使它可以在低光条件下看得很清楚。它的嘴里布满了数百颗小牙齿,这表明它可能以鱿鱼和小鱼为食。它的牙齿极为独一无二、完全光滑。这种生物在水面呼吸、没有鳞片。
这些生物的很多方面目前显然都还是个谜。人们对这种动物的生物学知之甚少,科学家们只能根据发现的化石做出假设,因为现在地球没有类似的生命存在。希望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能让我们对这些古老的生物拥有更多的了解。
编按:最近,蔡依林的《甜秘密》MV,掀起了各种讨论。其中一个,便是与鲸豚保育相关的议题。鲸豚作为海洋生态的重要指标,如今被人类保护,但从古至今,鲸豚的滥杀或意外都层出不穷。
这几天中国台湾知名女歌手的新 MV 引起热烈的讨论,由于影片一开始就提及「有一个神秘的传说,发生在一个名为黑鳞的渔村小镇,而这个渔村有着猎杀鲸豚的残忍传统」,让一些网友认为这是在批判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的「海豚捕猎季」。
中国台湾知名女歌手的新 MV 画面截图。 中国台湾知名女歌手的新 MV 画面截图。影片中女主角正在签署「反猎杀鲸豚连署书」。连署书中户籍一栏写着「黑鳞市海佃路」、「黑鳞市北区」;澎湖没有黑鳞市,但台南市有海佃路和北区喔!太地町的「海豚捕猎季」,时间为当年 9 月初至隔年 2 月底,这半年内只要海象许可便会出海寻找鲸豚,一旦发现动物便会将其趋赶至海湾内屠杀。然而如果只在乎宰杀海豚的话,那就是不够认识这个议题。
太地町最大的问题是 捕捉活体海豚的买卖行为,这里是全世界鲸类圈养产业的最大源头。
其实倒也不必将这 MV 里的渔村延伸到日本,在中国台湾西岸的离岛澎湖,曾经就如同太地町一样有着捕猎海豚的季节。但对于澎湖而言,这已经是过去的历史,而太地町则依然是现在进行式。
澎湖沙港围捕海豚的历史位于澎湖北方湖西乡的沙港村,其围捕海豚的历史约有一百年了,在早期物质缺乏的年代,那是他们重要的肉食来源与餽赠亲友的礼物。
每年 12 月到次年 3 月常有成群海豚洄游至此,渔民们会使用「驱赶渔法」捕捉鲸豚。先召集众多小船,并同时发出敲打声,将追逐鱼群的瓶鼻海豚和伪虎鲸等赶到岸边使其搁浅,然后渔民将其拖行上岸宰杀,按照参与捕猎行动的程度依比例分食。
照片是民国五十年代,沙港村渔民捕获一群海豚搁在沙滩上的场景,在动物保育观念没有明显规定的时候,这可是大丰收的一天。当时澎湖每年常听到沙港村渔民捕获(海鼠)海豚,在市场也有看到卖海豚肉。沙港围捕海豚,本是凝聚村民对社区集体认同的活动,但是单纯的社区经济行为渐渐的变为国际性的海豚买卖。1975 年后,沙港村围捕海豚引起香港海洋公园的注意,透过商人接洽让海豚因而有更高获利的外国市场。此后,沙港渔民将驱赶围捕的海豚区别,幼小且健康的海豚会被选出送到海洋公园驯养,剩下的则宰杀分食。
1980 年,一次 22 只海豚的交易,以平均2万元价格卖出;但不久全数死亡,开始引起国际鲸豚保育人士的注意。之后活海豚交易由「野柳海洋世界」接手,沙港固定供应活海豚给野柳海洋世界。卖海豚带来的好利润,使得这项金钱交易愈来愈重要,也造成社区分享精神的改变。
1990 年,国际动物保护团体「信任地球 (Earthtrust)」保育组织拍摄了沙港「驱赶渔法」的影片,并交付全美电视网播映,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沙港也被指称为「杀港」。中国台湾 *** 遭此压力后,同年 8 月,《野生动物保育法》增列「鲸目」,将所有鲸鱼和海豚纳入保育类,使得沙港渔民围捕海豚的传统渔法强制步入终点,史称 「沙港事件」 。
澎湖沙港事件资料之一,图中为伪虎鲸。Earthtrust 澎湖沙港事件资料影片截图。公视「我们的岛#第3集-海岛新乐园(1998-11-15)」2016 年 1 月 10 日,据「香港动物报」的报导,香港海洋公园宣布,他们园内最长寿的瓶鼻海豚「 Jessie 」于晚间 10 时半死亡,终年 44 岁。根据初步临床及解剖结果,死因是严重肾功能衰竭及腹膜炎。Jessie 是于 1978 年在澎湖被捕捉,而那时她只有 5 至 6 岁。然而从 1976~1984 年,香港海洋公园一共从澎湖引入 35 只瓶鼻海豚,Jessie 可能是最后一个幸存者。
随着 Jessie 的死亡,澎湖的围捕海豚渔业是彻彻底底地变成了历史。我们不用为此过于悲伤或无视它, 沙港事件无疑是中国台湾鲸类保育的一个重大转捩点 ,应当被人们多加认识与了解; 要知道现在对鲸豚的保护规范,是由这些死去的生命所换来的,必须要更加珍惜维护,以及加强现有的保育措施 。因为直至现今,仍持续发生人为的鲸豚死亡,即便这些死亡案例都被归类在意外。
与人类亲密的海豚,多半死在船桨下在 MV 中,女主角与一只野生「单体」海豚有着密切的接触。所谓「单体」是指脱离族群的个体海豚,这在现实世界中是时有所闻的。最著名的莫过于「丁格尔 (Dingle)」 当地非常知名的雄性瓶鼻海豚「Fungie」。
Fungie 与彩虹。Fungie Forever Photo’s of the Dingle Dolphin丁格尔是「爱尔兰岛 (Ireland)」西海岸被风吹拂的丁格尔半岛上一个五彩斑斓的避风港,深受人们喜爱的海豚 Fungie 几乎是它的代名词。自从 40 年前它出现在丁格尔港后,Fungie 就成为这个城市的长期居民。
它每次消失的时间从不超过几个小时。但是自今年 10 月 15 日以来,Fungie 一直下落不明。虽然有大批的船只前往寻找这只海豚,也有潜水员加入探索港口的水下角落和缝隙。但是没有人发现 Fungie,不论是活的还是死的,最后搜索被取消了。
没有人知道 Fungie 的确切年龄。它于 1983 年在港口首次被发现,当地人认为它当时已经完全长大,这样一来,它的年龄应该在 45 岁左右。其他估计认为它接近 40 岁。这年纪与目前对野生瓶鼻海豚寿命的估计是一致的,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 Fungie 应是自然老死并成为了大海的一部份。
Fungie 能几乎毫发无伤以及被推测可能是自然老死的情况下消失在众人眼前,这其实是万幸并且是极度特殊的案例。因为在其他地区,更多进入人类领域并与人类有过度互动的单体海豚,它们的最后命运是被船只撞击致死。
今年 10 月,英国「多塞特郡 (Dorset)」海岸,一只据信最早是在 2018 年开始于该地区定居,并被称为「Danny」的独居雄性瓶鼻海豚的尸体在水中被发现,专家称它很可能是受到「大型螺旋桨的撞击」。
今年 9 月,社群媒体上大量报导 Danny,由于它被拍到正面跳跃的画面,非常引人注目。然而过了一个月,于 10 月底发现它的尸体。中可见它的周围有水上摩拖车及许多大型船只。英国 Daily Mail非营利组织「英国鲸类搁浅调查计划 (UK Cetacean Strandings Investigation Programme)」在「伦敦动物园 (London Zoo)」为 Danny 进行验尸。得出的结论是,死亡是由于「船舶撞击造成的急性身体创伤」。
海豚 Danny 尸检照之一。左胸鳍明显可见骨折,尾干以下全数不见了。英国鲸类搁浅调查计划该组织在脸书专页发表贴文表示,
「可悲的是, 当动物习惯了人类和船只的存在时,诸如此类的意外遭遇不幸会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船舶撞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影响到各种各样的鲸类物种 ,应当努力提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海豚 Danny 尸检照之一。位于胸鳍的身体部位有着深处的撕裂伤。英国鲸类搁浅调查计划「许多独居的海豚都被船只撞击致死。这是非常可悲的,但这丝毫不令人惊讶」
保护慈善机构「Marine Connection」的创始人 Liz Sandeman 告诉英国广播公司新闻 BBC 说。
「当这些海豚来到岸边,毫无疑问, 它们的行为确实在几个月内发生了变化。它们变得习惯了,失去了对自身周围人类和船只的警惕与畏惧。 」
在野生的海豚族群中,有来自长辈或者是母亲的叮咛与拉一把。然而单体海豚就是它自己,没有其他海豚可以教导或者提醒它要注意外来的威胁,例如船只的螺旋桨。很难再有像 Fungie 这样幸运的独居海豚,更多的是像 Danny 这样有着不幸的结局。
如果不与这些单体海豚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对它们的爱是间接导致它们死亡的因素之一。 我想,没有人愿意承受这样的无力与懊悔。所以 MV 剧情中女主角与海豚的紧密互动,还是影片看看脑袋想想就好,好孩子千万不能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