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街村位于周巷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10公里。南与三江口村相连,北至西三村,东接小安村,西临建五村,全村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登州街。2007年底,全村常住户口为848户,1987人,外来人口数168人,耕地面积1460亩。原有16个村民小组,经优势整合设立7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一个,下属三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人。
全村农业产业结构以蔬菜种植为主,从业人员726人,2007年全年农业总收入526万元;工业以生产塑胶制品、轴承、五金、石棉、模具加工等产品为主,有个体、私营企业27家,从业人员233人,2007年总产值5581万元;商业、建筑、运输、饮食、服务业等从业人员354人,2007年全年收入364.3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8000元。
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增强群众体质,本村建设登州街村落公园一座,属开放式公园,面积7.5亩,于2006年12月建成使用。内有高大树木8株;草坪绿地2500平方米;水泥活动场地1个,200平方米;凉亭2座;并有单杠、双杠、跑步机、秋千等健身娱乐设施,被评为宁波市级基础文化宫示范单位。
近年来,在村委领导下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遍地开花,取得了不小成绩,先后多次被评为“环境整治先进单位”、“平安村”、“妇代会工作先进单位”、“社会事业工作先进单位”、“水利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等。
大桥经济已经来临,登州街村将在村委正确领导下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带领全村村民增收、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点力。
登州街村与建五村、三江口村、双潭村、天灯舍村、周邵村、长胜市村、下吴家路村、二塘村、万寿寺村、万安庄村、新缪路村、湖塘新村、路桥村、城中村相邻。
登州街村附近有吴耕民旧居、吴耕民纪念馆、达蓬山旅游度假区、杭州湾海皮岛景区、宁波大桥生态农庄等旅游景点,有慈溪蜜梨、周巷黄花梨、周巷榨菜、慈溪杨梅、慈溪葡萄等特产。
吴耕民旧居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耕民旧居坐落在慈溪市周巷镇二塘村,为坐北朝南的三开间六架平屋,每间面宽3.8米,进深8米,檩、椽用材比较粗大。除东次间早年被拆外,其余保存尚好。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吴耕民(1896-1991),原名润苍,周巷镇二塘村人。1910年春,吴考入蔡元培任总理、徐锡麟任经学、鲁迅执教的绍兴府中学堂。1915年9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此校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我国唯一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实现了学农夙愿,并改名为耕民。
1917年吴耕民抵日本选学园艺,回国后在母校任农场实习和园艺教员,开始了他的园艺教育生涯。1921年春转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副教授,9月南京高师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在吴的倡导下,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园艺系。1927年,他受聘筹建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并任主任。1929年至1937年间,吴耕民又先后主持了山东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园艺系的创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大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顾问、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吴耕民不仅治学严谨,果树栽培技术精湛,而且在我国果蔬资源的调查、改良及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上倾注了非凡的精力。世界水蜜桃的鼻祖——“白芒水蜜”,日本的甘橘、梨、苹果,英、德、法、比的花卉,“浙大长萝卜”,四川的榨菜,山东的大白菜以及造福桑梓的黄花梨等都凝结着吴耕民毕生的心血,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耕民在园艺理论方面造诣极深,一生中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蔬菜园艺学》、《中国蔬菜栽培学》、《温带果树品种分类学》、《栗枣柿栽培》、《果树修剪学》、《柑橘修剪的理论与技术》、《中国温带果树栽培学》等。
为纪念一代农艺大师,周巷镇人民政府于2000年投资300万元,在北环路建造了占地约一万平方米的“吴耕民纪念馆”,使吴耕民的爱国敬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二塘村:周巷镇二塘村位于周巷镇中部,距离镇中心街道4公里,距离杭州湾跨海大桥10公里,新建的周西公路和中横线在村庄交叉。2000年6月由东溜场村和智辉村两个村合并而成。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588亩,四周与新潮村、周邵村万寿村交界。全村有农户863户,人口2064人,分7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1人。村现有个私企业50余家,以小家电、小五金的企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