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难耐。我的朋友打电话邀请我一起去范静。好朋友的约会怎么会违背呢?收拾好东西,准备和朋友一起去吧。一群朋友,一路南下,穿过秀山,穿过松桃,穿过铜仁,进入几百公里外的入海口,大半天都被我们甩在后面。晚上,我们住在范静山脚下的范静街。半夜,我被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难道是因为天气不佳,有意让我们空走一趟?京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镜中,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它是雾灵山的主峰。有人说海拔2572米,有人说海拔2494米。但无论哪个海拔最高,都是贵州第一山,西南第一山。据网上介绍,山,早在明朝初年,就因其山的巨大雄伟而被尊为岳氏。它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汉传佛教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范静的成名和发展源于佛教,遍及范静山区的四大宗庙和四十八尺庙,奠定了范静古代佛教道场的佛教地位。因此,是佛教文化给无边无际的范静蒙上了一层庄严而神奇的色彩。清晨天空中落下的雨滴证实了午夜雨的真实性。看来今天天气相当糟糕。从范静山门外的广场上望去,范静山的上空布满了云彩。广场上流动的商贩围着我们,不停地给我们讲这件事。在这样的天气里,山上很冷。如果不提前做好防寒准备,代价会很大。言外之意是我们应该给她买一件薄雨衣以备不时之需。摊主的热情提醒我们,有必要准备一件雨衣以备不时之需。在这种气候下,山上的雾和风应该很大。不防湿衣服,风一吹就感冒,不划算。我准备和摊主讲价,但是我负责物流的朋友已经把准备好的雨衣送过来了。几件雨衣都是同一个颜色,嫩鹅**,加上这满眼的绿色,非常好看。据说范静最美的季节是每年的四五月,这要看当时最美的范静了。每年四五月份,山上都开满了盛开的杜鹃花,非常漂亮;珙桐开花,迎风飞舞;大叶紫薇,挺拔,神奇。可惜这些美好的描述都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我们来到的季节不是春暖花开的四月,而是酷热难耐的七月。七月的范静山,没有四月的旖旎美丽,却有一种独特的成熟和寒冷。因为是雨天,我们放弃了徒步旅行的想法。八千步只能算是一种奢望,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进山的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我们不需要配速,省去了很多辛苦,但途中感受到的快感不亚于亲自攀登。随着山势的起伏,车子沿着原路折回山顶,有时在一条很深的小溪里,有时在悬崖边。车的左边是悬崖,车的右边是悬崖。又陡又陡,都很吓人。送客的小巴一路飞驰,走在地上。开车师傅熟门熟路,一个同行的姑娘尖叫着聊了二十分钟,就把我们带到了攀登索道站。
索道站据说是8000步的起点。从这里坐缆车的话,可以省5000级台阶。还说坐缆车爬山只要半个小时,而走路要五个小时。在这样的下雨天,人们自然不想走路,不是因为懒,而是出于安全考虑,路又陡又滑。而且,坐在缆车里,俯视整个山区,风景绝对会有不一样的味道。也许,你可以从缆车上看到世界珍稀动物的独生子——贵州金丝猴。后悔,真正的后悔,我们上了缆车,没有跳到山顶,而是一片雾蒙蒙的大海。向窗外望去,雾蒙蒙的。低头看雾,云层很远,山和树的影子都隐藏在其中,只留下一片虚无缥缈,其实更增加了几分神秘和惊喜。
过了17根柱子,就到了索道的终点。舒适的登山旅程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行走的艰难。山上的风还是和广场上的小贩一样大,真的很冷。我下车的时候忍不住发抖。跟着车站旁边的标志,我们开始攀登剩下的3000级台阶。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索道设计师的智慧。如果索道直达山顶,人很容易到达金顶,减少了攀登的辛苦,省去了攀登的汗水。但是,他们也失去了攀登的体验,他们对沿途美景的感知也失去了攀登的意义。留下3000级台阶让游客体验攀登的感觉,享受游览这里的乐趣,留下艰辛的记忆,是多么必要。陡3000级台阶。说起来容易。只是3000步而已。但是一旦你踏上这个3000步的旅程,你发现一点都不好玩。没走几百步,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台阶新,全木,有山有势,层层叠叠,蜿蜒而上。站在平缓的台阶上,你可以直上云霄,下望雾蒙蒙的大海。你只能在站立的地方骑马穿云而过,就像通往天宫的天梯。我就像一个仙女冲向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所,逍遥自在。一步一步,我稳稳地走着,当然也不忘浏览身旁的风景。范静山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山中有2600多种生物,其中有许多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的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古老植物和动物。堪称人类难得的生态王国。早在1986年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567平方公里。同年入选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被誉为地球和人类的瑰宝。它是中国加入联合国的14个世界自然保护区成员之一。可惜这古老的森林,多样的物种,一切都在云端,平时或许偶尔能看到,今天却只能望雾兴叹。在路的两边,你还可以看到一棵奇怪的树,像树但不是乔,像灌木又不是灌木。从树的形状来看,没有树干,但好像全是树干。这棵树的树冠很整齐,就像被园丁修剪过一样。看这棵树,它很老了,就像经历了苍桑岁月一样。你爬得越高,这些树就越矮越老。树是奇怪的,让它们生根发芽的土壤更是奇怪。它们没有很深的土层,只有岩石上的一点薄土,而这不起眼的土层有10-14亿年了。这些生长在古老地层中的树非常强壮,经得起风吹雨打。范静的岩石也很奇怪。一层一层的,像页岩,比页岩硬多了,而且在山顶。历经千百万年的风雨,从未风化破碎,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的韧劲。看着蘑菇石和天空印章,你可以真正感受到范静的独特性。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边缘,处在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东北与湖南省的凤凰、花垣两县相连,西与重庆市的酉阳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南面是贵州省的铜仁市。全境平面图形似马鞍,东西76公里,南北74公里,总面积340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8°35′42″—109°23′30″,北纬27°49′40″—28°30′20″。
辖28个乡镇50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5万,其中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8.1%。属典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向湘西丘陵过渡的中间地段,境内海拔高度不一,最低点为牛郎镇贵阳溪出水口,海拔285米;最高点是梵净山老金顶,海拔2493.8米,全县平均海拔650米。县境西南部是梵净山,东部是腊尔山,武陵山脉延伸到梵净山形成主峰,全县的山脉水系多数顺应梵净山岭脉北东25度走向延伸。
松桃县境内有五条明显岭脉: 西南部梵净山的白云寺山脉,沿着梵净山主峰向北倾斜,是沅江与乌江的分水岭; 普觉、孟溪两镇之间的红树岭,与横贯县境东部的八十坡、七星坡,是沅江水系松江河与铜仁锦江河的分水岭; 位于永安乡、石梁乡和甘龙镇之间的马脑山与围罗山,为乌江水系甘龙河与印江河的分水岭; 冷水溪乡的椅子山和总岭,为松江河与秀山河的分水岭; 东部盘石镇、长坪乡与盘信镇之间的腊尔山、来龙坡,是锦江水系的官舟河、河界营河与湖南省花垣、凤凰两县河流的分水岭。 这些山脉组成中山、中低山、低山丘陵、河谷与坝地的诸种地貌。按地貌分布和组合关系,全县可分“东部丘陵状中低山区、中部丘陵河谷区、北部低山沟谷区、南部低山沟谷区、西部中山峡谷区”等五个区域。
松桃地貌类型多样,组合形式复杂。在组成物质上,有的是灰岩、砂页岩,也有的是河流沉积或两者相结合。砂页岩类岩层分布面积200余万亩,厚度达2630多公尺;碳酸盐类岩层分布面积219.37万亩,厚度达2400多公尺。呈穿插分布,性质各有所异。这种构造、侵蚀、溶蚀、堆积互相交错排列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璀璨夺目、雄伟壮观的溶洞景观群。 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口在清雍正后始见于史籍。据《黔南识略》载:嘉庆八年(1803),汉民38311户,男妇大小122714人;苗寨372个,计4448户,男妇大小20021人。全县共计42759户,男妇大小143735人。《松桃厅志》载:道光十五年(1835),汉民38110户,男妇大小121786人;苗民4448户,男妇大小21379人。全县共计42558户,男妇大小143165人。据《贵州统计年鉴》(胜利纪念特辑)上载的人口数据记述,民国26年(1937),松桃有35575户,总人口213400人。民国36年(1947)有34482户,总人口19423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进行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松桃人口在逐步增加,50年间增加了两倍多。1949年全县总户数为55053户,总人口246359人;1990年,全县总户数为120526户,总人口543759人。到2005年,总人口已有646729人,是建国时的2.6倍。
2008年,松桃苗族自治县有总户数150632户,人口646729人,其中男338550人,女308179人。少数民族305849人,占总人口的47.3%。其中,苗族269081人,占总人口的41.6%。
截止2013年底,松桃县人口达75万。 松桃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在种植业中占有主导地位。2005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74万亩,占经济、粮食作物总播面85.89万亩的70.72%。
松桃粮食作物以水稻、红苕、玉米、洋芋为主,其次有麦、荞、豆类。水稻历年栽植面积不少于20万亩,占全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以上。解放前,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亩产量300-400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广泛推广优良品种,采用先进育秧和栽培管理技术,水稻产量持续上升。1984年起,全县大面积推广并逐步采用地膜育秧、温室育秧、两段育秧、旱育秧和规范化栽培等先进技术,单产由1965年的499斤提高到2004年的979斤,并基本稳定在900斤以上。
2013年,松桃苗族自治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2166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169246万元,林业产值8553万元,牧业产值125987万元,渔业产值840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470万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松桃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新建了民族特需制品厂、文山酒厂、植物油厂、打米厂等一批企业,并对一些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631万元,在自治县成立后的1957年的基础上增长了46倍多。县属水泥厂、化肥厂、锰矿厂、电厂、酒厂、自来水厂、农机厂、大修厂等8户国营企业共盈利85万元;县属13户手工业企业这年的年产值为183万元,平均每个职工创产值5000元以上。
1999年,县电解锰厂、水泥厂分别租赁给长沙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得宝工程贸易有限公司经营。2002年,县锰矿实行股份制改革,组建了梵净山锰业有限公司,与金瑞、金地等电解锰企业组成了松桃锰系列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截至2004年年底,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已达163家。全县20家上规模企业完成产值63862.8万元,实现利润3768.4万元,上交税金3700.4万元,成为松桃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这一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5297亿元,是2000年的5倍多,1984年的64倍多,自治县成立时的3008倍。
2013年,松桃苗族自治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0153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7.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5147万元,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36593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518554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271万元,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0579万元,重工业增加值139692万元。 松桃苗族自治县工业物流园区一览 松桃城北工业园松桃凯迪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国锰钒复合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武陵山区商贸物流集散地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15年1-12月经济运行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1-12月,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287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9%,排全市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913万元,同比增长6.8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8298万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4497万元,同比增长17.1%。
农业生产积极向好。1-12月,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6546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559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8%。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1-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9188 万元,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191105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83808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5456万元,增长13.7%。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来看:锰矿石原矿产量5724278吨,增长41.3%;水泥产量756391吨,下降25.5%;精制茶产量504吨,增长106.6%;铁合金产量117901吨,下降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