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采购
公共支出与采购
军队采购与物流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铁路采购与物流
招标采购管理
中国物流与采购
中国政府采购
试论如何确保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规范管理
论著名称 作者 刊物或出版社 时间
金融危机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唐力 陈超 谭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0)
中国农产品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庄道元 陈超 张蕾 统计与决策 2010(16)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权属性及保护模式的探讨李纪生 陈超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5)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修订及对中国启示 唐力 陈超 谭涛 科技与经济 2010.12
公共科研部门的育种创新与R&D投入——基于六大育种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唐力 陈超 中国科技论坛 2010(10)
不同阶段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分析——基于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庄道元 陈超 赵建东 软科学 2010(9)
影响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983—2006年数据 庄道元 陈超 杨丽 科技管理研究 2010(8)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庄道元 陈超 张蕾 科技管理研究 2010(7)
省域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李纪生 陈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7)
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非参数分析 李纪生 陈超 农业技术经济 2010(6)
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李纪生 陈超 徐世艳 江苏农业学报 2010(3)
品种权保护制度对中国种业集中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寅秋 陈超 唐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基层农技员推广行为与推广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视角的调查 张蕾 陈超 朱建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农户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分析-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抽样调查 张蕾 陈超 农业经济问题 2009.12
遗传资源产权的经济学分析 张蕾 陈超 经济问题探索 2009.8
乡镇农技人员推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水稻主产区238户农户调查 李冬梅 陈超 农业技术经济 2009.4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 展进涛 陈超 中国农村经济 2009.3
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比较研究 陈超 科技与法律 2009.3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区域研究 周宁 陈超 农业技术经济 2009.2
农业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索 陈超 张蕾 中国科技论坛 2008.6
生态标志型水稻要素资源需求与经济效应分析 展进涛,陈超 经济问题 2008(5)
关于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陈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4
基于SBM模型的中国水稻生产效率分析 陈超 李纪生 农业技术经济 2008.4
中国农业专利保护及发展的探索 陈超 张蕾 电子知识产权 2008.3
基于UPOV91文本有关实质性派生品种权的探讨 周宁 展进涛 陈超 农业科技管理 2008.1
猪肉行业企业实施HACCP体系的意愿研究——基于江苏省调查数据的分析 徐萌 陈超 展进涛安徽农业科学 2007(23)
国外转基因标识政策的比较及其对中国转基因标识政策制定的思考 陈超 展进涛 世界农业 2007.11
中小物流企业的低成本战略探讨 汪娥 陈超物流科技 2007.10
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分析及其启示 陈超 展进涛 中国科技论坛 2007.9
农民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技术选择渠道的影响 陈超 周宁 中国农村经济 2007.9
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中国种业的经济影响 陈超 展进涛 周宁 江西农业学报 2007.7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 徐萌 陈超食品科学 2007.6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陈超 唐琰 李敏安徽农业科学 2007(6)
基于成本的中小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研究 陈超(2)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7.4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挑战 陈超 展进涛 知识产权 2006(6)
要素投入与江苏服务业增长 陈超(第二) 江苏社会科学 2006(6)
江苏服务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兼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 杨向阳 陈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4)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育种投资结构的影响分析 展进涛 黄武 陈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猪肉行业供应链效率研究 陈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2
乳品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冷建飞 陈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3
猪肉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陈超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4.11
品种权保护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分析 陈超 李道国 中国农村经济 2004.9
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陈超 林祥明 农业科技管理 2004.2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周宏 陈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1
关于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考 陈超 夏倩 高等农业教育 2003.8
创建中国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模型的构想 陈超 罗英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3.2
南京市郊县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陈超 谭涛 南京社会科学 2003.1
郊县服务业发展态势分析 陈超 朱毅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1
“温氏模式”成功机理探源和内涵分析 陈超(第二) 中国农村经济 2002.10
论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标的物指数的选择 陈超(第二) 现代经济探讨 2002.10
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创新 陈超 农业经济问题 2002.5
管理学原理 陈超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2
论企业信息失真成本 陈超 商业研究 2001.2
论CAI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陈超 高等农业教育 2000.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以及各种各样的工程建设一直在不断地、迅猛地发展着,我国的城市建设、农村建设以及各种工业建设都在蒸蒸日上。我国的工程建设尤其是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壮大和发展已经给我国广大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切身利益,同时我国基础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物资供应作为工程施工中一个重要环节,现今,物资供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在工程施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资供应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里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物资供应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工程了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就必须得严格认真、规范地管理。只有严格规范的物资供应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里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物资来源,良好的材料来源和良好的物资供应,严格规范的物资管理还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工程了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1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各种工程中,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由于对物资供应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2.1 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它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2.2 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2.3 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必须规范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是工程里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进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进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任何可以降低进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2.4 规范物资供应的储备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还要规范物资的储备管理,储备就是工程里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现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单位储备一定的物资是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我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我们施工企业来借鉴。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2.5 规范物资供应的使用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也必须规范物资的使用管理,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工程单位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工程施工里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许多的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物资消耗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材料管理方面坚持供管并举的原则。 3 结语 在现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条件下,同时在我国大力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的条件下,一个工程单位或者这个工程要想稳定地向前发展,在竞争下能够不被淘汰,它就的必须将强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和增进工程的施工质量。 [1]吕世友。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物资供应方案研究[J].管理观察。2010(9)。 褚洪树。高速铁路建设中物资供应与动态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2(12)。 卓丽群。谈铁路施工企业内部物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