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末期,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在“以销定产”的计划体制年代,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渐转变,物流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物质资料的运动”改变为“利用信息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低成本的服务”。物流的定义在发生着变化,同样,物流企业的服务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物流企业正在紧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从单纯的仓储、运输向规模化、网络化现代物流的方向阔步前进。
一、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的分类
任何行业的分析分类都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在我国,我们可以把现阶段的物流企业概括性地分为两种:物流作业企业和物流信息企业。
(1)物流作业企业。对外提供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第三方服务的独立企业,他们一般是利用原始或者先进的技能和技术,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储运公司。
(2)物流信息企业。通过Internet,利用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等手段向社会、企业及个人提供新闻、行业动态、企业目录、供求检索等信息服务的电子商务物流公司。
二、物流作业企业
我国的物流作业企业发展时间较长,数量也较多,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率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严重浪费。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剂,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即使发展到现在,我国物流作业企业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对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物流作业企业的写照。
中国“入世”后,对我国物流作业企业的影响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量的外资企业(如UPS、CIRCLE、EXEL等)涌入,“大浪淘沙”,某些势单力薄物流作业企业必将被淘汰出局;而另一方面,也迫使一些有眼光的企业为避免陷入孤军奋战、分散经营的局面,将适时调整战略,加强联合,搞“兵团”作战,以货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入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整合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通过兼并、代理等方式,走规模经营之路,向第三方综合物流的方向发展。而现阶段我国物流作业企业的弱点即缺乏规模经营、网络化运作的概念,信息沟通成为其很大的障碍。
三、物流信息企业
物流信息企业可以说是电子商务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最直接的产品就是物流信息网站。我们知道物流的运作中不断产生大量的信息,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能有效地强化物流计划、物流作业和物流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依此形成的信息流又成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之一。正是鉴于信息在物流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看到了物流作业企业的信息落后,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企业又不失时机的推出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物流信息网站)。但是,物流信息网站本身不可能实现最终物流,它只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概念指导物的流量、流向和物流时间。
我们知道,单纯的信息服务网站很难产生大的利润,同样,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实现手段之一的物流信息网站,如果没有具体的业务,自身也不可能产生很大的利润。因此,可以说物流网站最终存在是以物流作业活动为生存基础的。
华尔街权威分析家指出,拥有庞大的市场机会是一家成功网站的首要特点。物流网站作为提供企业之间信息服务的专门机构,并不具备这一特点。首先那些有足够资金和力量做物流信息处理的大企业,不会去做所谓专门的“BTOB”物流交易平台网站,他们将建立自己的专用物流网络信息系统,这一点在大型IT企业如IBM、HP、联想已得到印证,并且在其他产业主导者中,亦表露无遗,例如,带有传奇色彩的工业巨头通用汽车公司和Bech Lehem钢铁公司近期都投资近千万美元发展自己的整套专用系统。而对于各行业的小企业,大多数尚无这方面意识,有这个意识的,如一些小企业,也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和能力。虽然目前一些物流网站有较高的页面浏览量,前景看好,而实际上并不如此,他们仅仅靠风险投资得以短期内维持,而其中的泡沫没有实体的支撑,最终将会破灭,在靠电子商务“飞天”的网络经济时代,物流信息企业只有靠实实在在的市场“落地”才是其的出路。
经过近半年的狂热和炒作,互联网企业以及其投资者正变得越来越现实,从去年的单纯追求点击率和网站规模,到现在找准市场缝隙准确定位;从以往的亏损越多越光荣,到今天拼命琢磨赚钱的运营模式;从过去的越前卫越吃香,到现在的一提信息网站,就说其离不开实体。显然,网络企业已经从“烧钱”向想办法赚钱转变。其实物流信息企业(物流信息网站)的目的应该是赢利,在现在,物流信息网站靠创意、融资、炒作、上市的方式,已经是一条行不通的路,对于信息企业来说,只有赢利才是其最可能的出路,而如何才能赢利呢?或是靠广告,或是靠其自身给外部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率,而单纯的物流信息企业本身在这一严峻的环境中很难存活,只有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发展物流实体企业,或是与物流实体企业合作,扩大数据交易量,才是其可能的出路。
四、促进物流作业与信息企业的紧密结合
21世纪已经来临,物流在本世纪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面对强大的内外部竞争压力,物流企业的出路在何方?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物流业必将沿着综合化、规模化、网络化、现代化的方向发生巨大的变革。
对于物流作业企业,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或与物流信息企业联合,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物流组织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功能,为物流活动的开展提供网络化、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整合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通过并购、代理等方式走规模经营、网络化的道路,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网络融入企业的管理与生产,给企业带来大的变化:一是服务加值;二是增强了与客户的联系;三是市场扩大;四是给顾客带来许多方便;五是建立起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六是员工素质大幅提高;七是减少库存;八是减少人力,实现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配置;九是减少配件供给时间;十是降低采购费用。建立起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对于物流信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开展物流实体作业业务或与现有的物流作业企业联合,使物流信息企业与物流作业企业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经济运转效率,通过优化后的实体以最低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此来产生利润。
高科技离不开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也离不开高科技,信息产业作为传统产业扩大规模,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与传统经济相辅相成,才不可能不会成为无根之木,而同样传统企业也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发挥的潜力,为社会、为人类创造各大的财富,才能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存在哪些问题
1、 汽车物流成本高居不下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但并不意味着我国是汽车强国。根据物流行业一份杂志公布的调查数据,目前,中国汽车物流企业公路运输车辆空驶率高达39%,运输成本是欧美的2~3倍,且中国大部分汽车物流企业仅能维持1%的资产回报率,远低于美国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平均8.3%的水平,而空驶率是汽车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物流成本在中国GDP占据的比重约为18%,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只有9%。因此,中国在降低物流成本仍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这也是中国物流业发展中与开拓新市场相匹敌的另一个空间。
2、 服务模式单一 增值性服务较少
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中运输成本依然在物流总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且运输模式单一,目前,国内90%以上的整车物流都是采取公路运输的形式,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则相对少很多。欧洲知名汽车物流商捷富凯公司的全齐CEO Luc Nadal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运输距离较长,价值又较高的产品,很多时候通过铁路运输的优势大于海运。
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涉及到原材料及其供应商的采购库存、包装设计、专用的仓储中心、整车订单系统、库存管理、厂内物料控制、可回收的料箱管理、外包装设计与管理以及分拨中心运输、铁路运输、售后配送等多种环节,物流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环节提供多种服务,而现阶段,我国汽车物流主要局限于仓储与运输等简单的汽车物流服务。
3、 整车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整车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整车物流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造成了差错率高、信息传输慢、管理效率低等现象,这与许多国际著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加大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以求提高整车物流效率,缩短交货时间,提高交货质量,降低物流成本的做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首先,我国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原有设施陈旧老化、分布不均,无法为冷链运输食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采用率比较低,一些冷链运输食品在物流配送中并没有使用冷藏车。成本是阻碍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则认为从宏观上来看,最终在价格上能够达到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如果全行业都把品质和安全放到第一位,实际上冷链物流的需求就上来了,需求上来以后规模就上来了,那个时候成本一定会降的。
其次,行业标准不完善。目前冷链物流行业标准除了标准本身的不规范,还包括标准制定者的不规范。该行业标准是由相关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公正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协会和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的相关标准,但在内容上,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互交叉,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建设很不完善。
此外,缺乏系统冷链物流管理。在目前的冷链物流市场中,冷链体系管理仍是一片空白,多数企业都还在低水平运作。企业较强的整合能力与管理水平等软实力成为其有冷链效保障物流供应链运作的必要条件。企业要采取多种途径,锻造企业管理软实力。要增强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通过管理模式的升级,对冷链物流供应链整体服务水平进行统一规划,打造灵活高效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提升运作效率,减少相应损耗。---长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