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3路,全程约4.6公里
1、从?东直门外大街27号步行约550米,到达幸福三村站
2、乘坐3路,经过6站, 到达张自忠路站
3、步行约340米,到达汪芝麻胡同9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南新仓由北京市百货公司一直作为百货仓库使用。1984年5月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历经600年沧桑之后的南新仓,仍保留有仓廒9座。而位于南新仓南面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仍然保留着一座仓廒的遗址,堪称为第十座仓廒。
从南新仓的历史可以看出,南新仓是元、明、清时期南粮北运的产物,是南粮济京的重要代表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生活资料调剂的见证;同时,它又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所在,对研究我国运河史有着重大价值。此外,南新仓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的建筑,它巧妙的布局、结构和形式以及一套完整的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是研究古代仓储制度和仓房建筑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除了南新仓、故宫、长城之外,在北京这座拥有850年建都史的古城中,既显示着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延续着北京城历史文脉的建筑遗存,当属胡同和四合院了。
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胡同二字在元代写作通 ,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
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称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又展示了社会风情。
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但都具有它的特点。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等;以寺庙命名的胡同,如: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如: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等。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喇叭胡同、扁担胡同、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北京的胡同还有一个特点,即内城的胡同基本是东西向,而且平直规则,外城东部的胡同多为东南向且不规则。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之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其次,北京四合院有名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第三,北京四合院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这是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不过,只要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院。因为,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北京四合院能在历史上存在数百年,是因为它具有其它住宅建筑难以并论的优点。今天,当都市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重重叠叠的高楼大厦兴起的时候,人们——尤其是世代生长在京华的老北京人,会对四合院产生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留给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极深刻的,留给历史的遗产是极丰厚的。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几乎与故宫同龄的南新仓和北京的长城、故宫、胡同、四合院等相提并论,让这些古老的建筑遗迹共同成为历史古都、文化北京的城市标签和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