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面积502平方公里,人口36万。
清河县域经济发达,号称“中国羊绒之都”,是邢台市的副中心城市,被河北省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县和重点培育的中等城市之一。
清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张姓的起源第,也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被国家授予“中国武松文化之乡”称号。
清河之名始于汉代。
据《嘉靖广平府志》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清河郡(治在青阳县,即今清河县地),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水经注》记:“清河又迳清阳县故城西”)。
东汉时郡治徙于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和河北省临西县地),遂更名甘陵郡。
三国、魏时,郡、县(甘陵县)均改名为清河,但其县并非今清河县境(治在今山东省临清市)。
北齐时,于今清河县地设武城县,并迁清河郡治此,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改武城县名清河县,自此清河县才名副其实。
古代山东广府清河县如今是哪里?
属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南运河西岸。东与山东省武城、夏津两县隔河相望,西与威县交界,北与故城县、南宫市为邻,南与临西县毗连。总面积501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葛仙庄镇。邮编:054800。代码:130534。区号:0319。拼音:Qinghe Xian。
行政区划
清河县辖6个镇:葛仙庄镇、连庄镇、油坊镇、谢炉镇、王官庄镇、坝营镇。
历史沿革
汉代置清河郡,隋置清河县。据《元和郡县志》:“汉代又分巨鹿置清河郡,以郡临清河水,故号清河。”
清河县沿革
2000年,清河县辖6个镇:葛仙庄镇、王官庄镇、油坊镇、谢炉镇、坝营镇、连庄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507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葛仙庄镇 111120 连庄镇 55566 油坊镇 48919 谢炉镇 50660 王官庄镇 55189 坝营镇 43619
2002年底,清河县面积496.9平方千米,人口34.99万。辖6个镇,320个村委会。县政府驻葛仙庄镇。
葛仙庄镇镇政府驻葛仙庄村。面积121.93平方千米,人口9.37万。辖13个村委会:葛仙庄、沈儒林、杨儒林、尹儒林、东高庄、西高庄、王化庄、戴家屯、小里庄、李官庄、指坊头、北赵庄、牛家屯、武家那、华家那、周家那、许家那、邱家那、梁家那、路家那、张宋庄、牛城后、王城后、张吕坡、郎吕坡、段吕坡、王吕坡、康家庄、袁宋庄、赵宋庄、武宋庄、申宋庄、前吴庄、后吴庄、张二庄、许二庄、杨二庄、峨二庄、二庄贾、顾家庄、耿家庄、黄金庄、尹才庄、王家嘴、三官庄、落沙口、穆家井、王家屯、小筒庄、王什庄、小陈庄、大辛庄、刘庄、马屯、大裴、塔坊、梨坑、花园、西关、东关、城东、城西、韩村、岳庄、杨庙、洼里、陈家、南堤、寨子、菜园、贾庄、茶店、张井。
连庄镇镇政府驻连庄村。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5.34万。辖50个村委会:连庄、王庄、小裴、张庄、庞庄、郭庄、解庄、军营、高裴、李庄、华庄、前连屯、后连屯、马二庄、杨豆坞、尹豆坞、李豆坞、张豆坞、双城集、马双阜、李双阜、孙双阜、前苑庄、后苑庄、东张古、西张古、赵家庄、南赞固、李家井、连冢寺、前段庄、后段庄、西张宽、东张宽、东垒桥、西垒桥、常庄科、张广庄、田沙土、段沙土、郑沙土、大林庄、东赵庄、西赵庄、大范庄、小范庄、宋家阁、北焦庄、东野庄、西野庄。
油坊镇镇政府驻柳庄村。面积71.5平方千米,人口4.78万。辖40个村委会:柳庄、后魏、前魏、邵店、新街、马庄、曲方、柳林、黄庄、鲁庄、劝礼、赵店、邵庄、油坊、东渡口驿、西渡口驿、南李庄、简家那、魏家那、安家那、董家那、谢台头、刘唐口、王唐口、唐唐口、朱唐口、北王庄、蔡王庄、南王庄、前郭屯、后郭屯、银子王、滕蒿林、前孙庄、后孙庄、杜家楼、大田庄、二哥营、杨茂庄、南焦庄。
谢炉镇镇政府驻谢炉村。面积70.19平方千米,人口4.86万。辖57个村委会:谢炉、史庄、焦园、康庄、蔡庄、陈庄、沈庄、罗屯、阎堂、李葫芦营、韩葫芦营、谢葫芦营、张王仙庄、李王仙庄、王王仙庄、韦王仙庄、王双庙、冯双庙、韩双庙、董双庙、刘双庙、彭双庙、房楼庄、刁楼庄、王楼庄、贾楼庄、赵楼庄、刘楼庄、后杜林、前杜林、高家庄、前苗庄、后苗庄、小许庄、大许庄、刘保庄、靳家那、陈二庄、李六庄、唐辛庄、铁官庄、田太和、楚太和、李太和、王太和、孙石佛、焦石佛、小田庄、赵台头、黄台头、刘台头、宁台头、郝台头、小阎庄、大阎庄、徐家阁、孝义屯。
王官庄镇镇政府驻王官庄二村。面积72.4平方千米,人口5.44万。辖49个村委会:王官庄一、王官庄二、王官庄三、王官庄四、西王官庄、前倪、后倪、杜家、田家、葛家、张家、侯家、大堤、大寨、郝庄、中丁、前丁、后丁、杨庄、前于、后于、丁龙、马厂、徐店、刘庄、小屯、楼官庄、大筒庄、小王庄、中食店、前食店、后食店、西小官、中小官、东小官、纪家洼、小辛庄、后栾洼、前栾洼、四务务、张侯铺、毕家洼、王家洼、孙家洼、董家铺、梁魏洼、秦家洼、王二庄。
前坝营镇镇政府驻前坝营村。面积79.34平方千米,人口4.44万。辖49个村委会:前坝营、后坝营、焦三店、韩三店、常三店、尹三店、李家桥、于裴庄、青龙庄、于家堂、焦家堂、董家庄、扁担王、李家庙、郑家集、李胡庄、东潘庄、西潘庄、白佛庄、焦官营、小马屯、大马屯、许家庄、孙家庄、左家庄、李家庄、于家庄、南赵庄、石家庄、张武庄、东洪河、西洪河、范老庄、张家庄、何家庄、沙于、堂上、徐家、冢子、安家、后苏、前苏、张屯、辛集、前傲、后傲、孟庄、田庄。
2021年2月,清河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28名。
2021年1月,清河县位列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第117位。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清河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清河县上榜,排名第23位。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清河县入选。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清河县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清河县为2018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县。
2018年8月,清河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清河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7年12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清河县为2017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羊绒纺织产业名县。
2015年11月,清河县被确定为2015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县。
2014年12月,清河县被确定为2014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羊绒纺织产业名县。
2011年12月,清河县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分类: 地区 >> 山东
解析: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南运河西岸。东与山东省武城、夏津两县隔河相望,西与威县交界,北与故城、南宫县为邻,南与临西县毗连。面积495平方公里。县人民 *** 驻葛仙庄,距省会石家庄148.8公里。
清河之名始于汉代。据《嘉靖广平府志》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清河郡(治在清阳县,即今清河县地),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水经注》记:“清河又迳清阳县故城西”)。东汉时郡治徙于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县和河北省临西县地),遂更名甘陵郡。三国、魏时,郡、县(甘陵县)均改名为清河,但其县并非今清河县境(治在今山东省临清县地)。北齐时,于今清河县地设武城县,并迁清河郡治此,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改武城县名清河县,自此清河县才名副其实。
今县境,春秋时期为晋国地。战国时为赵国辖域。秦代置厝县(故城在今县西北),属钜鹿郡。西汉时,除厝县外还置有信城县(故城在县西北十二里)、清阳县(故城在县东,今山东省地)和武城侯国(治在今县城关,文帝十二年废),均属冀州清河郡(治在清河县。此间时郡时国,几经更复)。东汉时,厝县改为甘陵县,信城、清阳两县亦省入,同时清河国(建初七年封为国)治迁至甘陵。于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清河国改名甘陵国。三国、魏时,甘陵郡(东汉建安十一年改郡)和甘陵县均复名清河,一直到晋代,今县境即为清河县辖域(此时之清河县辖域较大,除今清河县境外,还含有今山东省地),仍属冀州清河国(于西晋咸宁三年封为国)。北魏时,于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在今县境置斌强县,属冀州长乐郡(太和十一年改隶广宗郡,不久即废,遂还属长乐郡)。北齐时,斌强县仍属长乐郡,于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析清河县西北境设武城县(即今清河县地,治在汉信城县故城),后又将清河县改置为贝丘县,均属司州清河郡。隋代,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武城县改名清河县,贝丘县改为清阳县,仍为清河郡辖。斌强县初属长乐郡,开皇三年罢郡隶冀州,大业三年废州改属信都郡。唐代,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省斌强县入清河县。清阳县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徙治于永济渠东(永济渠为今南运河),和清河县同隶河北道贝州(治清河县。天宝元年罢州为清河郡,至德二年复名贝州)。五代时,清河、清阳二县仍隶贝州。宋代,清河县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徙治于永宁镇,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又迁治今县城关,和清阳县同隶河北东路恩州(庆历八年贝州改称)。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省清阳县并入清河县。入金后,清河县改隶大名府(后为路)。元代,清河县属中书省大名路(先为恩州,太宗七年改隶)。明代,清河县隶京师广平府(原为大名府,洪武六年改隶)。清代,清河县为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时,清河县初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1913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9月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1948年9月华北人民 *** 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 *** 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民 *** 由城关迁驻葛仙庄。于1952年11月7日撤销了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1958年4月 28日撤销邢台专区,清河县归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清河县境随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同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