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六职中相关信息,可上学校官网查看。或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邵阳市六中肇始于著名教育家、园艺家贺曼真先生等人于1912年创办的循程学塾,1914年更名为循程学校。
1935年增办初中。1959年9月,循程由私立改公立,更名为第六初级中学;1971年始办高中,定名为邵阳市第六中学。2001年9月,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中学。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74个教学班级(其中初中部49个,高中部25个),在校学生5400余名。学校共有教师324人,其中在职教职工230人,退休教职工94人。中学高级教师72名,中学一级教师99名,中学初级教师41名。
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谭艳芳,有国家骨干教师杨加平,有获奖教育部科技活动奖的省级骨干教师石命根,省级优秀教师、市“十佳女职工标兵”张艳丽,省级骨干教师曾丽君,省级优秀教师张北平、范霞、易容鸿,省级重点课题主持人汪衡。
以上内容参考:——邵阳市第六中学
竹市镇的介绍
高沙镇简介
●名称来历
地处雪峰山麓蓼水冲积平原之上,古时蓼水溢洪改道,去雪峰山向北8公里处地势趋于平缓,四野开阔,泥砂堆积,地势增高,山环水抱,天然形胜之区,物产丰富,遂成膏腴之地,高沙因此得名。
●地理位置
地处湘中偏西南,邵阳市西部,东接本县黄桥镇、石江镇、武冈市马坪乡,北邻本县竹市镇、洞口镇、花古乡,南与武冈市的荆竹镇、湾头桥镇接壤,西至本县又兰镇、花园镇,与县城洞口镇相距16公里。
高沙镇人民 *** 驻高沙镇蓼湄社区。
电话区号:0739,邮政编码:422312。
●政区沿革
在秦汉有集墟,唐代立市,宋、元、明、清时代日益繁华,清乾隆25年(1760年)武冈州在高沙设分州衙门,管辖今洞口全境,清道光25年(1845年)又设千总驻军于此,成为军事要塞。
1952年2月24日,经中央人民 *** 政务院批准,将原武冈县北部的七、八、九、十、十一区及三区的一部分划出,于同年4月1日建立洞口县,高沙区归洞口县管辖,1995年撤区并乡,将原高沙区所辖高沙镇、茶铺乡、南泥乡、马鞍乡、洪茂乡合并成新高沙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4个社区63个行政村,共936村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万人,流动人口0.3万人。
总人口中,男性6.6万人,占52%;女性6万人,占48%。
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7‰。
总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3人。
●地形地貌
属丘陵地形,平均海拔280米,最高点的黄茅岭海拔452.8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 1400毫米,无霜期300天。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347.3-1615.3小时,年总辐射量98.69-107.96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降水量有1000-30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1.1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5月最多。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冻、干旱等。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4-7月。
冰冻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1月,对工农业生产及交通、通讯等都造成了较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
由于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带,2011年发大旱,损失达1.5亿元。
● 水文
境内河道蓼水河属资江水系,发源于绥宁县七坡山,流经武阳、李熙桥、红岩,洞口县花园、高沙镇等乡镇。
在洞口县高沙镇双丰村双江口汇入赧水(左岸)。
蓼水河全长97公里,流域面积1141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32‰。
竹市镇距湖南省省辖耒阳市10公里,为耒阳市区东大门,交通便利,经济活跃,市场繁荣。濒临耒水,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国道三南公路、省道320线贯穿东西,市道竹马公路(竹市至马水)纵横贯穿,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明显。由柑枫线、柑大线及白山坪电力专线构成的电力供应网提供充沛的电力。竹塔市圩场是城乡物资交流及附近乡镇的农产品集散地,每逢集日,市场商贾云集,特产遍街,交易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