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海边吗?在海边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生物,它们的长相有的可爱,有的恐怖,有些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地球上的生物。
是的,我们的海洋就如同我们人类生活的陆地一样,地球上约71%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远远超过陆生生物。
我们似乎总是认为这个世界已经被 探索 得差不多了,因为我们熟悉身边所见到的很多事物。对于我们不熟悉的,我们会通过媒体获得更多的知识。即使是这样,我们有时候在海滩或者水族馆中总能看到陌生而未知的生物面孔。
最近我又找到一些新鲜的深海生物,它们看起来都非常的怪异,就如同潜伏在我们地球的外星人。
学名皮皮虾,又叫做虾爬子或者螳螂虾。地地道道的海鲜,朋友居然还给我发照片问我这是什么动物?这个头儿,吃起来一定很过瘾。
说是植物也不是很准确,因为海带不是植物,这其实是海带的茎球。 麋鹿海带(Pelagophycus porra)据说这种海带的叶子非常大。小知识:海带其实是介于植物的动物之间的一种生物,这就是为什么海带总是摸起来感觉黏黏的原因。
海边漫步的时候遇到这种生物,尽量不要用手去触碰,这虽然不是剧毒的僧帽水母,但是僧帽水母也是有毒的。记得触碰之后不要用手揉眼睛或者触摸皮肤敏感的部位,不然会很痛苦哦。
这实际上是一种章鱼的壳,叫做阿戈纳特壳,特别的是这种章鱼只有雌性才会建造贝克,并将卵产在里面。
一种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海兔子。
它们生活在阿拉斯加和日本海附近,身上长满了奇怪的触角,但是看上去如同美丽的白纱裙一样。
这些五彩缤纷的藻类,让海底世界同样绚烂多彩。
它看上去就像一只掉进水里湿透了的毛毛虫,经过多方面查找资料,这东西还真叫海毛虫,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海鲜,但是一定要注意身上的毛刺,有毒哦。
它们看起来像是其他动物口中的猎物,在不断地挣扎。
这种动物学名海荨麻,是一种刺水母,它们拥有毒刺,如果不小心会被它们刺伤。
这是某种海兔的卵,看上去密密麻麻的,有密恐的人可以看下张图了。
这是裸鳃类海蛞蝓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记住哦,它们大多是有毒的。
可能是拍摄角度的问题,这其实是一只乌贼。
这种钟状水母我们经常会在港口码头遇到它们,它们喜欢比较平静的水域,主要吃一些浮游植物为生。
这是霍普金斯玫瑰, 这些海洋腹足纲动物通常位于东太平洋沿岸的近岸潮下和潮间带。
卷曲耳纹珊瑚,又被称作圣杯珊瑚,学名 Oulophylli a crispa,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东太平洋
白安《接下来是什么(歌词版MV)》
星虫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星虫(Sipunculida)是一小类不分节、蠕虫状
的海产体腔动物。目前,世界上已记录星虫共约16
属250多种,我国已发现2科8属36种。星虫动物
门下只设立一个星虫纲一个星虫目,其下分为4科,
分别为Golfingiidae科,Phascolosomatidae科,
Sipunculidae科和Aspidosiphonidae科。其中
Golfingiidae科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近半。星虫动
物主要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沙、泥沙底质及岩礁、
珊瑚礁、藻场的沉积沙泥环境中,营埋栖生活,温带
至热带海域均有分布。绝大多星虫种类具有经济价
值,不仅是底栖经济鱼类和甲壳类优质的天然饵料,
不少种类还是海珍食品。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加工成干品,俗称“沙虫子”、“海肠子”,是
名贵的海产珍品。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可熟制成胶冻小食品,俗称“土笋冻”,
是闽南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美名远扬。在印度洋~
太平洋的热带部分地区,广泛分布有可食用的星虫动
物[1]。经济价值较大的星虫动物由于其营养丰富,味
道鲜美,有着广阔的人工养殖开发前景。目前国内外
在星虫的分类、形态、组织学及繁殖生物学方面已有
不少研究工作,但其人工育苗技术迄今未见报道。作
者综述星虫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星虫动物
的人工育苗和增养殖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1星虫的繁殖过程
星虫动物的繁殖过程可以归纳如下:大多数星虫
种类为雌雄异体,但雌性和雄性的外形很相似。星虫
的性腺不显著,位于吻部收缩肌的基部,其配子早期
从性腺释放出来,靠从体腔液中吸取营养液得以发
育。发育成熟的配子经肾管围食膜从体腔进入肾管
中,在肾管内停留一段时间后,产到海水里,进行体
外受精。星虫的受精卵发育形式为螺旋卵裂,其胚胎
以内陷方式或外包方式发育成原肠胚,此后有的种类
可直接发育成幼星虫,如Phascolion cryptus等,而
大部分种类须经历营卵黄营养的自由游动的担轮幼
虫(trochophore larvae)阶段,之后再经历第二个幼
体阶段,一般称为漂浮幼体(pelagosphaera larvae)。
漂浮幼体由担轮幼虫发育而来(只有一个种例外),
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物,一般个体较大(几毫米长),
历时较长,能够远距离地漂浮生活。漂浮幼体以发达
的后纤毛环取代了前期担轮幼体的前纤毛环,进行漂
浮和摄食。漂浮幼体的头部和后纤毛环能够缩回躯干
内,此时星虫幼体的体形为球状,因此有的学者也将
漂浮幼体称为海球幼体。漂浮幼体变态为幼星虫的形
体变化包括躯干伸长,尾器消失,头部伸长形成吻部
和触手。此后稚星虫转为底栖生活。
2星虫的繁殖季节
关于星虫动物繁殖季节的调查研究,目前已
报道三属五种,即Sipunculus nudus L,Phascdosoma
vulgare,Golfingia pugettensis,Phascolosoma agassizii,
P.lurco
[2~6]
。法国Roscoff海域的G.vulgaris产卵季节
是6~9月份。在美国华盛顿州太平洋沿岸的San Juan
群岛G.pugettensis产卵季节为10~12月份。同样位于
San Juan群岛的P.agassizii种群的产卵季节在6~8月
份,而在加洲Monterey海的种群其产卵季节是3~5
月份。澳大利亚昆士兰的P.arcuatum产卵时间为12
月至翌年2月份。产自我国厦门市鳌冠沿岸的光裸方
格星虫于每年5~9月份产卵,而产自中国广西北海市
白虎头和高德海区潮间带的光裸方格星虫种群则于
4~9月份产卵。上述表明,星虫的繁殖季节不仅与种
类有关,亦与分布纬度有关。
3星虫的雌雄性比
绝大多数星虫为雌雄异体,但外形无明显的分辨
特征。通常通过解剖检查体腔液中的精子和卵子来确
认雄性和雌性。关于星虫的雌雄性比研究报道不多。
目前只报道中国厦门鳌冠沿岸的光裸方格星虫8月
份的性比为1:1
[7]
。此外,作者对厦门同安湾海区产
的光裸方格星虫和可口革囊星虫两种星虫繁殖季节
的6月份标本进行解剖,取体腔液区分雌雄,得出前
者的性比为1:1.2,后者为1:1。同种星虫性比测定的
差异可能与不同繁殖月份有关。
4星虫的生殖细胞
星虫是一种变异性较大的海洋底栖生物,地理环
境的不同,同种的成体大小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成
熟卵细胞的大小也是有差别的。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坦
帕湾(Tampa Bay)的光裸方格星虫成熟卵细胞的平
均直径为120μm
[8]
,而中国厦门鳌冠沿岸的为155
μm
[7]
,在广西北海市白虎头和高德海区潮间带的为
170μm
[2]
无论哪一种星虫,其体腔卵细胞的卵黄膜变化都
是很明显的,因为卵黄膜储存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
供未来胚胎和幼体发育所需。Rice
[8]
将P.agassizii的
卵黄膜分为外、中、内3层,而Sawada
[9]
则将G.ikedai
的卵黄膜分为内、外两层,并注意到在成熟期内层卵
黄膜和质膜之间填充有扩散物质。郭学武[7]则认为卵
黄膜在初期有2层,随着卵细胞的生长,外层卵黄膜
通过卵黄膜微孔转移到内层卵黄膜和质膜之间,形成
3层卵黄膜。至卵细胞成熟时,卵黄膜又复为两层,
这是由于原来的外层卵黄膜,完全转移而成为内层卵
黄膜的缘故。
关于星虫动物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阶段,
Gonse
[10]
曾对此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他将
戈芬星虫(Golfingia vulgaris)体腔中的卵细胞分为6
个不同的发育阶段。而Sawada
[9]
根据电镜研究的结
果,将G.ikedai体腔卵细胞分为5个不同的发育阶
段。吴斌[2]在切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的结果,将光裸
方格星虫的体腔卵细胞分为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上
述研究结果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得出。也有一些学者
根据卵细胞的其它特征,如细胞的形状、卵黄密度等
来划分卵细胞的发育期,如Phascolosoma lurco
[5]
P.agassizii
[11]
而关于雄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发育,目前研究得
还不够深入,基本上局限于光镜的水平上。Rice
[11]
、
Gonse
[10]
、Green
[4]
等学者认为,星虫动物雄性生殖细
胞,是在初级精母细胞期被排出精巢的,精母细胞在
体腔液中进行两次分裂,变成精细胞,精细胞分化为
精子,并以精子团的形式存在于体腔液中。星虫的精
子团可能和其它许多具有精子团的体腔动物一样,是
一种被寄在细胞,即cytephore
[12]
。吴斌[2]研究我国北
部湾产的光裸方格星虫,指出雄性生殖细胞是以精细
胞团的形式存在于体腔中,全年都有精细胞团存在,
在非繁殖季节精细胞团较小,只有60~100μm,精细
胞结合紧密。在繁殖季节精细胞团较大,有150~200
μm,精细胞结合松散。精细胞从精细胞团上脱落后
游离于体腔中分化为成熟的精子,精子头部3~5μm,
尾长约30μm。体腔内的精子不能游动,不具受精能
力。这些情况与郭学武[7]对厦门产的光裸方格星虫的
研究报道一致。上述关于星虫体腔液中精子是以团聚
形式存在或以散在形式存在是否与种类有关,尚待进
一步深入研究。
5星虫动物胚胎学及发生学
星虫动物胚胎学的研究应追朔到Gerould
[13]
的工
作,他早在1907年就对G.vulgaris受精卵卵裂的细
胞谱系进行研究,指出G.vulgaris的受精卵从第三次
卵裂开始,即表现为螺旋式分裂,而且发现在48细
胞期出现环节动物式交叉,即动物极有4个细胞形成
玫瑰花形,另有4个交叉细胞(cross cell)与其形成间辅式排列。每个玫瑰细胞(rosette cell)各有两个
中间细胞(intermediate cell)与其相接排列成一线,
而其余32个细胞以2圈形成一环带,是未来顶极及
前担轮的基细胞。星虫卵裂的螺旋现象,是从第四次
分裂才开始出现的。其后Rice
[14]
的研究也有与此一致
的报道。至于48细胞期的环节动物式交叉的遗传学
基础,尚待深入研究。
星虫卵裂时,还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四细胞之
后小分裂球可能会大于大分裂球,这种现象在6种星
虫中被发现,即:G.vulgaris,Phascolopsis gouldi,
Themiste lageniformis,T.pyroides,Phascolion
cryptus和P.strombi
[11,13,15~18]
6星虫早期幼体发育及组织学
曾经以来漂浮幼体被认为是自由游动的成体星
虫,并被归为现已不存在的Pelagosphaera属。而关
于星虫动物早期幼体发育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
之后才开始有了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一些学者以活
的浮游幼体为材料,纠正了过去不少分类学的谬误,
并对漂浮幼体的形态、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有了准确
的描述和解释[19~21]。Hall和Scheltema[19]根据漂浮幼
体的形态结构,把它们分成了10个不同的类型,分
别为A,B,C,E,F,J,L,O,P,S型。星虫的
漂浮幼体是海洋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不少学
者在研究浮游生物时也对漂浮幼体的形态、分布和分
类等进行了研究。野外如果采集到星虫的一种漂浮幼
体,却不易鉴别其成体归属哪一种星虫,因此很有必
要通过漂浮幼体培养变态为稚星虫的实验观察来确
认星虫动物的漂浮幼体类型。
7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Rice
[11]
在星虫动物胚胎
学,幼体形态学,行为、组织学及发生学等方面做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报道了15种星虫的研究成果,
总结出星虫的早期幼体发生模式,即4条途径:(1)
直接发生,不经过具纤毛的幼虫阶段;(2)间接发生,
营卵黄营养的担轮幼虫直接发育为蠕虫状星虫
(vermiform stage);(3)间接发生,营卵黄营养的担
轮幼虫变态为营卵黄营养的漂浮幼体,后者再发育为
蠕虫状星虫;(4)间接发生,营卵黄营养的担轮幼虫
变态为营浮游生物营养的漂浮幼体,后者经过较长时
间的浮游生活后,身体长大,经过第二次变态成为幼
星虫(juvenile form)。蠕虫状星虫还需经过一段时间
的发育,才成为幼星虫。这4个不同途径,反映了星
虫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不同方向。Rice
[22]
认为,星虫祖
先是含有高卵黄的卵子,并有着一个短暂的营卵黄营
养和底层浮游习性的幼体期。由这种初级的发育方
式,逐渐向二个方向分化,即增加卵黄而成为直接发
育,或减少卵黄而延长浮游生物性营养期,即所谓间
接发育。
不同星虫种类的担轮幼虫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
活习性。对于光裸方格星虫,由于其发育成为前担轮
的基细胞沿卵黄膜内面极度扩张的结果,形成了光裸
方格星虫担轮幼虫的独特结构,即前担轮纤毛布满整
个幼体表面[7]。而其它星虫的担轮幼虫,则在幼虫的
某一部位形成担轮带,环绕幼虫一圈,如P.gouldi,
Golfingia elongata,G.vulgaris等
[13,16]
。担轮幼虫的
特征是顶上的一簇毛以及一个由带纤毛的前毛轮细
胞的突出的赤道带。担轮幼虫的变态导致第二期幼体
形成,即漂浮幼体。在漂浮幼体阶段,后担轮作为主
要的运动器官代替了前担轮,口和肛门开口完成消化
道,体腔扩大,尾部附着器官形成。
一些星虫动物的被膜(卵黄膜)在胚胎发育及
担轮幼虫生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作为营养膜
几乎完全被吸收,剩余的少部分参与了漂浮幼体腹沟
的形成[3]。这和软体动物担轮幼虫的变化情况明显不
同。但有些星虫种类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过
剩,被膜消失。如Phascolion cryptus的被膜后部形成
幼体的部分表皮,前部则消失[11],P.gouldi和G.
vulgaris的被膜在担轮幼虫变态时消失
[13]
,而P.
agassizii的被膜,变成漂浮幼体的表皮(cuticle)
[23]
7星虫人工繁殖及其展望
有关星虫的人工繁殖,目前国外尚未见报道。国
内有见于郭学武[7]使用升温法和干湿法进行人工催
产获得幼体,吴斌[2]用解剖肾管取得精卵混合受精的
方法获得漂浮幼体等报道。近年作者致力于我国常见
的两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星虫——可口革囊星虫和光
裸方格星虫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已取得催产受精、
胚胎发育、担轮幼虫及漂浮幼虫发育等人工培育的初
步成果,同时还与泉州市东石种苗场合作开展可口革
囊星虫的土池人工育苗,获得稚星虫并进行养殖试
验。我国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环境变迁和环境污
染,光裸方格星虫和可口革囊星虫资源明显衰退。为
此,继续深入开展星虫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技术研
究不仅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还可以为星虫增养殖开辟产业前景。
参考文献:
[1]Barnes R D.Invertebrate Zoology[M].Philadelphia:Saunders
Press,1974.870.
[2]吴斌.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生殖细胞及胚胎
发育[J].广西科学,1999,6(3):222–226.
[3]Gonse P.Lovogenese chez Phascolosoma vulgaraⅡ.
Recherches biometriques sur les ovocytes[J].Acta Zool,
1956,37:225-233.
[4]Green W.The annual reproductive cycle of Phascolosoma
lurco(Sipuncula)[A].Rice M E,Todorovie M.Proc Intern
Symp Biol Sipuncula and Echiura[C].Belgrade:Naucno
Delo Press,1975.161–168.
[5]Rice M E.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Sipuncula[D].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66.322.
[6]Towle A,Giese A C.The annual reproductive cycle of the
Sipunculid Phascolosoma agassizii[J].Physiol Zool,1967,
40:229–237.
[7]郭学武,李复雪.光裸星虫生殖周期的研究[J].热带海
洋,1993,12(2):69–75.
[8]Rice M E.Observ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ibbean
Sipuncula with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the phylum[A].
Rice M E,Todorovie M.Proc Intern Symp Biol Sipuncula
and Echiura[C].Belgrade:Naucno Delo Press,1975.141–
160.
[9]Sawada N,Noda Y,Ochi O.An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on
the oogenesis of Golfingia ikedai[J].Mem Ehime Univ Sci,
1968,B6(1):25–39.
[10]Gonse P.Lovogenese chez Phascolosoma vulgareⅠ.
Definition cytologique des stades de croissance des
ovocytes[J].Acta Zool,1956,37:193–224.
[11]Rice M E.Gametogenesis in three species of Sipuncula:
Phascolosoma agassizii,Golfingia pugettensis,and Themiste
pyroides[J].Cellule,1974,70(2):295–313.
[12]Franzén?.On spermatogenesis,morphology of the
spermatozoon,and biology of fertilization among
invertebrates[J].Zool Bidr Upps,1956,31:355–482.
[13]Gerould J H.Studies on the embryology of the Sipunculidae
II.The development of Phascolosoma[J].Zool Jah,1907,23:
77–162.
[14]Rice M E.Sipuncula[A].Giese A C,Pearse J S.
Reproduction of marine invertebrates[C].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67–127.
[15]?kesson B.A study of the nervous system of the
Sipunculideae with some remar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pecies,Phascolion strombi Montagu and Golfingia
minuta Keferstein[J].Unders?kningar?ver?resund,1958,
38:1–249.
[16]?kesson B.Some observations on pelagosphaera larva[J].
Galathea Rep,1961,5:7–17.
[17]Rice M E.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ascolosoma agassizii,Golfingia pugettensis,and Themiste
pyroi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n the
Sipuncula[J].Ophelia,1967,4:143–171.
[18]Williams J A.Development of a rock burrowing Sipunculid
inhabiting stony coral[J].Amer Zool,1972,12:723.
[19]Hall J R,Scheltema R S.Morphology of North Atlantic
Sipunculida larvae[J].Amer Zool,1966,6(3):338.
[20]J?gersten G.On the morphology and behaviour of
pelagosphaera larva(eSipunculoidea)[J].Zoologiska Bidrag
Fr?n Uppsala,1851,36:27–35.
[21]Murina V V.Some data on the structure of
pelagospheres-Sipunculida larvae[J].Zool Zhur,1965,44:1
610–1 619.
[22]Rice M E.Larval development and metamorphosis in
Sipuncula[J].Amer Zool,1976,16:562–571.
[23]Rice M E.Morphology,behavior,and histogenesis of the
Pelagosphera larva of Phascolosoma agassizii
(Sipuncula)[A].Smithsonian contributions to zoolology,
number 132[C].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73.1–51.
接下来是什么 - 白安
词:白安
曲:白安
编:李剑青 Archie Pelago
再无需感到慌乱搭不上那班公交车
再无需害怕睡着晃神忘了该下车
再无需被尖峰时刻的人潮推挤着 oh freedom
再无需把自己切割分割给谁了
突然一整天都是完整属于自己的
对未来其实我也极度缺乏想象力 oh freedom
接下来是什么
给我给我给我一些时候
让我让我让我好好揣摩
别急着要往前走
给我给我给我一些时候
让我让我让我好好揣摩
谁都需要缓冲的时候
再无需把自己切割分割给谁了
突然所有的空间都是属于自己的
再无需害怕在得到付出间拉扯 oh freedom
再无需和谁约好明天要做什么了
再无需等待期待谁来填满空白了
对未来其实我也极度缺乏想象力 oh freedom
接下来是什么
给我给我给我一些时候
让我让我让我好好揣摩
别急着要往前走
给我给我给我一些时候
让我让我让我好好揣摩
谁都需要缓冲的时候
可否别再催促我
可否别再问我 接下来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