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2000
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总面积3119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卓资山镇,邮编:012300。代码:150921。区号:0474。拼音:Zhuozi Xian。
行政区划
卓资县辖5个镇、2个乡: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十八台镇、巴音锡勒镇、梨花镇、大榆树乡、红召乡。
链接:乡镇资料
历史沿革
因卓资山得名,原名桌子山,因山顶平如桌面,故名。
1945年12月28日,中国***领导的绥蒙政府决定在此建置,由凉城、丰镇、陶林、集宁县部分区域析置。因解放卓资山的战斗为贺龙元帅亲自指挥,而命名为龙胜县。1952年5月1日,改称卓资县。
2000年,卓资县辖2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286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卓资山镇 26607 旗下营镇 15415 哈达图乡 9651 八苏木乡 8525 十八台乡 12454 梅力盖图乡 6037 马盖图乡 7226 印堂子乡 12904 大榆树乡 3609 后房子乡 12114 六苏木乡 9728 白银厂汉乡 9604 福生庄乡 7458 三道营乡 95弼 复兴乡 11523 碌碡坪乡 3648 东河子乡 3319 红召乡 3486
?年,卓资县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辖5个镇、9个乡: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十八台镇、巴音锡勒镇、梨花镇、八苏木乡、梅力盖图乡、印堂子乡、大榆树乡、后房子乡、六苏木乡、福生庄乡、复兴乡、红召乡)
卓资山镇:辖 东街、北街、新建街、新民街、大庆街、河南、南夭7个居委会;新民街、马盖图、温都花、东滩、五星、苏计、头号、张家卜8个村委会。
旗下营镇:辖 东街、西街2个居委会;伏虎、一间房、青山、油房营子、碌碡坪、五道洼、四道洼、蓿麻湾8个村委会;坝底村民小组。
十八台镇:辖 兴盛、东营子2个居委会;十八台、哈力盖图、巴音沟、下营子、厂汉梁、双此老、忽力进图、大湾子、东营子9个村委会。
巴音锡勒镇:辖 开源居委会;勇士、永丰、西房子、共和、巴音、快乐、东房子、风雪湾、召庙、什字、板凳沟、十股地、和平、大海14个村委会。
梨花镇:辖 梨花镇居委会;刘广夭、狮子沟、三道营、榆树营、韭菜沟、大包沟、小土城、大什字、土城子、大场面10个村委会。
八苏木乡:辖 哈丰景、朝鲁、榆树沟、八苏木、黄旗滩、金城洼、印山湾7个村委会。
梅力盖图乡:辖 小水沟、脑包洼、九苏木、泉脑子、梅力盖图5个村委会。
印堂子乡:辖 岱青、白脑子、印堂子、财神梁、广兴城、奎元、五犊亥、马连坝、羊圈湾9个村委会。
大榆树乡:辖 大南沟、小南沟、后干沟、大榆树、芦草沟5个村委会。
后房子乡:辖 麻地卜、后房子、阳坡、艾壕洼、孔督营、西壕欠、狮子沟、河子、风凰台9个村委会。
六苏木乡:辖 六苏木、兰旗、中营子、坝底、麻迷图5个村委会。
福生庄乡:辖 丰恒、中壕赖、东壕赖、福胜、南山顶5个村委会。
复兴乡:辖 上高台、圪塔、拐角铺、罗家营、新德义、隆胜德、旧德义、围子8个村委会。
红召乡:辖 六号、寿阳营、下股子、东卜子、东风、红格图、官庄子、红召、厂汉脑包9个村委会。
乡镇简介
卓资山镇 是卓资县政府驻地即卓资山镇。辽金时,为西京路丰州居地。元时,属中书省大同路丰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间于九十九泉置官山卫。清时,为察哈尔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牧地。1945年12月28日,为龙胜县县治(1952年5月1日,龙胜县改称卓资县)。“卓资山”镇名的来历,源于山名,因镇东山顶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后改“桌子”为“卓资”,意为卓有资产,一直延用至今。
旗下营镇 位于卓资山镇西36千米处,西与呼和浩特市郊区接壤,人口1.6万。清朝嘉庆元年(1836年),山西省清源(今清徐县)杨姓等12户农民相继来此开荒种地,因村中古庙前有一较高旗杆而得名。
2020年6月,卓资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绥片区)。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卓资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卓资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番禺邮政编码
大宝贝台沟村是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右北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5042910522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50429。邮政编码为02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476 ,车牌号码为蒙D。大宝贝台沟村与二道营子村、团结村、曲家梁村、白石头村、河洛堡村、喇嘛洞村、南沟村、西河南村、头道营子村、十八台村、四道营子村、崔家窑村、孙家营子村、大黑石村相邻。
大宝贝台沟村附近有七金山十大文化景观、宁城龙潭峡、藏龙谷、天义水上公园、辽中京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草原湖奶酒、黑里河山野菜、打虎石全鱼宴、宁城县蕨菜、宁城县山杏等特产。
番禺邮编:511400。
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毗邻港澳,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行政区划面积约530平方千米,设有5个镇、11个街道、275个村,2022年,番禺区户籍人口116.71万人。
番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置县,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岭南建筑、岭南画派、粤剧曲艺、广东音乐等广府文化和鳌鱼舞、飘色、乞巧、醒狮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番禺还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历来有食在广州、味在番禺的美誉。
地理环境
番禺区境内地势平坦,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市桥至莲花山公路以北为市桥台地,以南为冲积平原。台地久经侵蚀,风化层厚,以低丘岗地为主,最高峰为大夫山,海拔226.6米,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
番禺区,位于广州市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地处北纬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以陈村水道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相邻,北隔沥滘水道与珠江干流,与海珠区和黄埔区相接,南濒沙湾水道,与南沙区接壤,番禺区总面积53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