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属于香港湾仔区。铜锣湾英语位于香港岛,是一个购物、娱乐及住宅混合的地区,隶属湾仔区,原来是当地海湾的名字,因海湾形似铜锣而得名,铜锣湾避风塘则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后海湾的铜锣形不复见,但铜锣湾却成为了当地整个地区的名称。
铜锣湾中心地带,人群川流不息,步伐快而明确,西装领带来去无踪,穿梭于一片繁荣景致之中。
湾仔区特点
湾仔区,位于香港岛北岸中央位置,是一个新旧并存的独特社区,揉合旧传统与新发展的精粹,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和最富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湾仔区原是一个海滨小村,人口稀少,大部分是渔民,他们集中在洪圣古庙一带作业,因该处可俯瞰整个港口。
近香港的尖沙嘴市区。
港澳码头在香港岛,离中环和铜锣湾近。
中港城在九龙,离尖沙嘴闹市区步行10分钟。
扩展资料:
港岛中西区是全港最多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并连续四年成为香港的“富贵区”。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一项有关人口及社会经济特征统计显示,中西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达二万三千元,是十八区之冠。而深水_及元朗区则成为最低收入地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分别为一万一千七百元及一万三千元。最“富”与最“贫”的地区,家庭收入相差近一倍。
中区以商业大厦、银行、政府机构为主,这里是香港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客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区最繁华的地段。香港市区主要集中在这里。
中西区的人口约有240,000人,另有流动人口约300,000人。
东区(Eastern District):
东区是香港岛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香港人力资源的主要集中地。自开埠以前,已经有渔民在筲箕湾居住。东区的总面积约18.9平方公里,位于香港岛东北部。
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东区人口约为616,199人,是全港人口第二多的区份,仅次于沙田区,东区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在香港18区中仅次中西区和湾仔区,排名全港第三位。所以,东区占香港的经济总量是数一数二的。
东区包括铜锣湾东部(铜锣湾避风塘、维多利亚公园、天后)、炮台山、北角、_鱼涌、西湾河、筲箕湾、柴湾及小西湾。西以维多利亚公园及皇仁书院和湾仔区为界;南以黑角头和南区为界。
东区区议会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区议会,共有46个议席,当中包括37位民选议员及9位委任议员。于1982年成立。东区区议会的标志由英文字母“E”字加上左侧一点组成的人形,从上方开始顺时针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组合而成。
南区(Southern District):
南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自开埠以前,已经有渔民在香港仔居住。南区为香港岛四区中,面积范围覆盖最广的一区,总面积达4,000公顷。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南区人口约为30万人,部分东部地区如深水湾、浅水湾及大潭均是香港高级住宅区。
南区位于香港岛南部,东起大浪湾,西迄薄扶林,包括香港仔、鸭_洲、钢线湾、薄扶林、黄竹坑、深水湾、浅水湾、赤柱、大潭及石澳等地。
湾仔区(Wan Chai District):
湾仔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岛。湾仔区包括湾仔、铜锣湾、跑马地、大坑、渣甸山及湾仔峡。要留意海底隧道以东、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励德_等都是位于东区。湾仔区著名的建筑有香港第二高的楼宇“中环广场”、铜锣湾商业区、跑马地马场等。湾仔区是香港十八区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公共屋_的地区。
参考资料:
香港十八区-